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的观察及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观察是了解幼儿首要的,也是重要手段之一。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幼儿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发展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探究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教师必须要敏锐地观察幼儿,严谨地分析他们的行为,以便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
【关键词】中班绘画活动 观察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16-01
一、案例背景及描述:
代代是个非常听话、懂事的男生,遵守纪律、做事情认真、乐于助人,与小朋友们交往和谐。游戏时也会与别人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是各个方面能力都相对比较强的孩子。但是他不喜欢画画,他从不选择美工区的绘画内容,当进行绘画活动时,代代都会显得很苦恼,经常表示“老师,我不会画!”
我通过观察发现,现在中班的绘画活动,有一类孩子们也有类似代代的问题:他们经过小班的涂鸦阶段后,对色彩有一定的辨认能力,对绘画也有一定的兴趣,也会有一定的创作兴趣,但是,幼儿绘画技能严重不足,很多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不敢动笔,不知道如何下笔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幼儿对待画画的兴趣,为此就制约了幼儿绘画活动的正常开展,对刚满4周岁的中班幼儿来说,他们觉得画画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
所以要改变像代代这样对绘画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使他们在认知和情感上得到帮助、健康的发展,采用适宜性的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绘画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再通过中班上学期对班级幼儿进行的适宜的指导后,班级幼儿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中班下学期的第一个月第四周的绘画活动《值日生的工作》中,老师布置完绘画内容时,代代和小朋友们进行了积极的讨论“每天值日生都做哪些事呢?”“擦桌扫地”“整理玩具”“还有在卫生间监督管理”等等,在和小朋友交流中,代代还问到“监督管理的值日生每次都站在毛巾架那儿,那也得画个毛巾架吧?”
代代和小朋友们讨论完,并没有马上动笔而是自己想了又想,然后才小心翼翼的,很谨慎的开始下笔。首先代代绕着画纸的边框画出了教室和教室的门、卫生间和卫生间的门,然后代代画出了主要人物:卫生间里值日生正在认真的看着正在准备洗手的小朋友们,教室里也有小朋友在坐好,最后代代在整体画面上进行了装饰,教室的上面画上了吊饰点缀,内容丰富。
二、案列分析:
绘画教学是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画画是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儿童绘画是他们生活态度的表现,是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我们发现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绘画技能欠缺,很多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不敢下笔,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画起。
(2)忽视幼儿的创造力,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学科的逻辑性和结构性,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的习得和幼儿绘画作品“对不对”、“像不像”。
(3)绘画过程单一,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往往出示画面,说明细节后才开始让孩子自由创作,内容单一,缺乏与孩子沟通。
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幼儿现有的基础上给孩子们提供帮助,在幼儿教师的适宜性指导下,来提升中班幼儿的绘画水平。教师首先要观察、了解幼儿,在采用适宜性的指导策略来进行中班幼儿绘画活动的开展。因此我对具有代表性的代代进行了连续三个月,美工区中的观察指导记录。在中班幼儿绘画活动中进行了适应性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身边事物寻找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对孩子来说,绘画兴趣比绘画本身更重要,观察、感知师绘画的首要步骤。例如,在对孩子们进行“高楼和大树”这一活动时,让孩子们先回家观察自己家所处环境,看看家的周围有些什么。家的周围是否有大树?引导孩子们观察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高楼和大树的图片,和老师一起寻找高楼的特点。
(2)学习初步绘画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是幼儿画画的必备技能,在这个时候让幼儿依样画葫芦,是每个幼儿都能轻易做到的,在慢慢的临摹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带来的愉悦,体验小小的成功,画笔也渐渐地使用得顺溜了,绘画技巧也会跟着逐步提升。
(3)学会表达绘画的内容,在绘画的过程中应该首先让孩子理解绘画的内容,然后乐于表达。
(4)尊重幼儿自身的体验,我们要给孩子自由画画的机会,幼儿是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的。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幼儿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也才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象尽情发挥出来。
(5)表现在画纸上;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鼓励幼儿用向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
三、案例反思:
代代从刚开始对绘画的不感兴趣、抵触画画,慢慢发展成小心翼翼的尝试,思考后谨慎的下笔,到现在的喜欢画画,大胆创作的这个阶段,代代的进步说明在中班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进行了适应性指导,是有一定成效的。在前期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美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特征,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积累和丰富孩子的经验,来激发他对艺术的创造;代代通过观察事物的特征,大胆尝试表现其特征,再运用已有经验绘画,教师用语言来鼓励、尊重孩子对创作的表现,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用他们的作品来布置环境,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寻找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尤为重要,对孩子来说绘画兴趣比绘画本身更重要!老师应将幼儿的画与他自身的生活经验、认知与情感联系起来。
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幼儿来进行不同方式的指导策略,如:顺应式、启发式、示范式、讲解式、鼓励式、谈话式、作品分析方式等等。
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和物品,支持幼儿自主绘画,自主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临摹与创作;尊重幼儿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分析设计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大胆的根据《3—6岁儿童美国发展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班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
老师要给幼儿自主的创作机会,让幼儿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进行,而不是任务或作业。幼儿感到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自主选择老师提供的丰富的、适宜的、可操作的工具和材料,才能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发挥出来。老师应将幼儿的画与他自身的生活经验、认知与情感联系起来,多多支持和肯定,激发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和兴趣,在充分的感知和观察下,有了前期的经验积累,孩子们才能创作出一幅幅生动充满创造的作品。
作者简介,
王琼(1985.06-),女,汉族,吉林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