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艾滋病(AIDS)发病率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且疫情正向普通人群扩散,全球新感染的艾滋病病毒(HIV)病例中,有一半以上是15岁~24岁的青少年,我国20岁~29岁青年的HIV感染者占总感染者的56.9%。目前,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并通过学校辐射到家庭、社区,是全民普及艾滋病防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大学生 艾滋病知识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的现状及问题
  1.1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新入学的新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通过音像、图表、动画、文字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功能传递相关信息;邀请具有经验和教学技巧权威艾滋病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咨询活动;通过开设全校选修课教学来传授学生艾滋病知识;实施同伴教育,让具有相同经验、相同语言相同背景的人一起交流艾滋病知识、防治技能;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知识竞赛,设计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宣传艾滋病知识及防护措施。此外,利用现代通讯工具QQ、微信等探索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数育新模式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张艳佶等学者对湖北地区7所高校800名学生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仅5%大学生表示所在的大学经常进行艾滋病相关的知识宣传及教育,30.3%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较全面,当问到“如果你的同学或朋友感染了HIV,你还愿意和他交往吗”,仅26.4%的大学生表示“愿意”。
  1.2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反映出的问题
  1.2.1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且存在误区
  虽然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不全面且存在许多误区,例如:大学生对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HIV存在疑惑;对为预防艾滋病,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不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区别不了解;对艾滋病病人的发病症状等都认识模糊。这势必造成大学生的恐慌心理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加剧。
  1.2.2对艾滋病病人普遍存在歧视
  据国内有关资料显示,60.98%的大学生认为 HIV 的携带者应该退学回家,78.80%的大学生认为HIV 携带者绝不能从事食品相关的工作,26.91%的大学生觉得艾滋病人应该隔离或者标识起来; 28.98%不愿意与艾滋病人直接接触,害怕他们存在故意危害别人的心理。说明大学生对艾滋病人存在较高的恐惧和歧视。
  1.2.3知行分离
  “知行分离”现象即知道艾滋病基本知识,但不履行艾滋病正确防护。这是我们现阶段阻碍艾滋病健康教育预防的突出问题。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都知道,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是防控艾滋病的一个很重要手段,但只有50%的人性生活时,真正使用安全套。谈及原因,有的是因为当时没有安全套,有的是觉得使用了,是对对方的不信任,还有的就是为了寻找一时的刺激,抱着侥幸的心理。
  1.2.4缺乏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动性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们羞于谈论“性”这个话题,认为是有背礼仪事情,大学生往往会因涉及“性”而回避艾滋病认知问题。高校学生社团在协助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发现,多数大学生对防艾宣传活动反映不热烈,很多还认为艾滋病与自己的私生活没有关联没必要关注。
  2 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调节的作用,提高受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到主动,由约束到自由,由监督到自律,是健康教育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2.1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以保障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相应制度来规范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程序,明确艾滋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目标、任务和职责。还要建立评价和督查制度,增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执行力。
  2.2拓宽艾滋病健康教育渠道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必然要购买有关艾滋病的书籍、教材,制作相关宣传品,必要时还要外请专家授课,支持相关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与艾滋病预控的学术交流与参观访问等,这些必然要有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才得以完成。同时,拓宽艾滋病健康教育渠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发挥学校志愿者作用,倡导学生在暑期“三下乡”、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中进行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社区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等,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
  2.3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高校需重视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师资能力的培训,鼓励教师创新教育实践,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向零艾滋迈进,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有义务 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知识,更好的做好预防和宣传工作。
   基金項目:重庆市教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5SKG026)。
  作者简介:刘丹(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与卫生政策。
  参考文献
  [1] 贺素磊,韩玲,汪宗芳等.我国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及模式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1):102-103.
  [2] 郭先文,雷荣娥,闫慧宇等.广西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05):663-666.
  [3] 刘宇丹,何川,田小兵.南充市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02):281-2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5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