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视野下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变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数据是研究领域的重要辅助工具。分析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大数据特征及获取方法,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主要特征,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发挥大数据的信息整理功能,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变革
大数据即是海量资料,具有规模化、多样性、效率性和价值密度低等特点,能为社会和学科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现阶段,大数据涉及的领域有经济、生产、科技、教育、管理等,打破了传统学术研究的局限性,使研究更为高效和准确。
一、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大数据特征
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每隔一段时间,大数据系统就会完成一次升级和优化,该理论相似于著名的摩尔定律,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不谋而合。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对数据的储存和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为大数据的发掘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大数据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三個方面。前者属于现阶段研究的主题内容,后两者由于数据量大,内容复杂,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结构化数据主要是利用图表、数字以及符号等内容呈现的数据,表达类型有纵向、截面和面板三种。纵向是以时间轴为顺序纵向排列的数据,可按照发展情况统计数据并加以分析;截面是将同一阶段的个体水平截取比较,最终获得统计结果;面板是通过多个截面数据的分析比较获得结果的过程,其准确性和客观性较强。
非结构化数据是将文本、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信息搜集整理,掌握数据的过程。非结构化数据大体上可分为文字、多媒体及行为几种,文字是指网上交流互动中保存的文字记录,也可以是留言评论或文学作品等;多媒体是使将发送到互联网上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内容记录下来的过程,研究人员可基于此对多媒体中的人物展开分析,获取其状态和心理;行为是对个人的日常操作、一举一动进行监控的手段,如网页浏览时长等。
二、心理学与教育学大数据获取方法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教育学,主体皆为人,所以结构化数据通常来自调查问卷、参考文献或实验探究等,而非结构化数据则是通过提取产品使用、服务以及互联网数据等有价值的信息达到研究的目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其一,最小数据库。顾名思义,最小数据库是研究主体的某一状态或某件事,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情况来分析主体,相比之下数据库较小,内容较简。由多个最小数据库组成的数据库集需要具备两种优势,一方面可将有价值的代表性数据简化整合,另一方面要求数据完全围绕研究主体展开,变量保持一致。利用最小数据库获取研究信息可避免在大数据中迷失方向,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心理学及教育学主要是研究主体的心理动态、学业水平和动机产生的成就,所以最小数据库应以此建立并完善,如,将某校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需要获取的内容有班级、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成绩、父母职业以及人格量表等,还可酌情增加其他变量,如,民族、籍贯等,成绩和心理是主要研究方向,建立数据库后,整合信息即可统计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其二,大数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结构化数据逐渐转变为非结构化以及半结构化形式,操作更为简单便利,数据准确性强,打破了调查问卷、交流访谈等传统信息搜集方法的局限性,使其适应性更强。大数据获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线下获取,另一种是线上获取。
线下获取是对各机构数据的获取,如,保险公司关于车险开展调查,将各种车型的出险数据及司机的驾驶习惯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进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保险服务;教育部门为了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开始每五年全国范围大面积地获取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学术探究的参考。
线上搜集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例如,获取研究对象频繁搜索的字词,了解研究对象的网页浏览速度、网站偏好以及点击习惯等。与此同时,电子设备也可将用户的常用词汇、软件使用情况、通话时间等内容传递给研究人员。再如,智能手环可将用户的行走步数呈现出来。
其三,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利用众多信息采集工具获取数据后整合而成。其与传统数据库相同点在于储存功能强大,不同点在于支持数据运算处理,为决策提供参考条件。心理学及教育学研究需要将数据采集、筛选、处理、整合等,形成数据仓库,为研究者提供有效信息。如,张强等三人获取了所在地高二学生相关信息,建立了数据仓库并得到了最终研究结果,获取了学生心理和成绩、家庭特征、家长受教育情况等内容。
