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导之有道,放之有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到底应该引导着学生走,还是放任学生自由探索,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研究,意在探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研究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导”与“放”的有效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技术;“导”与“放”;案例研究
  2. 问题的提出
  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许多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在我从教的这几年中,也在不断摸索,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再加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操作技能比较多,于是会出现“赶鸭子上架”的情况,教师的讲授、示范占据了大部分课堂,学生似乎只能在老师划定的“一亩三分地”活动,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难免会被禁锢。
  但是,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变化瞬息莫测,需要学生也拥有一颗敢思考、敢创新的心,而不是一味跟着老师走,老师可以做一名“牧羊人”,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草原上,自由补充能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又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与“放”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研究,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二、“导”与“放”的案例
  (课堂实录)
  (一)导入
  1、大家都知道一站到底吗?一战到底还在网上开通了游戏版的,首先来介绍一席游戏规则。
  今天要请同学们客串一下游戏版的主持人和挑战者,谁敢接受挑战?
  学生参与。
  2、主持人的位置下面要交给你们,在你们的电脑桌面上也有一个“一站到底”演示文稿,打开它,放映!(发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3、看来想做主持人还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可以发现,在人名与题目之间少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插入超链接》。
  那到底什么是超链接?查看书本,超链接就是进行幻灯片之间、网页文件和外部文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二)插入图片超链接
  1、有没有同学知道为什么你们的“幻灯片”这么的不听话呢?
  2、学生回答原因,教师提示使用“锦囊1”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有没有成功的完成其中一个选手链接的同学?
  5、我们先看看他做的对不对?你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吗?
  6、你们的方法和他一样吗?学生继续完成。做完的同学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的超链接不小心做错了,如何去修改。
  (三)设置文本超链接
  1、展示学生作品,答题,答对了(答错了),给他点鲜花吧,(给他点鼓励吧),又出现问题了,看来这里还是缺少“超链接”。刚才我们将文字作为对象,完成了选手的超链接,这里这两个是图片,那么图片可以用和文字同样的方法做超链接吗?
  2、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谁能告诉我你们尝试以后的结果?图片可以做超链接吗?
  5、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演示。
  (四)设置动作按钮
  1、到现在为止,你们可以做小主持人了吗?
  2、演示,发现问题,缺少返回按钮。
  3、有没有人指导怎样添加动作按钮?
  4、打开学件,放映,点击锦囊妙计2超链接到相应的内容,1分钟时间自己阅读,一会请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动作按钮”。
  5、学生回答。
  6、做完的同学举手。
  7、保存作品。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到现在为止,你能成为一战到底游戏版的主持人了吗?
  2、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学生分别扮演主持人和挑战者的角色,用自己修改好的作品完成游戏。
  3、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下面,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在组内开展答题活动。
  4、小组汇报
  (六)总结
  1、这节课,大家可以利用自己的作品完成游戏,那有谁可以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2、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答。
  3、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超链接的对话框,还可以超链接到网页、文件、邮件。今天我们用到的是文字、图片进行超链接,想一想,幻灯片里的一段视频可不可以做超链接?一个艺术字呢?搞清楚了这些,相信同学们就可以灵活的使用超链接,让这个本领为你所用。
  这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文字超链接的方法2.图片超链接的方法3.动作按钮超链接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知识1和3采用了“导”的教学方法,知识2采用了“放”的教学方法。
  一开始,学生对超链接的方法还很陌生,于是老师采用“锦囊1”的方式引导学生,给出提示:“选中”——“右击”,用关键字给予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掌握文字超链接的方法,而动作按钮超链接又是一种新的超链接方式,所以老师采用“锦囊2”,学生在适当的引导下,也可以顺利完成任务。这两种方式,便是很好地利用“导”的教学方式。
  因为图片超链接和文字超链接的方法一样,所以老师只需要“放给”学生自学完成。
  一节课,三个知识点,合理利用“导”与“放”的教学方式。
  三、“导”与“放”的各自优势
  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它由教室环境、教学设备、学生和教师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着。如果缺少了恰当的组织和引导,即使课前再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的“导”,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铺设通向教學目标的路径;在学生遇到学习疑难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疑惑的症结,作出相应的提问,让学生茅塞顿开。   “放”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疯玩,而是提供给学生广阔的天地,不是一味的讲解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和优势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开放式教学,还学生以宽松、自由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
  四、哪些教学内容必须“导”
  1.教学新授前的引导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用简洁的语言或辅之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在《插入超链接》的案例中,学生在学习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超链接,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向学生展示超链接的作品,并以形象的桥梁作比喻,让学生理解超链接的概念与作用。
  2.发现问题时的引导
  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是学生无法解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适当地引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插入文本超链接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幻灯片”不听话,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锦囊1”,学生便可以顺利的解决问题。
  3.综合运用时的引导
  学生能够掌握并使用单一的知识,当独立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与升华,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是有很大难度的,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归纳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课堂总结时,教师要求学生“有谁可以来谈谈你的收获吗?”在这个环节,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只言片语,但是不够系统,这个时候,教师给以的引导便是黑板上的板书,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来总结。
  五、哪些教学内容可以“放”
  2. 知识迁移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知识迁移法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在《插入超链接》这一课,文本超链接到图片超链接的学习便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方法一致,只是操作对象不同,像这类的知识,教师便可以“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
  2.自主探究型
  国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自主发展”这一块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针对这一点,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放”。
  六、如何“放任自流”
  1、相信学生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學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让学生当个“小老师”、“小助手”,放手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甘于示弱
  示弱是一种人际交往策略,更是一种教育智慧。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示弱策略,可以打造“强势”学生。
  教师示弱,可以把更多的探索机会让给学生。老师可以这么与学生交流,“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软件不听话了吗?同学们,你们可以去探究一下,告诉老师吗?”,老师的一句示弱,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样习得的知识也会印象深刻。
  教师示弱,可以让学生消除学习的恐惧心理,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可以把更多的探索机会让给学生。
  七、小结
  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导”与“放”,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解放”。
  总之,教师既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也是一个“牧羊人”,“放任”学生,自由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3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