初中生课余负担过重原因及减负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少年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大顽疾。近些年来,教育部及各级教育部门都采取过许多措施,但效果甚微。青少年课余负担过重,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初中学生 课余负担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009-01
当前我国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偏重,特别是城区中学生,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
(1)在校学习时间过长,课余时间缩水。教育部规定初中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7小时,而实际执行的作息时间往往超过了几小时。在校学习时间过长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科目多,作业多,但课余时间少,只有缩短休息时间完成任务。
(2)作业量大,教辅资料多。据笔者调查,初中学生作业时间往往都超过1.5小时,加上预习、复习,做资料,有的甚至达3小时,九年级更甚。过大的作业量大大缩短了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精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3)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很多初中学校周有周练,月有月考,期中期末有监测,上级有抽考,优等生还会面临各種科目的竞赛。过多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成绩,却加重了学生的课业和课余负担,更加重了心理负担。
(4)奔走于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家长迫切希望子女将来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班,不惜花重金为其择名校、择名师,择课外辅导班,这也一定程度加重了学生的课余负担。有些家长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给孩子报兴趣班、特长班。正是由于这些父母的不懈努力,导致孩子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造成初中学生课余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社会各界、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评价的偏颇。上级领导一些成绩好的学校奖赏有加,社会各界更是另眼相看,还有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一些学校声誉鹊起,生源滚滚而来,而一些考得不够理想的学校,既承受上级领导或明或暗的批评、又加上社会各界的指指点点,使得这些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如芒在背。紧接着是生源的大量流失。
(2)“剧场效应”绑架学校教育,以学习时间和作业为例,其逻辑演变如下:
第一阶段(坐着看戏):一周五天课,每天8节课,没有早晚自习。完成作业很简单,成绩有好有差,但几乎没有人上补习班。
第二阶段(个别人站起来看戏):有同学利用补课或上补习班,短时间内提升了自己的成绩,又有某些老师增加了作业,这门科目成绩提升,其他家长和老师被迫跟进。
第三阶段(所有人站起来看戏):学校都延长了在校时间,很多学生都上了补习班。除了课内作业,还有课外作业、展示作业、改错作业、微信打卡、拍照上传……作业已经成了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
第四阶段(站在椅子上看戏):尽管骇人听闻,但所有学校都退不回去了。作业达到疯狂状态,写作业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态度和家长支持力度的标尺。不写作业要罚站,甚至停课,监督作业不力的家长被请到学校面谈也屡见不鲜。
周复一周,年复一年。孩子们是无辜的受害者。孩子越努力,负担就越重。基于这种现状,我们特提出以下对策:
(1)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切实规范初中办学行为。我县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总体比较规范,教学秩序也是正常的。但也不可否认,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如非法办班、乱收费、盲目布置作业。同时,执行国家教学计划和教学纪律的检查结果要和重点中学及普通高中招生相挂钩。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和教学纪律,才能真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真正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高一级学校理应从这些学校中多招收一些学生。
(2)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初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会宁县经济欠发达,家长希望子女接受优良教育的心情非常迫切,而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又非常有限,大大满足不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这个供需矛盾是导致初中各校之间升学竞争剧烈的直接原因。目前会宁城区几所高中的办学条件差别较大,生源参差不齐,如果能把城区几所高中都办成相同档次的优质高中,对初中毕业生采取划块招生,就近入学的办法,则可以大大缓解城区各初中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大大减轻城区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能给城区各高中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提高整个高中段的教育教学水平。初中各校则可以全身心投入新课改实验,努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初中学校的均衡发展。
(3)进一步完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减轻初中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级领导、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减负工作已经讲了多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先后下发了许多文件,做出了许多规定,但从总体上看,收效并不十分明显,现在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这说明减负工作难度很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全社会都应共同努力,齐抓共管,走出一条减负增效的路子来。
参考文献
[1]滕蓉.把握课堂生成资源,促科学教学高效灵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5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