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模式与创新路径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引领下,作为教师要注重信息化、智慧化、科学化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提升教学引导和统筹协调的综合能力,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采取专业化的教学改进模式,丰富教学体系,提升综合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 生物 教学改革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192-02
在现代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是基础性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生物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愈发强调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采取多元教学模式,丰富教学体系,可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效果[1]。在实践中,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已经意识到进行拓展性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高,无法适应当前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有待進一步优化提升。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向,科学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探索,也是解决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必然路径。
一、科学设计生物课程,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中,在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教师要突出科学性原则,从课程设计、模式实施、学习总结等环节入手,提升教学创新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升教学实效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效果,减小高中生在课后的学习负担,让学生真正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受益,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发挥多样化教学模式的作用与优势,必须坚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感受到高中生物的乐趣,提升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2]。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升趣味性,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合作模式,通过不同种模式的有机组合,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新鲜感,同时要针对高中生物知识的具体特点,选取有针对性的模式,避免教学创新沦为走过场的问题。比如说,在讲解《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来说,就要科学设计,拉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真正发挥高中生物教育的指引作用,提升学生生物实践应用能力。
二、组织开展专项教学,提升生物教学效率
通过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知识,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这样学生可以更早的接触生物实践知识,对于生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提早进行预演,解决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知道,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能够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布置项目化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问题的解决中,而不是单纯的学习几个知识点,有助于真正提升学生的生物实践操作能力。应用高中生物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注重教学拓展,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一般都局限在课本之内,虽然有着较强的理论体系,但是无法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有很多困难。在组织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进行拓展,探索高中生物的实践应用方式,提升生物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
三、丰富生物教学体系,汲取先进教育经验
提升高中生物教育体系的丰富性,对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下,很多教师缺乏教学创新意识,虽然采用了多样化教学模式,但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什么区别,学生也很难参与到教学体系中,如何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真正融入到创新性教学模式当中,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创新,要打开自身的眼界,通过互联网学习优秀课程设计的经验,有条件的学校也要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教学做法,将这些先进经验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当中,真正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根据本地教学的特点进行本土化调整,提升教学创新的适应度,满足现代高中生物教学发展需求[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进而实现教学效能的进一步提升。在现代高中生物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探寻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都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进而解决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学生基础,为学生将来深入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白露.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8):58.
[2]胡晓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初探[J].学周刊,2018(21):36-37.
[3]李祯.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279.
[4]史春艳.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6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