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语文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探求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依托,提出多种创新教学形式,让教师在传授学生阅读技巧的同时能顾及学生的个性感受,不断调整阅读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实施,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多种创新形式,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核心教学内容,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本文笔者基于素质教育倡导的生本理念,通过教材内容的解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技巧;通过课外阅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班级内的评价分享,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练习指导,在深化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一、通过教材内容,掌握基本阅读技巧
语文教材中的多数文章都是经过编写者精挑细选的优秀著作,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最多的也是教材文本中传递的知识,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编排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既有认知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对文本中的语文知识内容进行精细讲授,为学生有效提升自己的阅读技巧提供良好的契机。
比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教师要能够深刻研读这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在充分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及其壮丽神奇景色的前提下,在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让学生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掌握多种说明方法的应用。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先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整体脉络,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后,在第二课时通过文章的阅读对比,让学生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部分段落内容的改写,如将第二自然段去掉传说的内容,第三自然段删掉文中给出的数字,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在班级交流中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如传说故事的描述赋予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色彩,能吸引读者阅读注意力,准确的数字使得说明事物更加准确具体,更具说服力。除此之外,在不同的段落比较和感受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寻找不同表达方法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了解基本说明方法及方法应用的前提下掌握文章的阅读鉴赏技巧。
二、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能达到至少145万字,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实现语言积累,了解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相比较教材文本,课外阅读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及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向他们推荐感兴趣的课外读物,低年级推荐绘本阅读及童话故事,中年级的学生则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较为丰满的读物推荐,高年级学生则更多的偏向于对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思考。笔者执教的五年级学生在阅读层面上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和技能,教师在推荐读物时除了结合学生的兴趣推荐人文或科学类读物,还可以结合课文主题阅读,推荐作者及相关文体的阅读文章,比如在教学《面对错误》主题单元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课外阅读,如《将相和》《向鸭嘴兽道歉》等相关文章。其次,为了保证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抽出固定的时间定期组织阅读课,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书目进行阅读,针对学生选择的阅读书目清单,教师要能够在课下做好分类,课堂上分别向学生传授不同书目的阅读技巧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在兴趣驱动下通过做笔记和摘抄的方式积累佳句好段,获得兴趣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
三、通过评价分享,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一般情况下,除了课堂上教师的课外文章鉴赏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是一个主观性的过程,也是单独进行的过程,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很少与同伴分享。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经历少,看问题的角度较为狭隘,就导致学生在阅读体验和感悟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阅读小组,针对同一篇课内外阅读内容分享交流,做出自我的评价和推荐,在广泛阅读与分享过程中扩展学生的视野。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近期阅读的书籍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分享感受。由于学生在每个阶段看的书籍不同,因此在读书分享会开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内容,在向同伴整体分享书目后能针对本书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将自己兴趣范围内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班级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接触到更多题材的文章,体验不同文章的魅力所在。比如,学生在分享感想时可以针对特定的段落进行精细的分析,如:“表达好在哪里?”“结构精妙在哪里?”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学生在互相交流过程中还实现了语言知识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又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给自己喜欢阅读的文章或书目写书评,在教师引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通过对同一本书目的阅读组织阅读心得演讲赛,让学生针对一篇主题文章进行思考,在竞赛的激励中推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互动中营造和谐的读书氛围,实现知识拓展。
四、加强练习指导,深化阅读迁移应用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有效的练习指导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識迁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作业目前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在设计阅读作业时,要注重结合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积累,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在检验学生知识是否储备完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应用。
比如,在学习《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时,在文本学习中学生通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学习作者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他们的机智、勇敢与镇静,让学生学会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品质并能有效应用。这样,教师在布置课外练习作业时,可以根据“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这一主线索展开练习,在阅读练习的过程中抓住文本与课外阅读文章之间的联系点,在巧妙迁移的过程中延伸课外,充分展现课堂教学魅力。又如,在学习《生命与水》这篇说明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说明文文字精练、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体会文章的各类修辞手法应用,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搜集了网络上相关的说明文练习,让学生在阅读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阅读知识,在练习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得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量与质的飞跃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必然要求。必须明确的一点是,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吃透教材文本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与分享练习中准确理解和领悟文本中蕴含的表达技巧,学生在兴趣驱动中巩固阅读成果,在得当方法掌握中有效提升阅读效率,最终能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宗建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2).
[2]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14).
[3]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编辑:张晓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1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