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滋生了许多严重的影响经济运行状况的问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与会计信息不对称存在关联。会计信息是经济得以有效运行的基础,必须符合客观存在的事实证据,企业内部管理者和企业外部的投资者需要靠会计信息的公开进行连接,所以会计信息的对称性对经济的影响重大,不容忽视。会计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会计信息本身存在差错或是一部分人拥有信息优势从而具备其他人所不能了解的会计信息。其影响及原因具有多样性,主要来自于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两个方面。因此对以上内容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寻求会计信息不对称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 会计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信息质量;虚假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3.045
1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1.1 公司内部
(1)管理者及财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有些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强,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会纵容或默许财务人员的虚假会计记录,更有甚者会直接向会计人员授意作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财务工作者迫于领导的压力,想方设法利用自身具备的会计知识寻求偷漏税的方法,视法律法规于无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程度。除此以外,有些财会工作者在记账的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违反职业道德,私设小金库,腾挪单位的资产为己所用,造成会计信息不对称。
(2)信息管理软件操作的不规范。现代公司大多都使用了电算化软件,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并方便数据的存储。会计电算化是指运用专门的会计软件使用电脑进行会计数据的录入,运用计算机的程序自动快捷的得出想要的会计数据,与传统的人工计算并保存的会计数据相比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保存数据方便,免去了繁琐易错的计算过程等等一系列的优点。但是,由于会计管理软件操作的不规范,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比如,会计人员在录入原始业务数据时和在进行软件初始化的参数设置时,极易发生差错。如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会对以后的核算数据产生一系列极其严重并无法挽回的影响。
由于有些会计电算化软件具有无痕修改功能,很容易造成会计人员对其违法进行利用,肆意修改会计数据,进行会计核算上的作假与舞弊。所以,会计管理软件在为会计人员提供了更先进快捷的工作方式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会计造假可能,容易被不法利用,使得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更加严重。
(3)各方利益冲突与以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委托代理关系占据了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大多数。委托方根据代理方工作的努力程度来决定给予其报酬的多少,而代理方的努力程度却属于代理方的私人信息,代理方可以利用私人信息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并不一定会将其完全提供给委托方,委托方和代理方对这些信息的掌控度是不对称的,双方都会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各自的行动,因此各方产生或大或小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企业一旦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就可以作为企业价值的标的,因此部分企业就会由于过分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过多关注企业股价的提升,忽视了其实体产业的发展。企业还会为了股价的上升而发布虚假的会计信息,加重会计信息的不对称。
(4)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我国改革开放4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在完善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还不完备的制度漏洞,使得公司内部控制疲软,流于形式,造成会计信息不对称。虽然我国现存有很多的内部控制制度法规,例如现金、银行存款和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问题。公司的内部控制机构主要由企业的管理者直接领导,这些本来用于公司对内监督、审计的部门却往往在领导的授意下起着相反的作用,甚至还会为公司如何逃避监管而出谋划策。况且许多企业所设立的审计部门和会计部门人员构成基本相同,只是名义上有所不同,但实质上完全起不到丝毫监督的作用,而以上的这些都加重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1.2 公司外部
(1)企业违法成本低。由于我国目前对于会计造假的惩罚赔偿机制尚不完善,对许多违法的会计行为只能采取轻微警告和小额罚款的措施,但这与企业通过不法的会计造假行为所获得的巨量额外利润相比实在是差距甚多。这导致了部分企业选择刻意制造会计信息的不对称,逐步走上了铤而走险,知法犯法的不归之路。
(2)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等多部基本法律,但却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法律制度的完备仅仅在条文层面体现,却没有相应的配套执行机制,所以不能保证法律真正的落实到位,使之沦为了高高在上的一纸空文。
(3) 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政府对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和会计相关人员的道德教育重视不足,这使得部分会计从业者职业道德薄弱,缺乏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容易犯与会计法律法规相违背的财会错误,也使部分单位负责人不能清晰认识自己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能认识到其对本单位出具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首要责任,不仅缺乏带头监督作用,甚至还可能参与其中,授意造假,无法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与监督机制,也无法营造诚实守信的工作环境,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对称性。
2 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2.1 公司内部
(1)强化自身披露。公司应当加强对自身会计信息的披露,以减少投资者的误判,提高前瞻性信息的披露量,增加所披露信息对投资者的参考价值,一方面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由于自身披露不足导致的會计信息不对称。 (2)完善公司内部激励与报酬体系,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内部激励与报酬体系,进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代理人进行自身工作大多取决于薪酬合同,如果能在制定薪资合同时考虑到激励的因素,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努力进行工作,使得双方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减少代理人为自身利益违反职业道德的风险。
(3)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财会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收集者和发布者,对最终会计信息和财务报告的质量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他们必须对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律法规十分熟悉。因此,不管是对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员工,还是毫无工作经验的新员工,公司都应该重视对他们的继续教育,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使其及时掌握最新会计动向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其工作业绩的考核。
(4)规范使用现代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应亲身参与到初始设置的工作中,以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参数设置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预防财会部门人员为寻求自身方便而私自改变参数的设置方法,达到严格规范参数的设置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设置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设置科目的合法性检查的功能,有效降低会计凭证的录入错误率。这样,当所录入的数据与合法性检查所设定的范围不相符时,会显示输入错误的提示弹窗,所录的错误凭证便不被保存到系统中,只有当会计录入者输入了合规的数据时才允许计入系统中,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对称性。
2.2 公司外部
(1)建立健全惩罚、赔偿、市场退出机制。对于刻意制造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会计人员及会计主体应该加大对其的惩罚力度,从健全惩罚机制立法,严格监督执法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对造假者的惩处,让其付出的造假成本远远高于其获得的收益。不仅可以采用经济追溯手段,必要时还可采取刑事手段,对有意造假的会计人员及进行舞弊的公司主体形成震慑作用。
(2)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提高审计质量是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加强财政、审计、税收等政府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以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社会监督。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提高社会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水平。
(3)改进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人员普遍必须遵从的国家条令,起到对我国整个會计行业的规范作用。所以,要对会计准则进行改进,减少其中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规定中的可选择项,如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一经确定不得予以转回,存货必须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进行计价,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必须采用账面价值进行资产的交接核算,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随意调节本年度利润,滥用公允价值的估计造成盈余管理混乱,减少投机取巧和人为调节的乱象。
(4)营造诚实守信的环境,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政府应做好对会计工作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法律意识,主动做到遵法守法,诚实记账。应施行针对会计工作者的奖惩措施,对严格守法,无作假记录的优良会计从业者,应在制度层面上给予其奖励,如颁发权威证书,提高职称,增加薪资等级等。对于有严重不良记录且屡教不改者,应对其实施严厉的惩罚措施,如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规定在数年内不得重新返回会计行业等,保证会计队伍的良好职业道德氛围,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对称性。
参考文献
[1] 吕坚.全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J].财政监督,2005,(11).
[2]蒋尧明.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5).
[3]尹衍峰.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5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