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课程”作为一种现代化课堂模式,搭建了由已知到未知再到新知的链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翻转“教”与“学”的次序,变被动为主动,变外被适应为自适应,变学知识为学方法,翻出学生能力,转出课堂成效,有助于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智慧。
关键词:语文课堂;翻转课堂;微课教学
“微课程”的出现,将课改又一次向纵深推进。“微课”虽好,但也不能整节课都用,要发挥其“微”而“精”的特点,用在点子上。教育需要当面交流,课堂是不可复制的。翻转课堂最根本的是转变观念,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更加便利的师生交流条件。
一、微课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重在“转”,转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微课”要用,要用得得当,用得其所。
(一)利用微课的动画性预习,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微课中语文知识的预习部分,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枯燥无味的语文预习内容,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果以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简明清晰的画面的形式来呈现预习内容,给学生视觉、听觉上强烈的刺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给学生精神的享受。另外,生动有趣的微课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生的预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微课的重复性帮助学困生掌握知识
微课最大的好处在于学习内容可以重复播放,可以暂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讲授一些重点题型,重复播放给学生看、听,不受时间限定,就像教师时时都在他们身旁。在高一学生刚接触议论文写作时,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接受能力也不同,课堂上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彻底把握。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精心制作的微课,让学生点击播放,一遍不明白,可以放两遍,重复播放直到熟练掌握。
(三)利用微课的暂停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高三冲刺训练中,学生要面对大量难题,这些难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只要学生会做一道题,举一反三,他们就会做一类题。微课中应尽可能呈现题目的内在联系,然后在导学案中呈现一系列近似的问题。学生通过对照学习、研究,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最后彻底掌握这一类题的答题技巧和表达方式。学生通过看详细的解答思路和准确的语言表达,反复研究,最后掌握这类题型的解答过程,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山区“微课程”:“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走
“微课”核心价值在于“微”:微问题,微研究,将眼光放低,着重关注常态的教育教学事件。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才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是最难把握的。
(一)课前预习提纲微课
良好的课前预习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一方面,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呈现,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预习活动;另一方面,微课能够兼顾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有利于开展个性化的预习活动。因此,教学之前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借助微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先学,这样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完成前测练习中产生的认知盲点或困惑,为新课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而教师在预设的问题中教学新课,在课堂中师生共同研习难点问题,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
(二)课中重、难点微课
任何课程在教学中都会有重点、难点。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制作而成的,主题要突出。把它应用于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引导学生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深化自身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对于那些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學手段来降低学习难度。将微课资源作为抓住具有共性问题的重点、难点来梳理,有针对性地对知识内容、问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归纳。
(三)课后拓展训练小结微课
1. 拓展式小结微课
这种微课设计是指在课堂总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把课堂微课设计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活跃第二课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把他们带入深入研究的殿堂之中,并以此理论指导实际,有效促进教学开展。
2. 训练小结微课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教师很难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微课则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把当天课堂的重难点进行提炼,针对学生的练习典型错例进行点评,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在课下多次观看视频,自由地暂停、倒带抑或快进。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再制成相应的微课,从而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知人知世翻出去,论人论世翻回来
“知”是学习的基础,“论”是能力的延伸。“知”是学习材料,“论”是联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材料。知人,特别是古代的作家作品,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熟悉作者、走进作品。“知”是课前微课提醒学生翻阅哪些资料,“论”是课堂讨论、利用、分析这些材料。“知人”并非仅仅了解作者的传记资料,“论世”也不是孤立地去查阅作者生活时代的历史资料,而是要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为人行事、生活轨迹,又要了解社会生活、政治环境对作者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实际上,作者的创作往往与个人遭际有关,而这种人生遭际,既有个人的因素,也与社会环境相联系。
(二)拓展翻出去,朗读翻回来
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读”是关键。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要多“读”,只有过了“读”这一关,才能谈得上理解,只有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到文章中,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概括和判断。所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多读、熟读的基础上去感悟,同时要教会学生精读与略读结合、读思结合、读记结合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课文,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互相结合。教师就需要制作类文微课,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听读。以课内促课外,就要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这样,学生的文学素养、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三)阅读翻出去,归纳翻回来
课堂小结虽然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巧妙的课堂小结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为下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将微课资源应用在对课堂知识点的总结中,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概括,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由具体经验的水平过渡到抽象概括的水平。这样才能使知识构建有序,才能明确知识的适用情境及来龙去脉,才能使知识顺利地得到迁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发挥知识系统的整体优势并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有机整体,课堂总结中使用微课资源是教学相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点睛之笔。应用微课资源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与方法,获取一定的活动经验,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无论采取何种策略,都应让学生产生“课虽尽,意无穷”之感,这样才能使微课资源教学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敬川,王中林,张渝江.让课改的阳光照进教育的现实——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掠影[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3).
[2]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
[3]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
[4]张武威,曾天山,黄宇星.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4(07).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微课程下的山区中学合作性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課题批准号:2017YQK112)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9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