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面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方法改变现状。情境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和课堂的参与度,从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转变观念;语言情境;多媒体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261-02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养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一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二、运用富有感染语言创设语言情境
教师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这可以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们的思维极易跟着老师走,学生们的情感极易激发。
我在试讲《狼》一文时,我让听课的人闭上眼睛,给他们也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听者的好奇心,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
可见,描摹具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三、创设互动情境,营造轻松氛围
如果没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没有主动性,不能够主动地对事物进行有效地思考。良好的学习行动是要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产生的。在一个紧张、压抑的,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由与心理安全的情境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思考火花是很难被激发出来的。在人与人的社会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创造情境教学时,一定要创设一个轻松自由,没有压力的宽松学习环境。在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也要不时地沟通,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激发出他们的潜力,迸出思想的火花。
四、创设课本情境,凸显文本教学特点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课文,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凸显文本教学的特点。语文又是文化的载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与文本交流,领略文本语言的魅力。比如《背影》一文中,父亲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是课文中最动情、最感人的一幕。其中“蹒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词句刻画出了父亲的行动艰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和含义,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让一个学生上台表演父亲走路时的“蹒跚”,以讲台和黑板为道具,做“慢慢探身”、“攀”、“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动作。此情境让学生明白:语言是传情的,本段对人物动作描写的词语,表达了浓浓的父爱。
五、创设多媒体情境,提高学生审美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早已走进语文课堂,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入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文章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但我们既要精心设计时机,诱发学生兴趣;还要准确把握时机,关注课堂生成;当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已不是新鲜事,多媒體通过美妙的图像,惟妙的声音再现了文本内容,很容易向学生介绍清楚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让学生真切感受文章的主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促成课堂随机生成。同时还要合理捕捉时机,激活学生思维及巧妙运用时机,抓住生成。只有正确运用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愉悦的感官刺激,促进学习的生产,才是发挥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增怿.论新课程下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
[2]冯亚平.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吸引力[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