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春季池塘海参养殖常见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经过了冬天漫长的冰封期,随着水温的回升,池塘海参生长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海参养殖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春季池塘养殖海参常见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池塘海参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春季;池塘;海参养殖;问题和对策
  在微利时代要提高养殖海参效益,必须加强海参的管理,提高海参产量,科学适宜的养殖海参。春季由于气温和水温升高,给池塘海参养殖带来挑战。为此,海参养殖户们特别要主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科学合理的解决春季海参养殖问题。一方面,要节约成本,避免滥用消毒、改底药,要根据水质、底质情况选择使用。多使用活菌制剂,抑制水草疯长,避免使用大量杀草药。另一方面要增加产量,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参苗成活率。适当投喂增加产量,根据池塘情况或请教技术人员酌情投喂。混养对虾,增加对虾成活率及产量,立体养殖。
  一、春季池塘海参养殖常见问题分析
  1.春季海参不伸展、状态差。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和水温的回升速度不同,温差可达1度~2度。导致上下层水不能进行交换,海参赖以生存的底层水成了“死水”,易导致池底缺氧。春季由于气温和水温、池底缺氧等问题,海参存在不伸展、僵硬和状态差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杀草药或杀敌害药物引起的中毒。二是封冰期间海参长期蛰伏体质弱状态差。三是春季水质、底质多变引起的应激中毒。
  2.海参嘴肿、化皮问题。经过了冬天漫长的冰封期,随着水温的回升,池底已累积的藻类、残饵粪便及其残骸将在溶藻胶弧菌等菌类的作用下迅速分解变质,并大量滋生病原菌,当病原菌达到一定数量时,海参就会发生肿嘴、吐肠、化皮等症状。春季气温回升快,参池和外海域海水温差、盐差大,易造成海参应激回礁、肿嘴等现象,换水时要多注意。
  经过漫长的冬季海参几乎不摄食,随着水温的升高,海参也会逐渐出爬觅食,此时的海参体质虚弱,抗病、抗应激能力非常差,很容易发生化皮、肿嘴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封冰前没有彻底消毒改底,导致弧菌等病原菌大量繁殖引起肿嘴化皮;池底烂草较多,出现大量气泡,海参摄食造成细菌感染,出现肿嘴;池底缺氧;水位过低或大量换水导致应激吐肠。
  3.海参圈长草青苔等问题。春季日照时间逐渐加长,参池内的青苔等也加快生长和繁殖,一定注意及时清除青苔,不能使其在池中形成规模,这样会使海参在高温夏季产生很多麻烦。
  要重视定期投放底质改良剂和活菌制剂,以抑制青苔、有害菌的过量繁殖,改善底质和水质,降低氨氮、硫化氢,消化污泥,改善池底的厌氧环境,增强海参的抗病能力。
  4.3-5月芽孢杆菌使用误区。对于2-5月海参圈芽孢杆菌使用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长时间的发酵,导致菌体污染。芽孢杆菌是好氧菌,发酵时间长易长杂菌;使用一次一年不用再使用。芽孢杆菌是生物制剂,虽可自行繁殖,但是养殖环境多变,污染较重,时间长了容易失去优势地位,需定期添加方可达到效果;过大的夸大芽孢杆菌作用。芽孢杆菌是微生态制剂,不是药品,因此疗效以预防为主,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温度等理化指标不合时宜时使用。
  二、春季池塘海参圈管理方案
