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如何在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初中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学生拥有创新意识及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自然科学中不断探索,去探究科学中更深层次的东西,摸清自然科学的规律,促进更好的学习。因此,如何才能培养创新能力,是每一名初中自然科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即着重探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關键词】初中自然科学  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162-02
  创新能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从学生时期开始,初中阶段正是人一生中身心、智力、三观塑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教学中,特别是在自然科学这样一门探索、研究为主的学科教学中最为重要。
  1.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和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要将创新教育的理念贯穿于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的全程。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缓解学生因升学、考试而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气氛,改善负面情绪,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探索。在沟通中,教师需要不断了解学生,深挖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以适合不同学生的方式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需改变以往的教师占主导的课堂教学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需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学习,用创新的教学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鼓励学生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能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去寻求答案。比如,在对某一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讲解概念、原理,讲述完毕后,鼓励学生自行总结,如可以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尝试用图表、口诀等方式按自己的理解去创造性的作出总结。
  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某一学科没有兴趣的情况下,无论老师怎么详细、充分的讲解,学生也只会觉得味同嚼蜡,知识点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但如果老师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哪怕老师对某些知识并没有深入讲解,学生也会主动思考,并在课下通过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去探求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一般来说,通过提问设置情境,较容易给学生以启发,特别是一些非常规问题,本身有一定的困难性却又不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不能通过常规的步骤、观点去得出结论,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用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思考的乐趣,在最后得出答案时又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反复多次,会让学生不知不觉间喜欢上这种探索的感觉,从而建立起对自然科学学科的兴趣。在有了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很高,并且在听课的同时,会主动对其中的知识点产生延伸式思考,自发的进行求知和探索。
  3.运用实验诱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
  在自然科学中,有不少涉及原理性的内容,仅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完全通过想象去理解,这时,实验便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化,及最后得出的实验结果,更直观的让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加深理解。但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也不能仅仅简单的演示讲解,而是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尝试,变演示为探索,让学生们在观看的同时还能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4.通过小组合作做好课外延伸教学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教师还需要重视课外的延伸性教学,让学生在课后能通过进一步的延伸性学习、操作,激发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在课外共同完成作业,如合作探索光学方面的聚焦实验,探讨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功率,比较省电模式等。在合作中,小组内的学生各自有分工,在共同讨论完实验设计后,由不同的学生分别负责收集材料、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总结汇报等,不仅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有助于学生兴趣的进一步激发。
  总之,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本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冯巧萍.初中自然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1):85-87.
  [2]孙伟.注重科学教学细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89.
  [3]陈世军.初中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2):92-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