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我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为了让我国直接进入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跳过“中等收入陷阱”,就要不断优化自身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各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在满足我国人民需要的同时大量向国外出口,加快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小麦种植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努力实现技术突破,从而保证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基于此,本文总结我国北方地区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小麦;种植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0-86-2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各个地区的小麦种植逐渐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我国小麦的主产地在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和陕西省、山西省的部分地区。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种植面积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制约着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当前,如何保证小麦高产稳产成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户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高产栽培技术的應用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小麦的产量,而且可以保证小麦的质量,为我国小麦的高效生产和农户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下面笔者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种植现状和地区气候特点,对北方地区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总结。
1 选种与种子处理
1.1 选种
简单来说,选种就是对小麦的品种进行筛选,优质的小麦品种是保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前提。在选择小麦品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品种对地区的气候、环境有着不同的需要,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选择最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所以,农民需要将各种品种的种子来源和特点了解清楚,如果对其不了解,可以询问相关的专业人员,听取其建议,不要盲目选择小麦品种。通常,可优先选择明麦133、宁麦资126、扬麦27、迁麦088、江麦23、保麦330、淮麦43、瑞华麦521、淮麦920和淮麦44等品种。
1.2 种子处理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的危害,如果抓住秋播期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对小麦的多种病虫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防治作用。例如,为防治地下害虫,可使用相应的杀虫剂进行拌种,以防治土壤中的金针虫、蝼蛄、蛴螬,同时兼治早期发生的蚜虫和灰飞虱,以控制小麦丛矮病和黄矮病的发生。一般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 mL或50%辛硫磷乳油100 mL兑水1~2 kg拌50 kg麦种。在进行药剂拌种时,应注意不同的杀菌剂不宜混用,以免药量过大而产生药害;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时要控制用量,以防对种子造成伤害,影响出苗率。种子应做到随拌随用,播种后尽量使土壤保持湿润,充分发挥药效。
2 选地
为了保证小麦优质高产,需要合理选择种植地块。通常,土壤松紧适中、孔隙适合,水、肥、气、热要素比较和谐,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性能,营养含量高,供肥能力强,耕性好,有利于小麦的根系生长和产值构成。在土体剖面结构自上而下的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中,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结构、松紧情况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因为小麦的根系有60%~70%散布在该层。土层过浅,保水保肥性能差,不利于小麦高产。一般土层厚度低于40 cm时不适于栽培小麦[1]。
3 种植管理
3.1 播苗期管理
种子播种之前要复晒一两天,以提高小麦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旱茬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播种量控制在10.0~12.5 kg/667 m2。稻茬麦要抢在10月底前播种结束,播种量控制在15.0~20.0 kg/667 m2。10月底以后每推迟1 d,增加播种量0.5 kg/667 m2左右,最多不超过12.5 kg/667 m2。当前小麦播种通常采取机械化作业方式,为提高农机作业水平,获取合理基本苗,机械作业程序如下:耕翻→晒垡两三天→重耙破垡→双箱机施磷酸一铵和尿素→交切耙→放样→开沟+播种+轻镇压→开横淋沟→化除→人工清理三沟并及时打通排渠[2],机械开沟后要及时人工扒平横沟两边积土,理通沟头,按沟深要求,播后及时理墒,要播一片,理墒结束一片。
播种期及苗期要施足基种肥,适期适量施好分蘖肥,培育冬前壮苗。基种肥可施加磷肥50.0 kg/667 m2、尿素12.5~15.0 kg/667 m2。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视气温高低、地力水平麦苗生育进程、群体素质,一般施尿素5.0~7.5 kg/667 m2作为分蘖肥。
