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大棚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杨梅大棚栽培能最大程度减轻气候条件对其生产的影响,促进提早杨梅成熟及增加果实收获率。从建园、大棚构造、棚膜管理、温湿度管理、土肥水管理、果实管理、树体调控、病虫害防治及采后技术方面介绍杨梅大棚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杨梅;大棚栽培;病虫害防治
杨梅是苏州的特色栽培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其四季常绿,果实风味独特,色泽鲜艳、汁液多,营养价值高。果实初夏成熟,是本地重要的应时鲜果,经济效益较高。苏州杨梅种植历来都是露地栽培,不良气候环境如低温冰冻、高温热害、暴雨、台风、大雪等极端灾害性天气导致杨梅减产和品质下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杨梅果实成熟期,恰逢苏南地区梅雨季节,频繁出现的降雨不仅造成杨梅异常大量落果,即使采摘下来的果实也因含水量过高,果实极易腐烂,不易保存,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大棚栽培因能避雨、提早成熟等优势,成为杨梅产业研究的重要方向。课题组根据苏州杨梅特点,开展了杨梅大棚栽培工作,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1建园
宜选择当地年均温15%以上、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pH值5.5~6.5的平地或缓坡地建园;比较陡峭的山地不宜用来大棚栽培。
每年春季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并有2~3根分枝3年生一级杨梅嫁接苗,按照株行距5m×5m定植。品种可以选择小叶细蒂、乌梅等本地优良品种,每栋配置1株授粉树。
2大棚构造
在平地或缓坡地园地上搭建钢架连栋大棚,棚架呈条状形,一般棚高4.5m(离树冠顶部1.0 m以上),肩高3.5m,每栋宽8m,可根据园地规划情况设置栋数。一般采用2连栋或3连栋。
3棚膜管理
可选用0.065~0.12mm厚的无滴防尘抗老化的聚乙烯薄膜。12月下旬盖膜,果实采收后2~3天内揭膜。
4温湿度管理
一般要求白天棚内温度不超过30~C;夜间棚内温度不低于2℃。1~2月尽量少开膜;3~4月温度超过30°C以上,开膜通风降温。4月中旬~5月初卷起边膜,保留顶膜。当棚外最低气温连续3天超过10%以上时,打开顶膜通风降温。
在盖棚以前,可将水分灌足。初期湿度可以适当偏高,但后期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不能超过75%,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不能超过60%。若遇湿度过高,就要及时进行通风降湿。
5果实管理
4月中下旬杨梅幼果至黄豆大小时开始疏果,每结果枝留2~3个果。
6土肥水管理
在园地覆盖地膜、秸秆、稻草等材料。施肥应遵循“少氮、控磷、增钾”的原则。一般在杨梅果实采收后7天内,在树冠滴水线处挖深30~40cm,宽20~30cm的环状沟。成年结果树一般每株施入杨梅专用缓释肥每株0.5~1kg及杨梅专用有机肥每株5~8kg。
盖棚以前,将水分灌足;在杨梅萌芽、开花、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土壤持水量、花芽分化期低于60%,棚内需及时灌(浇)水;其他情况当棚内土壤持水量低于20%要及时灌(浇)水。
7树体调控
在每年2~3月疏除树冠中间直立大枝,剪除頂上直立徒长枝、交叉枝、密生枝等,控制树高3m以内;树冠外围及顶部的结果枝组,采用拉枝、疏删和回缩的方法减少枝量;对下部或内膛的结果枝组,可短截部分枝条,促进抽生强壮枝,整体修剪量应控制在生长量20%以内。
8病虫害防治
杨梅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等,虫害主要有卷叶蛾、介壳虫、尺蠖等。防治方法应尽量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办法,少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应采用国家在杨梅上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并按要求使用。
9果实采收
当果实达到生理成熟期,着色达到固有色泽时采收。人工分批采摘,采熟留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