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道家政治思想对汉初刘邦施政措施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刘邦受道家政治思想熏陶,在西汉建国初期以“黄老无为、无为而治”思想为治国指导方针,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章先论述道家的三个核心学派,即老子、庄子、黄老道家,然后论述汉初刘邦“无为而治”的历史背景、目的、内容和施政,以陈述道家政治思想对汉初刘邦施政措施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道家政治思想;汉初;无为而治
  一、道家政治思想
  1.老子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的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在政治上,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主张物极必反,讲究中庸;在修身方面,主张虚心实腹、摒弃权术与争执而静心修行。老子的主张是自然、无为而治,其中自然的核心是去伪,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自然是依附于道存在的,自然是道的结果和体现,它是纯粹的自然,不掺杂任何法家及其他学说。老子“无为”的具体含义是“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无欲无为之人最逍遥,但是人不能刻意去无为,刻意无为与不要刻意无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自然无为才是道家精神所在,无欲无为的人最终会无不为。老子“无为无不为”是有条件的,它只适合小国寡民的社会环境,汉初国家经济萧条,人口锐减,就符合老子“无为无不为”的治理条件,所以刘邦施政才会受道家政治思想影响。但是老子的完全无为缺少法治手段,最终会导致“无治”,因此老子的政治思想只存在于理想状态,并不适合实际操作,这也是刘邦选择黄老道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方针的原因。
  2.庄子
  庄子即庄周,是我国道家继老子之后著名代表人物,他创造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庄学的核心是任自然,它的诉求是逍遥、自在、自为、自主,庄子无为的理论本质是反异化的反治。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崇尚自在逍遥,曾经拒绝楚威王之聘。庄子的政治思想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分别是人性自然和自然主义政治观。他主张“内圣外王”,充满自然性,核心思想是强调自然和自由自在,追求逍遥快活。他提出的三赖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吻合,著名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老子的道无法用语言描述,不可命名,老子的道与宇宙本体联系在一起,是哲学的最高范畴。黄老道家是法化的道,相对比较约束。庄子的道是逍遥道,最重自在逍遥而不受规矩约束。庄子认为天与人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自然,人是指人为,人为即伪,指与自然完全相背离的一切。他主张顺从天道,顺应民情,摒弃人性中的伪而从德。庄子认为真正的生活应自然而然,要完全忘掉规矩教条、城府心机等,认为儒家的宣传教化、劝导、仁义礼智信等都是伪,要摒弃,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初期刘邦顺应民情的施政主张便来自庄子的逍遥道,西汉建国初期,国内经济萧条,民不果腹,刘邦认为应顺从天道,摒弃秦朝苛政还政于民,顺应民情,尽量不要打扰耕作的百姓。
  3.黄老道家
  黄老道家是道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道家发展比较成熟的治国思想,初期刘邦的治国措施多来自黄老道家思想。黄老道家在老子“道”的基础上,吸收诸子百家思想形成独特的治国、治世思想体系。黄老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思想基础和逻辑出发点,认为道是万事万物之本源,将老子的“道”与法家的“法”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道法融合”的治国理念。它与老子“道”的区别是吸收法家思想,援法入道,将老子“道”与“无为”思想法家化,将法作为道展现的手段,将道作为规范、渗透、约束法的根本。简而言之,黄老道家思想是将老子的思想与韩非子法家思想相结合,它的主张、思想介于两者之间。黄老道家将“自然”法家化,认为道是本源,自然而然的法是结果和状态,它依附于道而存在。得道圣人是黄老道家的行为主体,也是最终目标,只有得道圣人才能做到“无为”。它的无为而治并不是如老子般完全放任,也不是如庄子般逍遥自然,而是简治而自然,在简治的基础上放任、逍遥。它提倡“以道生法、以道驱法”,是比较完整的治国思想,汉初刘邦颁布的内外政策多受黄老道家治国思想影响。
  二、道家政治思想对汉初刘邦施政方面的影响
  1.无为而治的历史背景