三、大数据视野下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分类算法
分类算法中包括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以及贝叶斯等分类形式,可为心理学及教育学研究奠定基础。如,统计高校新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分类树,最终有效判断其初入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现阶段,分类算法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日益完善,而对于被研究者掌握的知识技能、答题速度以及考查知识的统计和研究也能作为教育教学的参考标准,帮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的教学计划。
(二)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需要将数据归类整理,从同一阶段的数据中寻找特征,将相似性强的数据集中归类,与其他类别组间差距较大。例如,将A、B两市的小学生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内容为适应能力,以此为方向将学生一分为三,第一种为交际良好,适应能力强型;第二种为人际关系不佳,孤僻健谈型;第三种为自尊心不强型。就此展开调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方法。
(三)关联分析法
关联分析要求数据间有必然联系,如,超市销售量的研究,其中交易数据即是销量的最直接体现,但还要分析相关商品之间的关联性,如,牛奶和被子、泡面和泡面碗、水果和水果盒等,可以此为据关联销售,提升经济效益。关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例子,如,将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高一、高二学生的入学成绩、现在成绩、学习现状、生活习惯、家庭状况、自我评价内容等,最终发现家庭状况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表现了心理与教育之间的关联性。 (四)其他分析法
其一,贝叶斯分析法。将分类转化为决策,为学术研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如,获取学生学习的行为,判断其对任务执行的态度;再如,通过学生学习情况,判断预测学生的成绩走向。
其二,数据可视化。若研究变量较少,可通过直方图、散点图、茎叶图、饼图等形式呈现;若空间数据较多,则可使用等高线、切片图等形式呈现;数据变量较多,可通过平行坐标系、矩阵等形式呈现。
其三,社会网分析法。社会行为中涉及到的內容较为复杂多样,研究主体可选择组织、个体、社区、集体等,通过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指标来获取研究结果。教育及心理学研究需要从社会网出发,而网络技术可作为研究媒介,例如,在微博上利用社会网分析方法,提取个体以及社会结构的相关数据,二者之间的深入探究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大数据视野下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大数据视野下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抽样趋近于全面。以往研究多从局部出发,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将部分分析作为整体研究的代表,而大数据具有海量信息整合处理的能力,可将成千上万的样本采集整合,生成数据结果。这些样本可实现整体范围的研究和调查,避免局限性或制约性,防止结果以偏概全。线上及线下数据的整合和积累可使数据参考价值更强,打破时间或空间上的狭隘眭,使目标选择更为科学合理。
其次,定期调查转变为实时获取。传统研究中的调查问卷、参考文献或实验探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由于抽查的对象自身情况不同,平均水平受到的外界干扰较多;调查环节还可能会受到个体素质、时间、环境、状态等影响。大数据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源于网络,研究人员可足不出户获取被调查者的相关信息,通过双向性的交流互动获取数据。无需面对面访谈,可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局限。网络系统还可直接将采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在短时间内制得统计图,为分析提供依据。与此同时,研究者和被研究者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互动,能实时掌握其情况,一旦发现不稳定因素能在第一时间更改数据,避免影响调查结果。
第三,主观转为客观。传统被调查者或多或少会在问卷中渗入主观色彩,如,实时情绪的变动,获取的结果可能也与平时存在较大差距。大数据时代是客观数据的获取,通过长时间规律性行为的掌控来判断被调查者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无法自控的行为,这些数据不会受主观意识所干扰,结果更为准确。
第四,因果转为精准。传统学术调查是由因溯果,存在一定的推导性,掌握的只是数据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或非关联性,而大数据时代可以精确地获得预测数据,根据客观精准的结果制定调整和控制计划,使研究方法更为先进科学。
总之,大数据时代给心理学领域和教育学领域带来了研究变革的契机,研究人员应打破结构化研究的局限性,结合大数据内容探索学术研究的更多可能性,从现阶段研究出发,发现数据之间的变化情况和关联关系,借鉴以往成功经验,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内容,确保大数据环境下研究的实效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9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