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节奏性很强,为了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学到知识,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就成为了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本文从“优化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探究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作为一门理论性、抽象性、联系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一直都是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在追求“高效率”,高中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位数学教师都应该从实践中探索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策略。笔者认为,构建数学高效课堂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为指导原则,并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让学生在亲自经历知识和经验技能的获得过程的前提下获得全面发展。现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内容,希望能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意见。
一、优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应该是让学生亲自去经历、体验的,而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便一味地用“教”去代替学生“学”,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和综合能力受到严重限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反地,教师应该多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多去思考、质疑、交流、操作,并从中逐渐地获得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学习“集合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或者是微视频、PPT等,让学生先了解教学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然后让学生依据教学目标自主阅读教材,在学生阅读完课本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是什么?2.班里个子较高的同学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3.怎样表示一个集合?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回答。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先让学生去主动去熟悉教学内容,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能够带着明确的目标或是疑惑去听课,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二、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数学高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笔者简单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法。
(一)創设教学情境
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是让学生从形象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经验,并能够将经验抽象为理论性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函数的增长模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假设班里的同学丽丽去面试一份期限为15天的工作,老板提出的工薪制度是第一天给丽丽1元,第二天给丽丽2元,第三天给她4元,第四天给她8元……这样按照规律每日增长工资,假设丽丽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那么她应不应该接受这份工作?有些学生听到前几天的工资这么低时,就会立刻回答“不应该接受,工资太低了”,而有的同学会主动埋头计算,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不接受的同学,你们要错过一份报酬非常丰厚的工作了哦!”从而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励全部学生都主动去计算、探究。学生会惊讶地发现214=16384,也就是最后一天时丽丽可以拿到16384元,再加上之前的工资,这份工作是非常划算的。这样一来,能够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到指数函数“爆炸式”增长的特征,并加深学生的印象,是构建高效课堂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因为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学生能够主动去用数学语言交流,对不同的见解进行分析与反驳,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并从中使得思维得以发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充当好“引路者”的角色。、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课的教学中,当遇到较为复杂的化简求值问题时,由于诱导公式很多,选用不同的诱导公式、或者选用相同的诱导公式但使用顺序不同都会导致化简的过程不同。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共同交流探讨不同的化简方式,然后最后将这些不同的方式汇总起来,并请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规范地展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解法,找到最便捷的化简方式,还能让学生学习到他人更优秀的思路,从而优化自己的思路,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这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有效方法。
总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在短期内就能完成的,教师必须要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分析学情,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成为学生通往成功之路的引路者。
参考文献:
[1]赵轲菊.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41.
[2]陈学慧.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5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