麦田化除以播后苗前土壤封闭为主,原则上要做到一遍封闭到位,不采用茎叶处理。因天气原因无法进行土壤封闭或封闭化除效果不好的,可以辅助采取茎叶处理,茎叶处理时间以冬前为主、春后为辅。茎叶处理喷药时间掌握在第1次寒流过后(冷尾暖头)进行,以防出现药害。化除于播后苗前(一般播后5 d内)及时用药。一旦露芽或出苗,则禁止用药,否则会出现死苗现象。
3.2 分蘖期管理
对群体偏小、叶色不深、分蘖停止较早、土壤肥力不足的田块,2月中下旬应施好返青接力肥,667 m2施加尿素5.0~7.5 kg。此外,此时要做好清沟理墒,防止冬春连阴雨发生渍害。同时,酌情镇压控苗,防旺促壮(干旱年份)。镇压一是可以控制小麦旺长徒长,增强小麦植株基部节间充实度,防止小麦植株倒伏;二是可以提高植株的抗寒性和抗植伤能力。5叶抽出后至6叶期末,根据当时土壤墒情、苗情,适时镇压控旺促壮。对群体过大、有旺长趋势的小麦田块,在春季返青期拔节前、叶龄6.5叶之前进行化控,667 m2均匀喷施40%多效唑30~35 g或矮壮丰,喷施要求雾化程度高,并且宁漏勿重,防止喷施过重影响小麦正常拔节抽穗和下茬作物生长。
3.3 中后期管理 3.3.1 重施拔节孕穗肥,巧施粒肥。看苗施好拔节孕穗肥,一般667 m2施尿素12.5 kg+40%复合肥15.0~20.0 kg。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掌握在群体开始下降、叶色褪淡落黄、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以及小麦2.5~3.0叶龄时[3]。如果今冬明春属冷冬年,则适当推迟施肥时间,暖冬年则适当提前施肥时间。
3.3.2 穗肥。小麦田667 m2施尿素5.0~7.5 kg,施肥量根据田间长势酌情增减。施肥时间掌握在0.8~1.0叶龄。对长势不旺、有早衰迹象的田块进行根外喷肥。灌浆初期和中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各喷一次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稻麦健壮素,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磷、钾浓度,增大原生质黏性,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并能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运转,增加粒质量,尤其在春季干热年份效果明显。对于肥力不足的中產麦田,在小麦灌浆初期喷尿素溶液,能有效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千粒重。
4 病虫害防治
4.1 小麦常见的病虫害
小麦常见病虫害按危害部位可分为三大部分:根颈部病虫害,如全蚀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金针虫、蝼蛄和蛴螬;叶部病虫害,如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蚜虫、麦蜘蛛和麦叶蜂;穗部病虫害,如散黑穗、腥黑穗、赤霉病、吸浆虫。
4.2 小麦虫害防治措施
为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就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易遭受地下害虫的危害,主要的防治措施是撒施毒土和用药剂灌根。例如,红蜘蛛是小麦生长初期易出现的一种害虫,如果小麦遭受了这种虫害的威胁,其生长就会变得缓慢,当虫害趋于严重时会导致大片小麦死亡。红蜘蛛属于螨类,必须用杀螨剂进行防控,普通的杀虫剂效果可能不佳,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防治方法应适宜,喷雾防治效果可能不佳,可以采取撒药土的方式进行防治。对于小麦吸浆虫病,可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667 m2用80%敌敌畏150 mL兑水4 kg拌匀喷洒在25 g麦糠上,此法药效期长,防治效果好;或用40%乐果乳剂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另外,麦蚜发生次数非常多,并且不易被彻底消灭,需要农民及时了解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早进行防治,降低其危害性。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麦蚜的关键时期,可用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加3%天达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喷雾植株。
4.3 小麦病害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和条锈病,这两种病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条锈病又被称为“黄疸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这种病害不易进行防治,一般需要种植者多次喷洒相应的农药才能彻底将这种病害除去。通常,可于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另外,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 g拌麦种150 kg进行预防。小麦白粉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小麦白粉病药物防治,易早不宜晚,应在发病初期用药进行防治。醚菌酯、嘧菌酯、三唑类杀菌剂等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病情严重时可用醚菌酯、嘧菌酯等药剂防治,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更为稳定。
5 收获
因不同地区所播种的小麦品种不同和不同地区的小麦播期不同,小麦的成熟期也会有所不同。冬小麦区一般于6月下旬至7上旬收获小麦,春小麦区一般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收获小麦。最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小麦最早在8月中旬成熟,最晚在9月初成熟。一天当中小麦最佳的收割时期是09:00—11:00和16:00—18:00。
参考文献
[1]刘金洋.北方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措施[J].农家科技,2017(12):30-36.
[2]曹培.关于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析[J].农家科技,2019(1):125-127.
[3]代树杰,刘广松,冯勇.小麦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农家科技,2019(1):215-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3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