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动经验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改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数学思维。因此,在中小学的数学课堂上,积极开展活动经验的培养很有必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耐心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144-01
引言
积累活动经验是中小学生完成数学知识迁移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开展数学活动。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数学活动经验相对缺乏,在解题及数学思维经验方面还不够完备,这更说明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必要性。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合理地开展数学活动以提升中小学生的活动经验。
一、积极组织数学活动,突出思维经验的丰富
数學不等于概念、公式的集合,它也具有生活化的趣味。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组织活动,多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学生通过亲自的操作能够获得直接的经验,提升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整个过程中对这些数学问题的思考,也能积累丰富的经验[1]。比如,在讲授“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节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个“摸球”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他们真正能摸到乒乓球,并借助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经验来判断。例如,在已有的篮子里放置有6个红球和4个黑球,让学生思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概率比较大。然后,学生就参与到摸球活动中来,亲自去摸篮子里的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同时对最终的结果充满好奇。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不自觉地使用了各种摸法,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自主探索出不同摸法引起的差异化结果,从而更好地把握这一章节的学习。当然,想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活动经验,将其融入到知识体系中,尚需一个总结完善的阶段。
二、培养数学建模,内化活动经验
学习数学,离不开知识体系的归纳和梳理,数学模型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它能使活动经验获得内化,加深学生的理解[2]。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开展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环节,在获得感性经验后,再结合数学学科要求去除非本质的部分,归纳出事物一般的本质规律。比如小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表时,若一味死记硬背,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掌握情况也欠佳。比如,在讲授9的乘法规律时,可以借助分析9和10的关系,摸索出多个9得数的规律,也就是教学中常说的几个9加起来的和比几个10相加少几的情况。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规律的发现主要依靠学生自主的观察、归纳。因此,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应用,是一种“过程性目标”而非“结果性目标”,学生是通过调用自己的数学经验和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而不是依赖教师的教授得出的,它更有利于经验的内化生成。
三、体悟学习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最终目的
教学活动的灵魂必须在数学知识的不断发现中找到,这也是新课标强调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原因。要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关注缜密的思维与具体操作间的关系,然后经过思维的作用,实现操作过程数学化。正如教育家奥苏贝尔所言,个体在实际操作时想要得到数学化的目的,不能单纯通过回忆数学活动过程,也不能借助熟练应用数学符号进而开展对数学活动的联想来完成,而应当将这一较为繁琐的过程合理压缩和抽象。同时以此为基础,使它能建构在更高层次的水平上。比如,在探讨有关圆面积的知识时,教师应当精心组织一次探究性的活动,而非照搬教材中的教法,将一张白纸简单对折、裁剪或拼接,最后进行总结。教师应当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活动经验。然后,教师逐步引导,结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知识,归纳出所学图形面积的求法,从中抽象出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结束语
目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已逐步明确,改革理念已渗透到中小学数学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师要把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应用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使其能在面对相似情境时灵活调用自己习得的方法和经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养成严密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慧妍.如何在“问题式”教学中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掷一掷”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z1):111-112.
[2]苏子沣.在“综合与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人教版六下“有趣的平衡”教学为例[J].新教师,2016(2):49-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4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