  1.春季监控海参圈措施。早晚看参(看粪便,看状态,看是否肿嘴化皮)仔细观察海参的活动情况,发生问题及时解决,最好是提前做好预防,减少病害发生。定期监测水质、底泥、藻类、青苔。进水前要测水。要经常巡池、必要时派潜水员深入池底检查刺参的活动状态,如发现个别刺参有化皮现象,要及时捞出,并用消毒液浸泡,以防感染其它健康的刺参。
  2.2-4月中旬海参圈管理措施。一是消毒改底,使用“爽底安”或“臭氧水安”消毒改底二合一,成本较低。使用“特力灭”消毒后,再使用“臭氧水安”或“底安生”或“底生氧”化学改底,成本较高,但消毒全面彻底。
  二是分解粪便,促进出爬,提高海参状态。消毒改底三天后,使用“利生素”配合“低聚糖863”或“激活”泼洒。消毒改底三天后,使用“氨基酸解霸”配合“低温硅藻生长素”全池泼洒。
  三是培养硅藻和投喂饵料,使用“低温硅藻生长素”全池泼洒培养硅藻。建议自己发酵饵料,不易臭底。100kg饵料可采用大叶菜粗粉60kg,豆粕15kg,麸皮10kg,砺壳粉10kg,强效EM菌2kg,水产诱食酵母2kg,低聚糖1kg混合发酵。
  3.春季海参圈换水原则及水深。春季海参圈换水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春季水质不好,温差大,需少排少换。(2)清明节以后再大排大换。(3)换水前应检查外海藻类,防止鞭毛藻滋生。(4)有青苔池塘应避免大排大换。
  保持适宜的春季海参圈水深及透明度。通常情况下,春季参圈水深1.3-1.5米为宜,透明度70厘米为宜。水过深温度升高较慢,硅藻繁殖较少;水过浅易应激,易长草。
  三、春季池塘海参养殖具体问题和对策
  1.春季海参不伸展、状态差解决对策。首先,使用“绿水解毒安”每瓶3-4亩或“氨基酸解霸”每瓶8亩,解除毒素。三天后使用“利生素”每袋2-3亩和“低聚糖863”每袋2亩,促进下滩摄食。
  同时要保持合适的水位,防止溫差、盐差过大。海参吃料高峰期,保持池底干净,适当改底。保持池底营养,泼洒“低温硅藻生长素”使池底硅藻和有益菌丰富。合理使用“低聚糖863”、“利生素”、“底改”,可有效保持池底干净和池底营养。
  2.春季海参肿嘴、化皮解决对策。细菌引起的肿嘴化皮:全池泼洒“特力灭”每瓶3亩,“爽底安”或“臭氧水安”池底消毒每袋2亩。
  缺氧、应激引起的吐肠:全池泼洒“氨基酸解霸”每瓶8亩配合“底生氧”每包2-3亩,或全池泼洒“低聚糖863”、“激活”每袋1-2亩。
  3.抑制海参圈长草。春季海参圈主要以绿管菜,棉花苔,牛毛草为主。如果青苔较少,滩面没有,不建议杀,可使用腐植酸钠每亩1-2公斤,配合芽孢杆菌可有效抑制。如果草较多,适当捞出后,使用50%扑草净粉500克每亩杀之,四天后使用“氨基酸解霸”配合芽孢杆菌解毒调水,并困水8-10天。
  4.科学使用芽孢杆菌。在使用芽孢杆菌的时间方面,要在消毒改底后。在海参摄食旺盛期,粪便较多的时候。在出礁不好,不爱下滩时。在池底死草较多,泥皮漂起时。
  对于芽孢杆菌的使用周期:春季一般15-20天使用一次嗜冷型芽孢杆菌,只需活化60-90分钟左右即可,不需发酵。
  四、结语
  要重视定期投放底质改良剂和活菌制剂,以抑制青苔、有害菌的过量繁殖,改善底质和水质,降低氨氮、硫化氢,消化污泥,改善池底的厌氧环境,增强海参的抗病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防病措施,不要出现问题就不知所措,草木皆兵,关键是能够不怕麻烦,勤巡池观察,了解海参的生长规律,对于病害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发现病害更要对症下药,不能因为发现不及时或用药不对症而错过最佳治病时机,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徐敬维,孙鹏飞.海参春季养殖管理技术[J].齐鲁渔业.2018.12.
  [2]袁宗勤,颜守明.海参春季养殖管理常见问题[J].科学养鱼.2019.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2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