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名人纪念园之对植物文化表现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四川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西蜀名人文化的历史背景入手,综合研究阐述了西蜀名人纪念园园林植物文化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它的地理分布条件和形成的特色,并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浓郁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积淀以及地域植物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将植物文化的研究与景觀应用结合起来,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国家级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开展地域性园林的植物文化主要表现及其景观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文化;园林形式
1 西蜀名人纪念园与植物文化研究相关背景与概念
西南地区向来被公认为我国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植物作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在建设生态城市、文化城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国家级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开展地域性园林的植物文化及其景观应用的研究,对于提高四川地区城市景观建设的文化品位,丰富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突出了西蜀园林中具有浓郁名人纪念性质的园林类型的统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包容的文化、发达的经济条件、人蜀的文人、崇文尊贤的传统民间信仰等,则为名人纪念园林的发展与繁荣注入了持续的动力[1]。其名人纪念的对象大多都是对西蜀地区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数量和种类都基本可以涵盖整个西蜀园林的范畴,是西蜀园林的主体部分[2]。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植物就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与其他的地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同时,植物文化本身也受到地域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宗教、民俗等其他因素的形成,从而增强了不同地区植物文化的地域特色[3]。物质方面的植物文化包括植物的栽培种植方面与应用方面(医药、建筑、景观、材料、食品等),精神方面的植物文化包括植物蕴含的思想、理念、审美与象征意义等。因此,可以认为植物文化是人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所构成的与植物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2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的园林形式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具有浓烈的名人纪念特色,而植物景观作为有生命力和文化内涵的造景要素,在表达景观营造的主题和渲染空间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西蜀名人纪念园林当中独特魅力之所在。通过对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现场调查、文献分析,从植物造景、建造装饰、匾额楹联等人手探讨园林植物文化在西蜀古典园林中的载体。
2.1 以植物为主题的景点
西蜀的历史文化名人以种植花木为生活乐趣,并从植物的欣赏中感悟人生,克服困难。以植物为主题的景观在西蜀纪念园林中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天然景色,而且可以烘托文人纪念的主题,达到植物美景与人文高尚品质相融合的目的。
2.1.1 竹类——竹类喻人,体现品质,竹类造景,风姿绰约。得益于四川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四川是我国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中的很多名人都对竹子十分喜爱,这也使得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拥有了丰富的竹文化内涵。如唐代诗人杜甫、薛涛,宋代的苏轼等,都是爱竹、植竹的代表。早在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的记载。可选用的竹子品种也很多,如特色的凤尾竹、金镶玉竹、方竹,乡土的慈竹、毛竹等。不同类型的竹石小品仿佛浓缩的自然一般,给以“一峰则太华千里”的联想。红墙竹影是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之一,最为著名的红墙竹影有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和武侯祠,这些也成为西蜀园林最具有识别性的特色景观。这也是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所描述的竹子造景的经典手法,即粉墙竹影。
2.1.2 乔木(松柏类、楠木)——多用于陵墓类园林,体现庄严肃穆。与竹类相同,松柏类也是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类植物。松柏类四季长青,形态高大挺拔,具有凌寒不凋,坚贞不屈的优秀品格,在纪念性园林中得到广泛种植。而楠木是四川地区的珍贵乡土树种,楠木也是西蜀纪念性园林中的常用树种,四川地区的很多祠堂、寺庙园林都有大量种植,如雅安名山县的文庙、郸县望丛祠、成都武侯祠、德阳文庙、永陵等。很多柏树甚至传说是历史文化名人亲手种植,如新繁东湖李德裕栽的柏树、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栽的柏树等。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孔明的祠堂园林。其建于西晋末期,唐代诗人杜甫的“锦官城外柏森森”就说明了当时就广栽柏树了。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写过《武侯祠古柏》的诗篇,宋代陆游曾经收藏过武侯祠古柏的绘画作品。古柏不仅仅是一种林木景观,更是代表了一种精神,通过古柏林,可以看到当年诸葛亮身上的光辉品质。
2.1.3 花灌木(海棠、桂花、梅花)——园中造景,与名人品质相得益彰。海棠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西蜀园林中常用的一类植物,一般包括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等。海棠花色彩鲜艳,群植远观如彩霞一般,富有神韵。四川地区海棠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十分出名。时任乐山刺史唐人薛能曾写下“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的诗句来赞誉,时至今日,乐山依然有着“海棠香国”的美誉。宋代诗人陆游很喜欢海棠,曾经写下过很多赞咏海棠的诗篇。这也是以纪念陆游为主的崇州罨画池广植海棠的原因,体现出这些植物与纪念人物的密切关系。
