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网升级改造建设农网新形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以及新农村、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电需求增势强劲,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农业产业发展、扶贫移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地方政府与电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在项目规划、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等方面的配合和监督,才能更好地推动农网建设。
关键词:农网升级改造;创新体制;问题;应对方案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国家到社会,从地方村集体到大电网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农村电网建设成效显著。大电网已经全面延伸到中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东西部城乡电网得到普遍发展,大电网延伸到无电区,全面实现户户通电和村村通动力电。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促进了农村消费升级。
各电力企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推动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助力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潮流中,充分贡献了力量。自1998年开始,我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经历了三轮大的改造过程。作为推动农村大发展的基础配套工程,由国家主导,由大电网投资,由各级供电企业具体实施,不断延伸大电网供电,提升农村输配电能力,降低农村电能损耗,节约农村用电成本,提升农村电能质量,提高农村电力可靠性,缩小城乡用电差距,逐步实现城乡用电均等化。可以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围绕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从网架结构到末端服务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在推进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培育特色产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乡村振兴、农村大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农网升级改造建设中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方案,带动农网发展的新格局。
一,农网改造后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经过历年的农网改造,农网设备技术落后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供电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保障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用电能量越来越大,农村电网存在的问题也越发凸显。一是电网结构仍需改善,局部地区110,35kV变电站电源布点不足,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路供电半径大。二是局部地区配电网建设滞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国家“家电下乡”和“农户增收”等刺激农村消费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变化,造成局部地区电压低、过负荷,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用电需求。三是农网规划建設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站址和走廊通道落实难度加大,与公路、铁路、水利等其他行业相比干扰突出,征地拆迁赔偿费用不断攀升,青苗赔偿无参考标准,特别是35kV项目和部分中心场镇存在阻工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二,实行新举措,开展农网新格局
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小康电建设。地方政府应按照国家对农网改造升级的工作部署,针对农网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优化改进工作,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电建设。一是抓好精准需求。发挥地方政府的基层作用,查找农网改造工作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确定重点改造领域,使农网投资更有针对性。改变以往单纯依托电网企业,以项目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强调以解决农网供电区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发挥农网资金安排的引导作用。调动地方政府对农网改造小康电建设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加强政府在农网改造升级中的协调配合作用,及时解决电网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加强宣传工作。地方政府通过公益短信、农网宣传手册、新闻媒体、入户宣讲等方式宣传农网改造升级的公益性,积极争取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减少阻工和无理赔偿等现象,避免实施过程中搭车收费等不合理行为。
第二,严格改造标准,建设坚强的农村电网针对农网建设存在的问题,电网企业应大力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步伐,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农村电网。一是提升供电能力,服务社会民生。根据用电负荷发展情况,在部分区域新增变电站布点,提高电网供电能力;新建或改接10kV线路,着力解决线路“卡脖子”和设备过负荷问题。二是完善网架结构,消除薄弱环节。依托上级电网变电站建设,缩小供电半径;通过加强10kV及以下线路联络、更换陈旧细小导线等措施,持续改善农村配电网络结构;通过改造农村0.4kV线路,优化低压供电范围,缩短用户停电时间,持续提高供电可靠性。三是通过在农村地区增加配电变压器数量,提高无功补偿容量,提高农村电压质量,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提高农村供电能力,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四是推进配电网标准配置,提升装备水平。建设完善配电自动化装置,对不符合新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力设备进行更换,提高农网安全运行水平。
第三,采用不接收资产方式,实现多方共赢。接收资产的方式,要求自供区供电设备的证账清晰、产权清晰和管理清晰,“三清晰”的要求对于多年缺乏专业维护的小水电自供区来说,是难以达到的“高标准”。因此,梅州局结合自供区实际情况,采用不接收资产的方式,对自供区的电力网络实施进行百分百新建,这样免去了小水电理清产权等的时间,又减少了供电企业的工作量,群众无条件就能享受到电网企业专业的农网升级改造,实现多方共赢。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取对电力体制改革呼声比较强烈的自供区作为推进目标,选取突破点,一是部分小水电自供区属于扶贫地区,是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二是部分电网设备残旧、电压质量差,而当地居民并未享受过低电价的自供区。
第四,采取业扩配套项目实施电网改造,加速接管后期工作。为避免造成村民过久的等待和可能引起的诉诸媒体的尴尬局面,电力部门应该经过多次会议协商和多方论证,充分利用自身营销资源优势,采用业扩配套项目的方式落实改造,预计整个接管过程可节省1~2年的时间,使自供自管区域的村民更早用上优质电。
结语
农网升级改造作为农村电力完善的重要举措,对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幸福至关重要。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以严格的高建设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农网升级改造的科学合理、经济可靠,实现电网结构的最优化,电网发展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规划设计探析[J].吕劲哲.南方农机.2018(02)
[2] 宁夏吴忠地区农网改造工作的开展[J].王栋.电气时代.2018(08)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浦城分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3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