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再迎外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种业再次放宽外商投资准入之时,对早已初具规模的国内种企来说,控制好自身发展节奏最为重要。
2018年7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提出取消或放宽种业等农业领域外资准入,很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了外资准入空间。其中,对于农作物种业市场准入的放宽备受瞩目。日前,农业农村部就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农作物种业召开记者发布会,详细说明了政策的实施细节。然而,反观资本市场的表现,隆平高科买下联创、丰乐种业推进对四川同路的收购、中化集团成为荃银高科的大股东……几家龙头企业显然并不畏惧即将到来的外资,仍然有条不紊地推进并购扩张增强内力的发展路径。种业市场“防火墙”的逐步打开,迎接中国种业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图景呢?
开放关键一步
业内人士评价,2018年版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是自首部《负面清单》发布以来,中国首次降低对外商投资中国种业的政策门槛,中国种业再一次迎来开放阶段。
虽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在6月份就已经出台,但农业农村部却在最近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从其回答的内容来看,政策解释只是重点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向外界传达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鲜明立场。
农业农村部表示,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有两个版本,即在全国适用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简称“2018全国版”)和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适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简称“2018自贸试验区版”)。
在禁止领域,两个负面清单规定完全相同。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禁止投资中国稀有和特有的珍贵优良品种的研发、养殖、种植以及相关繁殖材料的生产(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的优良基因);二是禁止投资农作物、种畜禽、水产苗种转基因品种选育及其转基因种子(苗)生产。种植业领域的稻、大豆现阶段仍属禁止外商投资领域。
在限制领域,两个负面清单对外商投资股比要求不同,与2017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7年版)》相比,此次负面清单进行了调整。“2018全国版”将外商投资种业的作物限制范圍由“农作物”缩减为“小麦、玉米”,要求中方控股(中方持股比例不低于51%)。“2018自贸试验区版”将外商投资种业的作物限制范围由“农作物”缩减为“小麦、玉米”,要求中方持股比例不低于34%。
根据《种子法》和外商投资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商投资玉米、小麦种业领域,须进行准入许可;稻、大豆种业禁止外商投资,暂不受理申请。同时,外商投资种业企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无论是玉米、小麦还是其他作物,皆需办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许可证申请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受理审核,报农业农村部核发。
外资并不陌生
种业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较早放开的具有营利性领域。近年来,我国在传统育种和现代基因育种上都有很大发展,为进一步扩大种业开放奠定了基础。放开外资后,我国有基础有能力应对竞争。而此次放开准入将小麦和玉米种子排除在外,有消息称由于小麦和玉米作为主粮,适当保护国内种业的独立是有必要的。
实际上,作为具有领先技术的外资巨头,进入中国种业市场并不是新生事物。面对凶猛的外资,中国种业并确实有过迷茫期。
杜邦、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为首的四家大型跨国种业巨头自上世纪80年代陆续在中国设立办事处,随着中国入世和种业市场改革,这四巨头逐渐在中国的棉花、蔬菜、玉米等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种植面积,占据了中国种业市场的半壁江山。
1996年,孟山都将转基因抗虫棉引入中国,1998年时,一度垄断了中国95%的棉花市场份额。而玉米作为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先被外企打开局面的。
2001年,孟山都与中国种业集团合资成立中种迪卡杂交玉米种子有限公司,涉足中国玉米市场。
位居全球种业第三位的先正达于1998年进入中国,将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最新蔬菜科研育种成果带到中国。2008年3月,农业部正式批准了先正达与河北三北种业公司的合资,先正达正式进入中国玉米种子市场。
全球第四大制种企业利马格兰在中国主要从事蔬菜种子的推广。2010年,利马格兰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与隆平高科签订合作协议,获授权生产经营玉米种子。杜邦先锋于2002年在中国拿到四个玉米品种的推广许可证。
