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批注法阅读”让阅读走向深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批注法阅读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融于其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过程。
  关键词:批注法阅读;批注内容确立;批注方法;注意问题
  【正文】
  一、何谓“批注法阅读”
  批注式阅读发端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它是深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蕴的阅读方式,讲求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阅读的审美性,差异性和批判性,它不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方式,而且是良好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的表现形式之一。
  批注法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圈点批注,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进行内容理解、情感体悟,表达鉴赏和质疑问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交流,开展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将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融于其中,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过程。
  批注法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教学的核心,根本追求是“教,是为了不教”;根本转向是“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根本目标是“通过学会学习,促进人的发展”。
  二、批注内容的确立原则——目标统领
  批注法阅读教学,是一场阅读教学的革命,它正在改变着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它重在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 的理想境界。但是批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如何“掌握阅读方法”,确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研究的重点。
  在具体的内容落实上,可以落实为“(围绕目标)凡有所感处皆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比如,明显的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句式特点,常见的修辞,语言上极具个性的特点等。)、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
  三、批注方法
  对于一些生动的表达,学生能感受到,但到底好在哪儿,却是模糊的。如果学生能够能够掌握一定的批注方法,从“赞(赞赏)、疑(质疑)、惑(困惑)、批(批判)、改(删改)”等多重角度解读文本,那么,“好”与“坏”,便会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批注的方法。
  方法一:“5W批注法”:是一款最有效的“薄书读厚”的批注方法。
  其本质是“反复问”:
  Who:什么人;Where:什么地方;When:什么时间;What:什么事;Why:为什么。
  为了细细的品味词语,可以再加上“Why not”:“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用那个词语”。也就是用“比较法”品味词语。
  方法二: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也就是说,在阅读中,要尽可能唤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和层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方法三: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特别是对文章中无法理解的一些成语、词语,通过查阅后得出其意,往往对阅读理解起到“豁然开朗”的作用,尤其是对文言、诗词类文本中的用典、通假等难点,通过解释法批注后,常常获得事半功倍的理解效果。
  方法四:补白法:即依据文中的人物特点,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为文中的“空白处”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
  方法五:换词法:这是阅读批注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如《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一文中“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刺刀”如果改成“枪炮”,“骨头”如果换成“尸体”,会有怎样的效果。
  方法六:质疑法:把不理解、难以理解,以及自己不认同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并写出质疑的依据。如《孔乙己》中的“在这严重监督之下,羼水也很为难”一句,有学生质疑“严重”一词不妥。
  方法七:修改法:把自己不认同的地方,直接加以修改。这是一种基于大胆个性解读的批注方法,要提醒学生对于经典文章,使用修改法时要经过反复的、多重角度的考量,但更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是一种最能体现“自我”价值的批注方法,会极大提升学生的批注兴趣。
  方法八:解开矛盾法:即在文中看似矛盾处、不合理处,进行合理解释。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抓住“似乎确凿”进行批注;如《最后一课》“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抓住“最美”这种看似盲目自大的不合理词语进行批注;
  方法九:整合比较法:如同样是写民俗,沈从文《云南的歌会》与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在取材、写法上各有什么不同?继而延伸思考:如果写我们文登的民俗,我可以怎样取材,采用哪些方法?
  四、批注法阅读须注意的问题
  1.批注,必须是基于概读。
  批注相对于概读,属于微观上的细节微观解读。如果没有宏观框架做基础,那么对细节的批注,就有生硬肢解的嫌疑。
  要通过概读,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作者的情感走向,产生大致的了解。无论多深奥的白话文,读者在概读之后,都会产生大致的了解,这是一篇文字最基本的要求。否则,要么是这篇文字写得不好,要么是超出了读者的认知水平。
  再通过批注式的细读,证明、丰富、甚至颠覆自己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如此,概读和批注的完美结合,才完成对一篇文本的完美解读。
  2.不过度沉溺精读
  若学生在整个学期,只纠缠于一本课本,反复研读几十篇课文,学得再精再细,都所得甚少。没有课外阅读,学生就会胸无积累,在批注时自然无米下炊,只能捉襟见肘,批得干巴枯燥,不断重复。
  所以,要讓我们的学生提高批注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再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增加积累,在批注时才能有比较、有联想有高度、有新意。通过阅读量的积累,使学生读一篇课文,能联想到相关的多篇文章,或经典诗词、或新闻事件、或亲身经历,自然有话要批,从而使老师真正实现将课文当作阅读材料,与学生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相勾连,带动更广泛的阅读和习作。如此,语文学习才其乐无穷。
  3、秀批注,点拨完善。
  这一环节为学生围绕目标交流自己的批注。在交流中碰撞,得到同伴的启发,并修改自己的批注。
  教师在交流中要担当“平等中的首席”,做到“四避”。一要避免被学生牵着走,因为这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零乱无序和支离破碎;二要避免学生间的平行交流,因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虽各抒已见,但平行交流没有交集深化;三要避免众说纷纭,因为这会导致没有时间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将阅读教学课上成说话讨论课;四是避免批注、交流形成定式,因为这会导致批注过于模式化,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批注法阅读教学中的首席,是教师。教师要用前期备课,胜任“榜样”的角色——教师的批注点,越是“易滑点”,越是“不显眼”,就越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批注法阅读教学中,我都要与学生一起批注,时时与学生交流,碰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把学习每一篇课文都当作实践的机会,并加以适当拓展,在一次次历练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从而将阅读走向深入。
  作者简介:宋丽萍,中学一级教师,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5年,威海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多次执教威海市公开课、文登区语文优质课、威海市优课。文登区名班主任,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地级刊物上发表。
  (文登区天福山中学  2644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5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