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社会性视角的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分析了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心理学教育的基础及重要性,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目前高校心理学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社会性视角下高校心理学教育的构建策略,希望对于今后深化高校心理学教育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心理学教育 社会学视角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高校心理学教育工作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发展中,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通过高校心理学教育如何帮助学生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奠定良好心理基础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里结合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了高校心理学教育相关问题。
  1高校教学中心理学教育的基础及重要性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大学生犯罪问题则是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根据调研分析,超过九成的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涉及到人际交往、家庭压力、学业压力等方面。所以,在高校心理学教育工作中,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要补充足够数量的心理咨询教师,为疏导学生心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不仅能有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有效降低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危害事件,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
  2目前高校心理学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在开展高校心理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以学习基础性心理知识为主的情况,并没有重视相关的调查工作,社会相关方面也不重视大学心理学教育,这样自然不利于高校心理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心理学课程都是纯理论教学为主,涉及到大量的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都较为落后,并没有重視实践教学环节内容,这样增加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进行心理学学习评价环节中,大都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实践应用非常少的情况也不利于提升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3社会性视角下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发展思考
  3.1向着微观心理学转变
  我国的高校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传统宏观视角下的心理学已经难以符合社会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要求。所谓的微观心理学,则是在宏观心理学的基础上,重点则是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进一步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来进行心理发展的深入剖析,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关系,从学生心理的动态性变化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知道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结合心理学微观层面来看,在分析人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在社会中发展的情况为教育目的,开展满足他们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教学活动,这样方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断有效提升他们的社会意识以及性格培养,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其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向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转变
  开展高校心理学的教学环节,在进行学生的心理素养的评价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评价标准的合理化。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采用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来确定评价机制。在高等教育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则是不容动摇。在开展学生心理学评价的教育中,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评价体系难以符合当前的教学要求,正在逐步朝着以学生自我评价的体系所转变。通过有效的心理学自我评价,能对于上述存在的教师的“片面性”问题有所弥补,当前的心理教学重点则是逐步完善以学生自我评价为标准的心理学评价体系。首先,开展评价监督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的主观能动性的监督工作;其次,为了能够实现督促学生评价的要求,利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其中能够实现心理素养的自我完善;最后,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学评价体系,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予以关注,特别是结合教育事业社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素养方面的工作。所以,利用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能有效推动我国心理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开展高校心理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你,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内心意识及衡量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的角度,结合相关的教学环境,积极从多方面来构建大学生心理学自我评估体系的建立。利用大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评价等多样化方式,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不断更新心理学转评理念,实现心理教学的创新发展,积极为大学生心理自我评价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
  4社会性视角下高校心理学教育的构建策略
  4.1注重心理学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心理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心理学教学模式则难以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则应该加强高校心理学教学的创新发展,以便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心理学教学事业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首先,基于社会视角来看,应该将大量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融入到高校心理学教学环节中,通过社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能保障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进一步了解到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能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以便能进一步体现出大学生在教学中逐步改善自身的心理素养,能帮助大学生有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便更好地实现我国高校心理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4.2注重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开展高校心理学教育事业的实践过程中,开展心理学教学则是利用理论知识为主体的载体作用,能够涉及到诸多的学科内容,以便有效推动高校心理学教育的发展。在具体的高校心理学实践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综合能力、自身情感以及性格方面的内容,以便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积极选择能够贴近他们生活的现象,通过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客观地认识到现象的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便于他们能够快速融入到社会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大学生今后的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4.3注重评价中自由式的教学风格
  在高校教育中的社会化教学方式应用越来越多,结合高校心理学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应积极尝试采用自由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实践画呢及中,教师应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以及相互评价等活动,进一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能够投入到相应的教学活动评价环节。同时,结合教师的评价,鼓励学生能认识到自身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积极发挥自身长处,扬长避短,改善自身的缺点,实现学生的自身的知识技能、意识以及思想的逐步完善,这些都对于今后成才具有基础性作用。
  4.4注重强化心理学教学
  在开展高校心理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能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角度入手来进行思考,通过选择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环境的案例入手,能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提升高校心理学教育水平。同时,在进行心理学的教学活动中,应结合社会化教学理念以及心理学教学结构来深入思考,通教学的优化,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心理教学内容的逐步完善,进一步符合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正是通过实现心理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发展,不仅有效提升了高校的心理学教学效果,还能帮助广大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5结语
  由此可见,开展高校教育活动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积极为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开展高校心理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高校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卉.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探讨——以心理学效应为指导的教学互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
  [2] 李必发.“人性化”、“民主化”、“专业化”的高校心理学教育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5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