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农学专业建设和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农学专业教育存在的现状,提出了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农学的兴趣、多元制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实践、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多方面改革,才能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农学专业。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农学专业建设 农业人才
近几年国家进行不断地宏观政策调整,加大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让农学专业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那么,中职学生的农学专业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也就成了中职示范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适应性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仅仅实行死板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实际应用,因此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农学专业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农学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思路。
一、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农学的兴趣
在目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之下,我校农学专业树立了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途径,但从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现状来看,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轻动手能力,与社会职业岗位严重脱离,农学人才供需脱节等问题。但我认为这些问题实质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所致。因此,激发学生对农学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学习农学的信心,尤为重要。
学生入学军训后,首先应该利用学生周会、上课的时间、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国家发展形势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在农业发展上的方针政策。其次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到农业高新科技园参观,让学生亲自体验采用高科技种植,但风味独特,销路不错,效益可观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学生们参观回来之后,对农业学习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认为学农依旧光明前途,尤其科技园的品牌农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同学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农的积极性,并加强了对专业思想的认识,学农照样可成才。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方面,我们放弃了“程序化”“传授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活动少,造成教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尴尬现象。我们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融汇到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互动式教学法。在互动中,老师和学生的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教学状态,而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课堂活动主体学生脱离静止的状态,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课堂上学生提问是极为可贵的,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教师要有目的布置课外任务,要注意难度适当,使学生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做出来,这样就有成就感,只要学生尝到了独立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就会激发下次等待接受任务的兴趣。
二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目标指以完成或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三是参观教学法。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學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参观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各种植物品种改良技术的工作程序、后代选择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
四是工学结合教学法。每学期组织学生到我校农业合作企业(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训活动、轮岗顶岗实训活动。按照能力递进培养的规律,将三学年的6个学期划分为三轮循环,学校与企业(基地)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聘请农学专业师傅共同培养学生,做到学生轮岗顶岗、教师实践、生产教学三方联动的常态化。通过实际的锻炼,确保熟悉岗位流程和岗位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师资队伍建设
俗话说,没有一流的教师,很难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成了空话。提高专业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我校通过专门的培训,找出一名能够引领农学专业建设的专业带头人,指导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另外,通过教师进高校进修及培训,培养出了多名骨干教师。同时通过人才招聘聘请了多名兼职教师,鼓励专业教师不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办出职校特色。
四、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标准建设
以岗位定课程、以职业标准定课程标准,以一线生产实际为主线,教、学、做、考、生产服务一体。校企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体系,共同推行现场教学,将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技术规范及高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态。按照实际生产岗位设课程,即职业素质课(基本能力的培养)、职业基础课(专业能力奠定基础)、职业核心课程(专业能力培养)、职业拓展课(再就业或自主创业)。课程设计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将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构建农业生产能力和农药、化肥、种子等应用技术能力。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核心课程,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能力需求,增加农资营销专业课程,突出农学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
五、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开发教学资源库
中等职业学校职能主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因而职业学校教学的职业培训功能十分突出。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使学生来有所学、学有所会、会有所用。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进行农学教学,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较地理解农学中那些必须了解的而又抽象难懂理论知识;教师通过教学网络进行的演示操作,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操作入门。
综上所述,中职农学专业要想发展,必须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而要走出这样的一条路,关键是改革与创新,改革与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决中职学校农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完善管理机制,依托各种平台,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往明天的路。
参考文献:
[1]杨永年.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2).
[2]韩小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赤子,2016,(07).
[3]商小玉,郭永锁.中职农学专业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4,(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0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