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适应型生态设计”中的生态智慧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不管是出于城市发展需要,还是城市居民的意愿,城市景观建设都是目前城市建设必须要考虑并建设实施的工程之一,它可以有效改善城面貌和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及生活质量。本文以甘肃省会城市兰州为例,详细阐述了围绕兰州黄河滨河区湿地设计出具有智慧型的适应性生态。
  关键词 适应型生态设计;生态智慧;兰州黄河滨河区湿地;研究;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已经越来越高,因此城市景观设计是我国城市在目前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座城市如果能够设计并建设出一个具有符合城市历史文化气质,并且适应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智慧型生态圈,对于提高城市面貌和整体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样健康完善的生态设计也能改善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为其提供一个修身养性、认识交流的场所。本文以甘肃省会城市兰州为例,详细阐述了围绕兰州黄河滨河区湿地设计出具有智慧型的适应性生态。
  1 黄河兰州段城市滨河湿地景观设计概况
  1.1 兰州城市概况
  兰州地处陇中高原,也是我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黄河从市区自西向东穿越而过,南北群山环绕,是极其典型的“川谷型”滨河城市,市区由于“两山加一川”地形的限制,因此东西顺着河谷延伸建设,导致城市狭长。目前兰州市区面积为163平方公里,辖区人口接近三百万。在甘肃省发展总体规划中,将兰州定位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信枢纽,同时也要将兰州在未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能源储备中心和运转基地等[1]。
  1.2 兰州城市生态设计建设历史
  在之前兰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规划不科学,尤其是在智慧型生态建设方面,比如在黄河沿岸将河道硬化、渠化,强行改变河流形态,因此河道两岸及河心的湿地植物基本被破坏殆尽,导致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科学合理的黄河滨河湿地生态建设对于兰州城市面貌和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
  1.3 黄河兰州段滨河湿地具体情况的调查
  笔者通过对黄河兰州段滨河湿地、景观、水岸的调查分析,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兰州尽管地处西北干旱区,但是由于黄河的存在,城市湿地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只是在城市较为繁华地段建设了部分生态景观,因此资源浪费情况较为严重;另外,在较为偏僻的黄河湿地,动植物资源充足,但是由于对部分树木缺乏管理,树龄老化现象严重,而且部分灌木排列过度茂盛;在滨河风景线建设方面,以雕塑、公园和广场建设为主,但是河岸相关空间建设缺乏与黄河的融合性,目前仅有银滩湿地公园的亲水性较好,同时滨河步行道的建设距离水面较远,市民不能与水这个元素进行亲密接触,只能远观黄河;滨河河道堤坝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堤坝过高、在规划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到自然景观的保留,牺牲了大量的湿地和滩涂资源;最后,滨河两岸的建筑主要以垃圾场、农田、贫民窟等为主,导致生态景观可观性很低,功能和结果也比较单一。
  2 黄河兰州段城市滨河湿地景观设计中“适应性生态设计”中生态智慧的实践
  2.1 设计实践原则
  河流型城市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到生态景观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以生态走廊建设为导向,在设计时应当秉持以下几点原则:生态优先原则、持续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文脉延续原则、景观美学原则和综合性原则[2]。
  2.2 “适应型生态设计”中生态智慧的具体设计要点
  (1)植物群落形态设计。由于植物物种的丰富性和极具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优秀的植物群落形态设计形式,可以为城市湿地生态建设提供一个坚持的设计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考虑“湿地三杰”,即沉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挺水植物三种类型的搭配,兰州湿地植物选材可以使用适应性较高的本上植物,同时应当注重视觉效果的构件和色彩之间的搭配问题,尽可能将植物群落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展现出来。
  (2)湿地两岸风景线的形态设计。黄河兰州段以弯曲为主,因此具有极强的曲线美,对于两岸风景线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设计基础。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手法:根据黄河的蜿蜒曲折特点,两岸生态景观在设计时可以沿岸设计,从而增加湿地与陆地之间的接触面积,延展出丰富的曲线形态美感,同时这种设计也能有效增加植物群落的生存空间;黄河流量的季节性很明显,夏季涨水,冬季枯水,因此在生态景观形态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可以根据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的距离来设计一片高地缓坡消落景观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冬季枯水期河床裸露的尴尬和夏季涨水期河水对植物的冲击。
  (3)人工景观的设计要点。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目的不仅是为了城市生态,同时也是为了居民的生活方便,因此在湿地景观中必须要加入人工元素,比如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等,这些人工景观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湿地枯燥乏味的设计,很多时候也是一片景观的点睛之笔,由于中国人对园林存在特殊的情感,因此适当的古典人工景观的介入,能够有效提高人们对于湿地的喜爱。另外在湿地道路中应该加入广告牌,引导游客的行走方向,同时要隔适当距离加入垃圾桶、路灯和卫生间等基础设施[3]。
  3 结束语
  “适应性生态设计”对于城市建设有着特殊意义,而生态智慧理念不仅能够将城市文化融合进生态景观设计之中,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亲切感和自豪感。甘肃省会兰州由于地理位置和城市文化的特殊性,在之前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并没有有效结合适应性生态设计这一理念,导致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较差,湿地资源的浪费显现较为严重,因此,在以后的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应当合理考虑到上述几点设计要点,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闪耀明珠。
  参考文献
  [1] 王璞.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9,(04):68.
  [2] 郑荣泉.“山、水、湖、城”共构的滨水区特色塑造——漳州市西湖生态园片区城市设计案例特点分析[J].福建建筑,2019,(03):1-6.
  [3] 李新彬,董斌.走向生态城:兰州城市设计的文化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9):60-64.
  作者简介
  曹峻博(1978-),男,籍贯甘肃兰州;学历:艺术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基金项目]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黄河兰州段城市滨河湿地景观设计研究(编号2017A-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