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理解合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具特色的,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针对当下家校合作意识不高;合作沟通能力不足;合作内容方式单一;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加强学习,促进理解——加强合作,主动参与”家校合作的新路径与新方式,使家校合作工作在我校落地生根。
关键词:了解;理解;合作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11-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具特色的,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下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存在诸多问题:家校合作意识不高;合作沟通能力不足;合作内容方式单一;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为了切实解决家校合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多年来,学校秉承“天性有致,润德无声”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家校合作的新路径与新方式。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信任首先来自了解,其内涵包括老师对学生及家长的了解、家长对学校及老师的了解。只有做到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才能为家校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新生入户调查访谈
学校要求每届新生入校之前,全校老师分组走进每一个新生的家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详细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情况,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摸底,以便老师能及时了解班级的孩子,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开展“家访日”活动
学校严格执行市教育局提出的“三要八不准”行风评议要求,要求每位班主任教师每学期对学生家访做到全覆盖,科任教师每学期家访人数必须达班级学生数的二分之一以上,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将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周四确定为“家访日”,教师采取“电话预约、逐个登门”的方式,一家一户去家访,家访完毕之后需填写家访日活动登记表,学校德育处还通過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教师家访的情况,加强对教师家访的监管与落实。“家访日”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增进了老师与家长、学生的感情,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校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成长档案。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涉及学生的自然情况、学习心理变化、活动心理变化、人际交往心理变化等,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教师教育学生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与依据,对学生的发展,也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4.构建多元沟通方式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不在局限于家访、家校联系册等形式。家长们更希望长时间地、随时地、持续地关注班级、关注学生。QQ群、微信群、校讯通平台等逐步成为家校沟通的新载体,它们给家校沟通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快捷。
(1)校讯通平台
教师利用校讯通平台的短信互通功能给孩子布置作业、发布全班性消息等,方便家长查看并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老师们还通过它给个别孩子个别提醒,发布一些个性化的信息,避免了打电话的繁琐,又可以起到量身定制的作用。
(2)班级QQ群、微信群、微家园
学校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间活动、校园生活拍摄下来,制作成相册、视频通过QQ、微信向家长推送,家长也能及时直观地感受孩子的在校表现。家长也可利用微博,向公众展示班级文化和风采,使自己的班级和学校教育理念得到宣传。学校建立微家园家长交流平台,不仅可以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更能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信息共享,共同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与管理。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的班级QQ群、微信群、微家园,拉近了我们教师与家长的距离,方便沟通,就如我们与家长在面对面交流,促进新时期家校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发展。
5.结语
几年来,学校的家校工作真正做到了“让家长了解、理解老师和学校,让老师了解、理解学生和家长”,从而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对学校顺利地开展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凝聚家校合力,让家校合作的理念更加深入每一位家长的心灵,让孩子在润物无声的生活化教育中绽放活力,家校合作的实践必将在孩子们身上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刘淑红.在班级管理中共同成长[J].宁夏教育科研,2017(03)
[2]朱静江.将班级群打造成一个“心灵氧吧”[J].新班主任,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0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