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公共危机治理中多元主体协作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各类突发动物疫情频频发生,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中国,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公众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政府处理非洲猪瘟疫情危机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提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疫情危机治理的必要性,提高此类疫情的防控能力,减少疫情危机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公共危机;非洲猪瘟;政府;养殖户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8-0114-01 中国图书分类号:D632.9 文献标志码:A
1 非洲猪瘟疫情危机的影响
2018年8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和地区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截至2019年1月20日,全国共发生104起疫情,波及了25个省份。非洲猪瘟的持续爆发,不仅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给当地的养殖和屠宰加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1 对猪肉市场的影响
生猪主销区受禁限运影响,生猪供应不足,使得猪价大幅上涨。同时在消费端,虽然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但疫情的持续扩散使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短时间内会减少猪肉消费,致使猪肉价格下跌[1]。
1.2 对生猪产业的影响
猪瘟疫情的发生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多个生猪养殖大省的生猪输出,生猪养殖户效益受损、养猪积极性下降,同时非洲猪瘟疫情加大了养殖风险,缺乏生物安全防疫条件的散养户加快了退出市场的速度。同时,由于肉制品原料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所以非洲猪瘟病毒的检出严重影响了公众的消费意愿,减少了对猪肉制品的消費。
2 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必要性
由于猪瘟疫情公共危机具有严峻性和复杂性,所以政府独立处理此类危机显得力不从心。为有效解决疫情危机、提高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应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辅助作用。
3 多元主体协作治理的路径
3.1 建立政府主导的信息交流平台
3.1.1 完善预警机制,加强疫情沟通
动物疫情扩散速度快,需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动物疫情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及时共享疫情信息,确保政府第一时间掌握疫病情况,加大防控力度,及时传达相关政策,避免因乡镇基层政府对疫情感知落后而错失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
3.1.2 规范主体行为,加强各环节监控
政府建立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实现投入品生产、养殖、屠宰、销售等各环节无缝对接的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生猪、猪肉及肉制品的可追溯体系,保证发现疫情时能准确溯源。
3.1.3 消除公众恐慌,稳定猪价
政府应当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向公众开展疫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各种动物疫情的正确认识,杜绝各种不实谣言。
3.2 发展“养殖户+企业”模式,延伸生猪产业链
为增强猪肉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应改进散户养殖模式,鼓励同一地区散养户集中发展养殖场,配置专业设备,提高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水平,有效降低疫病感染的风险。加强猪肉品牌建设,培育有实力的屠宰加工企业,生产优质猪肉,优化加工工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延伸生猪产业链,发展集中屠宰模式,采用冷链运输,冷鲜上市,实现养殖、屠宰、销售的规范化和一体化,避免疫情发生后跨省调运活猪。
3.3 理性消费猪肉,改变消费习惯
消费者应及时了解疫情信息,掌握相关知识,理性消费,避免引起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同时,消费者尝试改变以往购买热鲜肉的习惯,选择冷鲜肉、冻肉,助力猪肉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4 结束语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治理和防控需要政府、养殖户、企业、消费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共承担风险,从而尽快解决猪瘟疫情危机。
参考文献:
[1]聂 彬,乔娟.非洲猪瘟发生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1):1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