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有效的教学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思维锻炼和逻辑能力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更能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启迪作用。在常规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研究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情境设计的不完善
教学内容的生动与教学情境有很大的关系,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时间要适度,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景教学的效果。时间过短会让学生学不到数学知识,时间太长又会让人抓不到知识重点,所以设计要完善。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不完善
回想我们学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是否是复习旧知、传授新知、对新知的联系和巩固这样的流程轮回,一遍又一遍地加深我们脑海里对知识的印象。看似严谨没有疏漏,但是却不具备完整性,为什么?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并没有小组讨论式的小班课堂,显然忘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不是所谓的规则执行者。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指过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实施过程,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乃至人的发展等方面实现多少教学的价值。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其有效性是可以分析和评判的,而在一般层面上概括,则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又是抽象的、相对的和发展的。综观数学课程中的教学过程发展历程,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到“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学习”,再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过程的重要性在不断地显现和提升.细读《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还发现其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我们的课堂很有必要追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这一过程应具有情境性,组织有序性,参与性和实质性。过程的情境性是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情境.创设过程的情境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的需要,主动地去参与,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准确地把握学习的内容,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过程组织的有序性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智慧,科学机智地进行调控.精美的过程预设,需要组织的有序,才能珠联璧合,真正发挥过程的最大有效性.假如组织不当,就会使过程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教师过程组织方式的单一,教师缺少引导的教学技巧,往往耐不住急于把“真理”呈现给学生,对于发生在课堂的意外,不能合理地利用教学机智等等.过程的参与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它体现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因此,教学过程还必须体现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参与程度深入,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使思维深化,感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过程的参与程度在显现层面上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过程情境创设和有效性的过程组织。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结语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不懈追求的,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淑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究――情境创设的运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7(2):34-35.
[2]温健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网络科技时代,2011,12(35):67-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5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