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对话描写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系统设计小学中段对话描写的教学内容,运用对话情境源于生活、作前指导与作后评改相结合、创造展示作品的机会、连续强化训练等策略,提高中段学生的对话描写能力。
关键词:中段 对话描写 教学 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习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必然要求学生能较为准确地记录生活中的经历和对话,但具体落实到学段习作目标,只在小学中段提到了“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落实到教材中,人教版课本只在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中设计了“提示语的三种位置”。这显然是不够的,也直接导致了不少学生习作里的人物都是哑巴。
2017年9月份,我担任一个四年级转学生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篇作文写下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会写人物对话,甚至连对话的基本格式都不会。我立即设计了一节利用绘本的对话描写课,经过训练,学生掌握了对话的基本格式。可是学生只掌握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班级的学情,我又设计了对话描写的系列课程,对学生的对话描写进行系统的训练。
一、对话描写的教学内容
(一)对话的格式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明确提出对话描写的四种格式:提示语在前、在后、在中、省略。我在这里的教学中进行了改变提示语位置的练习,让孩子们理解提示语几种位置之间的关系和不同作用。
(二)提示语里的动作、神态描写
有了提示语是第一步,下一步是把提示语写具体,让学生注意观察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然后写下来。為了鼓励孩子们把说话人的动作和神态写具体,我让他们在提示语中间用上逗号,越多越好,我告诉他们:“说话句的提示语不是每句都要很多、很长,那不是作者不会写,而是故意不写。但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提示语写长一些。”
(三)提示语里的心理描写
除了看到的外部世界,我们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对话的过程中,听了别人的言论,我们的心里常会波澜起伏,写出此时的心理活动,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细致生动的心理描写刻划人物,能更好地展示人物在对话和行动时心理上的具体特点和具体过程,揭示人物对话和行动的思想依据,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
(四)表示“说”的词语有变化
对话描写的句子不能只有一个“说”字,表示“说”的字词很多,如:接过话茬,回了一句,应了一声,吹牛,强词夺理,胡说八道,花言巧语,说三道四……在“刘凯,你看你,坐没坐相,快,坐端正!”这句话前可以用“批评”这个词代替“说”。
(五)对话中语气词的妙用
在人物对话中用上“嗯、哟、唉、哎呀等语气词,能够表示认同、惊讶、叹息、惊讶、等不同感情。所以,语气词有时候可以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不用面对面,只能透过文字揣测对方心理的信息社会,这种语气词的差别显然可以被放大,做到用词精准对于交流很有意义。
(六)对话语言要有特点
有的人说话慢条斯理,有的人说话颠三倒四,有的人说话粗声大气,有的人说话细声细语。不同人物的语言要有各自的特点,唐僧不可能说出孙悟空的话,林黛玉也不可能说王熙凤的话。
二、对话描写的实施策略
(一)对话情境源于生活
在进行对话描写片段练习时,老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创设的情景一定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这些亲身经历的事情能调动他们的听觉和视觉器官,然后引起语言表达的欲望,最终文字表达实践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在教学《提示语里的动作、神态描写》时,学生进行对话片段练习前,我请学生上台重现了前一天处理班级门锁破坏事件的经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人物动作和神态,紧接着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学生独立添加动作、神态描写。课上、课下经常进行这样的生活对话练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话描写的水平。
(二)作前指导与作后评改相结合
在对话描写的习作课上,我把作前指导与作后评改结合起来。作前指导时重视方法的迁移和运用,结合课本片段、下水作文片段,认真指导学生读片段,分析片段,自主发现片段的表达方法;作后评改对学生所写片段及时评改指导,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有时在作前指导时直接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发现问题,找到方法,总结方法。在教学《对话中的心理描写》时,我一开始就出示一个学生习作中的片段,总结上次习作方法的同时,由片段中含有心理描写的句子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看到自己以前的习作中已经会用心理描写,自然觉得亲切,因而乐于学习新的习作方法。
(三)创造展示作品的机会
在对话描写的习作课上,我在新课导入、写法指导、评改指导、交流展示等环节尽量多的引用学生的作品。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集体展示的作品数量较少,我就在交流展示环节让学生在组内展示,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作品的机会。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讨论中,完善、提升了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老师需要做的是:鼓励每一个学生说清楚自己想说的话,大胆的表达。
(四)连续强化训练
要让学生最终把生活中的经历、对话、心理活动完整地写出来,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展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不是一两节课的练习就能做到的,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连续强化训练。我每隔一两个星期上一节与对话描写有关的习作课,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与对话描写有关的周记。一年下来,学生写作能力显著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在40分钟内完成四百字的记叙文,做到文从字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