桂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其开花时既有色彩美,又清香四溢,象征着清远高洁、贞洁和吉祥。桂花有着丰富的植物文化,如蟾宫折桂、吴刚伐桂等。四川是桂花的原产地之一,古时便有很多观赏桂花的胜地。明代何宇度曾在《益都谈资》中提到“四川桂之丹者,色甲于南方”,在《成都今古计》中也有每年农历八月成都举办桂花花会的记载,位于成都新都区的新繁东湖就是主要纪念唐代李德裕的西蜀名园,里面也种植了很多桂树,开辟有专门的桂花园。明代文学家杨慎也很喜欢桂花,其在居所的湖边种植桂树,因而其园林称为“桂湖”。明末由于战乱而毁。清代又进行了重建,并新修了杨升庵纪念祠堂,现在称为西蜀著名的名人纪念园林,其植物造景以桂花和荷花为特色,并且是全国著名的五大赏桂和十大赏荷胜地。 梅花也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梅花常与松、竹称为“岁寒三友”,四川地区栽植梅花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杨雄的《蜀都赋》中就有对成都“被以樱、梅,树以木兰”的记载。在唐代成都更是与杭州齐名的全国两大梅花生产观赏基地。唐代入蜀的诗人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都曾撰写过有关梅花的诗篇。如崇州罨画池在唐代作为官署园林时候,就是以梅花、柳树和荷花等为特色的,杜甫和裴迪曾专门来此赏梅,并写了“东阁观梅动诗兴”的佳句。《华阳国志》曾记载五代后蜀皇帝王建曾在成都建设梅苑。宋代诗人陆游尤其喜爱梅,“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表达了他对梅花的痴迷之情。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传颂已久的名句。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中有很多梅花为主题的景观,如梅馨千代过厅、问梅山馆,广汉房湖的梅影阁等。
2.1.4 花灌木和水生植物(荷花、杜鹃、茶花、紫薇)等——营造美景,以景喻人。荷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中唯一的水生花卉,也是具有观赏和文化价值的一类植物。其品种丰富,色彩鲜艳,花朵美丽,代表着纯洁、太平和吉祥,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人蜀的文人中也有很多喜爱荷花,也具有荷花一样的品质。如新都桂湖的杨升庵其因“大礼仪”时间得罪明世宗,但依然保持不屈的品格。后人为纪念它,而在桂湖中广植荷花,成为桂湖十景之一的“荷塘月色”。又如眉山三苏祠中有苏祠瑞莲,是为了纪念当年苏询曾亲自种植莲花于池中,曾经是著名的眉山八景之一,即苏祠瑞莲。还有广汉房湖的荷花池、远香凝翠楼等,也是以荷花为主题的景观。此外,杜鹃、茶花、紫薇等也是四川地区的传统花木,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中也有大量栽植,体现了其植物文化造景的特色。
2.2 匾额、楹联、题刻等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内涵十分广泛,而在园林中仅仅通过植物造景难以深刻地表现主题,深化内涵,而匾额、楹联、题刻等景题则起到了很好的画龙点睛作用。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出主题思想,而且观者通过匾额、楹联、题刻等载体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所观景物的理解和深化,从而加强观者与景观之间的良好互动,引发观者产生丰富的联想,结合观者的人生感悟达到共鸣。这就是景观的意境美,所谓“景外之景,象外之象”。
2.3 铺地、窗格、装饰等
园林铺地、窗格、装饰等也是西蜀园林景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表现内容十分丰富,当然也包括传统的植物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反映一定的主题。西蜀名人纪念园林中的植物图案十分丰富,既有传统的送竹梅,梅兰竹菊,又有四川特色的海棠、蜀葵、荷花、桃树、柳树、松柏等。如新都桂湖上的临水阁楼小锦江上的窗格上印有竹子等各种传统文化植物的图案,象征了所纪念人物杨升庵的高尚品格。又如邛崃文君井的铺地多采用海棠等传统植物图案,不仅给人十分自然的气息,而且与周围的竹子造景结合起来,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新都桂湖的植物画窗也是别有风趣,望江楼公园作为薛涛文化和竹景观为特色西蜀名园,其展览馆中展示了有关竹文化的诸多制品,如竹画、竹雕、竹编等,既能起到建筑装饰的作用,又对于全方位、多角度地诠释竹文化,展现竹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案例分析
三台梓州公园,内有杜甫草堂,是继成都杜甫草堂之后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纪念堂,也是著名的纪念杜甫的名人纪念性园林。坐落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城西牛头山上,是该地著名的旅游胜地。草堂内亭台楼榭,花团锦簇,佳木林立,风景迷人,内有杜甫生平介绍,杜甫在三台期间的事迹及名篇佳作展览,名人字画等。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台县城)20个月,写下了包括不少名篇的100余首诗。杜甫当年寓居梓州的草堂以及后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在。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头山咏吟”故事,在县城西郊建设梓州公园,属于殿堂与园林相结合的名人纪念园林,其在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名人纪念性上也有可供借鉴之处。据史载,公元762年,弃官人蜀的杜甫又遇战乱,无奈之下的诗人只好从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他寄人篱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现场实地调研后发现,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并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一是多种景观要素凸显的植物文化。为了展示纪念园林的植物文化,通过广场、浮雕、艺术墙等多种形式突出植物文化,体现纪念园林的植物丰富性和文化内涵。如通过景墙的形式,叙述了杜甫的很多描述植物的诗词,体现了杜甫诗词中丰富的植物文化。二是通过植物造景中营造杜甫诗词中的场景,来表现丰富的植物文化,传达出纪念性园林的应有之义。三是选择杜甫喜爱的植物来达到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目的。如杜甫喜爱竹子,在梓州公园中种植了一些竹子,来体现出杜甫对竹子的喜爱,也表达了杜甫虚心有节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陈其兵,杨玉培.西蜀园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谢娟,廖嵘.余燕.浅论西蜀名人纪念园林[J].四川建筑,2008,28(4):27-29.
[3]姜涛,杜莹,杨芳绒.郑州绿博会城市展园景观设计与文化表达[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37-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