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提高北方林区造林成活率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干旱少雨等自然灾害,导致当地林区造林成活率、造林质量等出现了逐渐降低的情形。因此,如何改善、提高造林成活率,是林业部门所需面对以及解决的重要难题,同时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林业发展下一步骤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北方林区;造林成活率;提高方法
  我国国土面积宽广,资源充裕,导致出现各地区存在差异性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地形地貌复杂、土地资源丰富、林区面积辽阔。同时,在进行相关林区生态环境建设时,频繁出现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造林成活率低,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的现象,在河北北部张家口坝上地区,就出现杨树人工林大面积消亡的现象。为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所造成的后果,可以从各相关环节的衔接进行着手。在实施有关造林建设时,应严格确保每一个环节的确切实施,进而对其造林率以及质量起到一定的保障性作用。
  1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首先,实地考察目标建设区域,考量与掌握当地的土质情况、林木种类、气候现象、造林区域、造林规模、技术设施、发展方向等方面因素。
  1.1共享性
  造林规划设计是一项极具复杂性、繁琐性的工作,因此需要考量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因而,有关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其相关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1.2便捷性
  在造林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简化设计方案,使得在之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方便地运用。如果未能做到这一原则性要求,则会使得有关设计的环节都赋有一定的繁杂性,造成之后的工作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解读相关方案,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1.3拓展性
  在有关规划设计的实际开展中,往往需要根据实地情况开展相关工程。由此可知,虽然其最终完成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切实性,但随着有关林业的发展及具体的施行,便需要对相关设计,作出合理化的修改,从而使其更为贴合实际,具有完整性与充实性。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工作人员在后续工作中更方便地改进;另一方面,可推进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化道路進一步发展的作用。
  2实施造林具体方法
  2.1合理规划造林时间
  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往往集中于每年的夏季时期,造成有关林区造林成活率出现了季节性差异的现象。因而对此现象,为了确保成活率,改善质量,应合理规划、安排造林时间。具体可如下安排实行:主要采用春季造林与秋季造林2个实施阶段。春季造林时期,一般可安排在每年的3~4月,秋季造林则可安排在每年的10月。
  2.2严格把控种苗质量
  苗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树木后期的成长及成活现象,因此在选择树木时,需考虑当地实情,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始终遵循着“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因而,在选择栽植苗木时,应尽可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树木种类,确保能够对其成活率起到一定的保障性作用。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当地种植户对于有关林木的一定识别性,保证有效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
  2.3保障土地蓄水量
  北方地区多为大陆季风气候,环境的持续恶化,水资源地过度消耗导致北方部分地区出现土地干旱的现象。因此,在其相关植树造林过程中,需要改造相关的林业的土壤结构,确保土地拥有一定的蓄水量。对此可分为2个主要的步骤:(1)清理林地滞留的垃圾,(2)根据林地的整体地势差异,采取犁沟穴状坑状等整地方法,对其进行一定的翻垦行为,确保提高土地肥力。且在此方面,也可以根据其造林的实际时间,采取相应的时间段整地,进而保障土地肥力的有效时间段以及土地的蓄水能力。
  2.4完善造林抗旱技术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北方地区林业造林的成活率,有关造林抗旱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有效保障该技术的具体实施,抗旱技术应确保做到以下2点要求:(1)为了使得树木能够将自身蓄水性发挥极致,因此在有关供水方式以及供水量上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2)为了使得有关林木更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则需要采用到一定的科技手段,使相关林区土壤中的各类营养成分能够得到充分的催化及释放,为其相关的吸收、以及运用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
  3结语
  综上可知,北方林区造林过程中,林木的质量以及成活率,主要受到了来自于环境、以及相关技术的影响。因此,为了在确保林木质量的同时,还应合理安排其栽植时间等,进而提升相关林木成活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2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