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测井技术在裂缝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成像测井技术是裂缝性储层评价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能有效地降低评价难度,解决评价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裂缝储层是油气勘探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裂缝储层的评价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因此,本文对成像测井技术在裂缝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供研究者进行分析、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成像测井;裂缝储层;网状缝;溶蚀孔洞
裂缝储层评价在油田勘探和开采中是主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油田勘探的难点之一。对裂缝进行分析,是裂缝储层评价的主要部分,对数情况下,都是采用成像测井技术进行裂缝储层的识别工作。其中包括对裂纹的类型的诊断、裂纹产生的原因和分布情况等等,将相关参数进行测量提取。成像测井技术对于天然裂缝和诱发裂纹的识别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天然裂缝可分为垂直裂缝、大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裂缝和溶解孔隙。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像特性。
1 构造裂缝与非构造裂缝
根据裂缝形成的原因,裂缝可分为两类:结构裂缝和非结构裂缝。构造裂缝是由地层中的构造应力引起的。裂纹表面相对平坦。利用电成像测井技术获得的图像可以用形状精确地拟合。裂纹宽度保持不变,裂纹成群形成。同一组骨折发生率相似。根据裂缝的发生特征,不同构造裂缝之间的关系可分为:①裂缝的角度和方向基本相似,即同一组结构裂缝;②地层裂缝参数反映了两条或两条以上裂缝的特征,可归纳总结。对于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结构裂缝,当裂缝角差为度时,倾斜角大致相同,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近似关系。当这两个裂纹出现时,它们可以被识别为共轭裂纹。非结构裂缝是岩体、岩体溶蚀、沉降等各种地质外力共同作用产生的。骨折的形状不是很规则。在电成像测井图像中,拟合不准确。宽度会有很大的不同,其规律性不会像结构裂缝那样具有良好的规律性。通过对某油田地下储集层电成像测井资料的分析,发现非构造裂缝类型包括岩石裂缝和岩石侵蚀塌陷裂缝。在古近地层上部100~200 m剖面上,上部地層中存在较多的裂缝。地层裂缝倾角不太大,与古裂缝面平行,属于低倾角或水平裂缝类型。形成的原因是古地球表面的变形和释放的承载能力。压力之间有直接的关系。
2 成像测井技术在裂缝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关于成像测井技术在裂缝识别中的具体应用方面,可以通过电阻率进行。成像测井中,电阻率越低,图像的颜色更加接近。如果在声波方面成像中呈现的是条形状态,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裂缝外有强烈的界面势垒导致的,扩展时间较长,导致波形成像测井技术在裂缝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所以,由此可见,运用成像测井技术中的任何技术,都可以进行裂缝的检测和特征的识别。
2.1 裂缝成像的特点
成像测井技术的使用对天然裂缝和诱发的裂缝进行识别,所述成像测井技术在图像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利用成像测井技术观察裂缝性储层的成像特征,可以确定裂缝性储层的性质。
具体如下:高角度接缝。该图像在整个井筒中表现出低电阻率的暗条纹和高振幅的正弦或余弦形状。垂直接缝。阱中的垂直裂纹的图像是与井轴方向平行且具有明暗不同,且不规则的带状纹路。如果地下层没有堵塞且垂直的裂缝,裂缝的表面也是呈现出不规则的情况,裂缝张开到更大的程度。如果您填充它,则可以获取与长期传播对应的实际图像。低角度缝合。低角度裂纹是黑暗的,在整个井筒中表现出低电阻的暗线、低振幅的正弦和余弦波形。溶蚀孔洞:溶蚀孔洞的在成像中显示的主要呈现低幅片状的状态,一般是出现在石灰岩地层之中,这种裂缝的长度一般较长。
2.2 对裂缝进行有效性的评价
成像测井技术的使用,可以对裂缝类型和特征进行观察,并确定裂缝的属性和相关数据,从而对裂缝进行分析,分析其有效性和无效性。将天然的裂缝和无效的裂缝进行对比可发现,天然裂纹多为暗色波形裂纹。可用于研究裂缝的开放性和连通性。在图像中如果发现裂缝,就可以将其确定为有效裂缝。根据技术的图像显示,可以对地层流体运动指数等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裂缝是否开启(有效)和溶解孔隙是否连通。低角度裂缝和断层界面对测井图像产生强烈的反射作用。通过有效的处理,得到了裂纹反射强度的反射系数。当裂缝的反射系数较大时,即反射强度越大,断层或反射强度越大的低角度裂纹越好。
3 结束语
成像测井技术是裂缝储层评价的重要手段,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裂缝性储集层通常发育于次生地层,如围岩、围岩等,裂缝已成为主要储集空间。裂纹的各种特征使其难以识别。一般的测井技术不能对裂纹进行有效的识别。想要对图像进行处理,必须运用成像测井技术进行裂缝的识别和分析,以保证对裂缝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福明,侯颖,朱明,崔文宁,胡婷婷,陈国军,邵才瑞.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31(04):1732-1751.
[2]赖锦,王贵文,孙思勉,蒋晨,周磊,郑新华,吴庆宽,韩闯.致密砂岩储层裂缝测井识别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0(04):1712-17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