  西汉初期,国家很穷,已经到“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的程度,人间一派炼狱景象。面对这种情况,刘邦只有一条道路可走,便是除秦苛政,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刘邦起于微末,最能体会秦朝苛政的痛苦,而他又亲身经历秦朝灭亡的整个过程,这导致刘邦初期政策以否定秦朝法家治国思想为出发点,着重除暴政。法家以法治国,与法家相对立的是道家治国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治国最宽和。在这种背景下,刘邦的布衣将相们纷纷奏请尊道轻法治国政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陆贾,他连续上了12道奏折要求刘邦重视道家治国思想。陆贾以“无为”为奏章的题目,“无为而治”的主张非常明显,陆贾认为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暴政,以法治国过于严厉,为了西汉的长久安定,他认为刘邦应尊崇道家治国思想,以“黄老无为”“无为而治”思想为治国指导方针。刘邦在布衣将相们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出身和经历,开始推崇道家政治治国思想,颁布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快速恢复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
  2.无为而治的目的与内容
  西汉初期刘邦将“无为而治”的目的定为顺民之情,与民休息,要求朝廷上下官吏尽可能减少对百姓的干预。在刘邦的授意下,汉初官吏将做官的宗旨浓缩为:“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这句出自《道德经》,意思是最好的道就是无为,任其自然发展,最好的行动就是谨慎而行,莫要冲动,引用到这里的意思是西汉初期上下官吏皆推崇无为而治,言行谨慎,从不肯轻易扰民。“无为而治”的内容是:“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大致意思即是还政于民、顺应民意、与民休息。
  3.受道家政治思想影响颁布经济政策
  刘邦初期颁布的经济、法律诏令主要有五种:一是解放劳动力,如颁布军队复员令,招抚流亡百姓,释放奴婢,按照军工分配田地、宅院,或者是免除徭役、赋税,以增加农业劳动人口,发展西汉农业;二是鼓励生育,颁布“民产子”,可免除两年徭役以资鼓励;三是减轻徭役,西汉初期刘邦施行慎重民力征发制度,将百姓服徭役年龄从秦朝的16岁提高到23岁,56岁后可免除徭役之苦,以此缩短百姓服徭役时间。此外允许百姓以钱代徭役,有钱的百姓不想子女服徭役可交钱代替;四是薄敛赋税,刘邦以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为指导方针,减轻百姓赋税。他根据官吏俸禄、政府开支制定全国赋税总额,将土地税减为十五税一,即从事农业的百姓只需上交收成的百分之十五。算赋即人口税减为每人每年一算;五是抑制商人,颁布工商业者另立户籍,称为“市籍”,凡入“市籍”者不可做官为吏,不能穿丝绸、携带武器,不能乘坐马车,在政治和经济上进行打压,以驱商务农,迅速恢复西汉农业生产力,此外,刘邦还颁布节约财用、迁徙豪强、安定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以迅速恢复西汉经济。
  4.法律政策
  黄老道家“无为而治”实现的手段是依法治国,认为“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只有制定具有权威性、统一性、标准性的法律才能令百姓信服。刘邦从黄老道家思想得到启发,施行轻刑慎罚政策以与民休养生息。但是初期刑罚受历史原因影响,并没有减轻多少,到后期文帝、景帝时才有重大变更。
  5.受道家政治思想影响颁布的边疆政策
  西汉建国初期,边疆频繁受外族骚扰,尤其是被秦始皇赶到北边的匈奴,趁西汉国弱更加猖獗。刘邦开始主张战,但是由于刘邦实力不如匈奴,节节溃败,后来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采用陈平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脱险后刘邦进行反思,制定行贿、交保护费、和亲等多种政策,感化南越、交好匈奴,化解许多边疆危机,为西汉经济发展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刘邦制定的和亲等边疆政策,主要受道家政治思想影响。道家主张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之本源,解决事情应从根本上解决。匈奴骚扰边疆的根本目的是掠夺物资、美女,刘邦就乖乖交保护费,送公主和亲,匈奴人自然愿意讲和。
  道家主要有三个学派,分别是老子思想、庄学和黄老道学。老子的道与宇宙本体结合,范畴比较高,庄学主张逍遥自在自主自为,黄老道学结合法家思想,将老子的道法家化,将自然法家化,认为“无为而治”不是完全放任“无治”,而是无为简治,无为是根本,依法治国是达到无为而治的手段。西汉建国初期,刘邦受道家政治思想影响,颁布无为简治、薄敛赋税、释放劳动力等多种政策,以上顺应天道而下顺应民情,达到迅速恢复经济、增强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小略.“道形名法”——黄老道家政治哲学的形而上结构试析[J].国学学刊,2016(2):42-44.
  [2]马丹.黄老道家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西安:西北政法大学,2016.
  [3]林美香,杨琼.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思想与当前环境教育[J].國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8(4).
  作者简介:姚远,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方向:道家与中国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