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契机重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社会运用语言的书面形式进行交流已越来越频繁。但是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造成作文水平普遍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抓住契机,重渗透,提前起步,在小学低年级段就重视培养学生作文意识很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渗透 培养学生 引导学生 作文水平 学生作文 小学低年级 小学生 语言发展 现实意义 书面形式
  众所周知,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则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個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为此,专家对现行教材单元作文训练题目进行大规模调整:删去习作有中心的高要求,不搞命题作文,拓宽习作范围,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以及增加想像作文的篇数。那么要适应《语文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作文教学必须彻底摈弃一切违背写作规律、阻碍个性展示的套路、模式,给学生以自由飞翔的双翼,让他们解放自我,张扬个性,施展创造潜能,从而开辟出广阔的习作天地。在实践中,我就拓宽学生习作空间进行了几点尝试。
  一、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初学写作,同样要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得学会观察。观察也很有讲究,它有粗细之分,粗略观察可写出轮廓;细致观察,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可有很多角度,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也不一样。观察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写出形象才会栩栩如生。很多事物,学生都是耳闻目睹的。但是耳闻有没有“闻”进去?目“睹”有没有“睹”进去?看到听到的东西一定要在头脑中思考,抓住特征,在脑中刻下痕迹,这样才行。具体如何训练呢?
  (一)低年级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要作文训练手段。我要求学生在大致看懂图意后,必须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用具体的动词准确表达。想象图中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力求看图说话、写话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二)变换角度进行训练,类似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如有一幅图画的是雨中,一位大哥哥背着一位小妹妹,小妹妹手中举着一把伞。我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哥哥,来叙述这个故事。再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这位小妹妹来述说这个故事,训练学生多角度培养素材积累意识。
  作文过程涉及到搜集、贮存、加工、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方方面面。信息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觉寻求各种信息,正确吸收、利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从而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在小学低段就培养学生素材积累意识,实质上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今后作文能轻松越过素材积累关打基础。
  二、抓日常交往契机,带动观察进行渗透
  低段学生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素材。几年来,我抓住日常交往契机,如课前五分钟说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听到或经历的新鲜事。因为小学生大多喜欢争强好胜,希望自己所说的都是其他同学喜欢听的,自己能比其他同学说得好,很自然就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捕捉和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另外,抓住小学生喜欢接近老师的心理特点,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暗示学生教师也喜欢听新鲜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搜集相关的有用的信息。这里重点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渐渐地,学生就能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得到提高,头脑里的贮存也会增多,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三、抓课外导读契机,开展竞赛进行渗透
  有些学生喜欢看一些儿童课外读物,也有些学生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更有些学生该看些什么都不知道。教师利用种种机会给学生讲些优美动听的故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兴趣渐浓常常缠着教师给他们谈故事时,教师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课外读物告诉学生,老师知道的那么多都是书里边有的,你们自己去看不是更好吗?并且配合开展讲故事竞赛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风采,强化积累意识。
  总之,体验教育是联结生活与作文的一条大动脉,走通、走畅这一动脉,将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输入新的血液,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将会迎来新的生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4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