通过四巨头最近十几年的扩张不难看出,外资种业公司在蔬菜、棉花、玉米等领域拥有着强势地位。最典型的就是“先玉335”,美国先锋种业以这一个玉米品种,三家合资公司,60多个试验站,在中国玉米上赚得盆满钵满。
1998年, 当时全球第一大玉米种子公司美国先锋种业(1999年被杜邦收购)成立了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岭先锋”),进入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东北。著名的“先玉335”是先锋种业在华推广最成功的案例。先锋种业采用的模式是先在铁岭先锋种子研究公司进行本土研发,然后再由合资公司制种销售。
杜邦先锋于2002年12月与中国最大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成立了合资公司,杜邦先锋持有49%股权。全球第四大制种企业利马格兰于2007年与湖南新大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利马格兰在合资公司中持股46.5%,而该合资公司为中国最著名的种业公司隆平高科的第一大股东。“先玉335”主要由这两家合资公司制种销售,敦种先锋负责东北、内蒙古等地春玉米带,而登海先锋则负责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带。
“先玉335”的销售额年年攀升,2009年“先玉335”占到与其成立合资公司的登海种业总销售收入的近六成,利润率超过70%。该品种的推广面积从2006年的1.7亿平方米骤升至2008年的54亿平方米。“先玉335”凭借出芽率高脱水快、丰产性好和收购价格高的优势,即使其价格数倍于中国玉米种子均价,仍深受种植户欢迎,2012年时达到顶峰4217万亩,目前仍为我国第二大玉米品种。 与此同时,通过合资的方式,外国种企也成功地进行了资本层面的扩张。目前,我国几大著名的种业上市企业,敦煌种业、登海种业、隆平高科等均有“洋资本”的身影。像敦煌种业和登海种业,和先锋成立的合资企业更是成为他们最赚钱的子公司之一。
走好自己的节奏
外资种企在国内的快速扩张,也一度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忧虑,认为外国企业将垄断我国种业市场,给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威胁。
但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在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种业市场的同时,本土种业也积累起了大量的资源、技术、经验以及人才。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马淑萍认为:“跨国企业理念先进,拥有优良品种和技术,有样板在身边可以学习。”曾经的合资模式,也的确让中国种业整体水平获得加速提升。
1997年4月22日,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种业上市公司的第一股。而截至目前种业上市公司己达到55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为八家,海外上市企业为一家(奥瑞金)。其余种业公司主要在新三板上市。资本的助力,让我国种企的发展如虎添翼。隆平高科更是在2017年跻身全球种业前十強,公司当年营业收入为31.9亿元。
品种保护制度和大量资本进入是推动世界种业发展的核心因素,随着我国种业转型发展,兼并重组也持续活跃。兼并重组是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推进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也是种子管理部门改变种子企业“多、小、散、弱”局面,改进种子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像隆平高科、农发种业、垦丰种业等都通过兼并实现了规模扩张,不断增强企业的实力,也使得中国种业集中度不断加大。在国内苦练内功之后,我国种企也开始了向国外巨头的“逆袭”。2017年10月,中信农业基金以11亿美元收购陶氏益农在巴西的玉米种子业务,隆平高科出资4亿美元参与了交易。2017年,中国化工斥资48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农化公司、全球第三大的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标杆。同年,中国化工又从中粮集团手中收购荷兰粮食与种子巨头Nidera。
进入新阶段,中国上市种企对于资本的运用也更加熟练,兼并重组也从早期的规模扩张型逐步发展到优势互补、科研协同等方面。以近期最受瞩目的隆平高科收购联创科技为例,通过注入优质玉米种子资产,隆平高科将延伸在国内玉米种子行业的布局,在战略上打造国内玉米种子新贵,水稻业务达成“双轮驱动”,为公司未来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6年中信集团入主隆平高科,被视为资本为我国种业发展的助力。而今年,国资对荃银高科的收购,也被视为种业强筋健骨的标志。中化集团旗下中化现代农业收购荃银高科,为其打造的种植业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补上了关键的种业一环。未来,中国种业的发展也必然置身于更加庞大健全的大农业的产业链中。
中国种业的市场环境变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环境变了,中国的种企也变了。今天即使面对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相信中国种业的发展步伐也不会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5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