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志怪小说传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虹影的儿童文学作品,最吸引读者的是故事的紧张刺激、人物的神秘多变和想象力的天马行空。深究其写作渊源,可以发现虹影的儿童文学作品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志怪小说里“桃花源…‘烂柯人”以及“精诚贯于天地”的传统,都能在虹影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找到对应的存在。而虹影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一脉传统的继承,实际上是为了给儿童展示神秘、奇幻的中式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为了教他们体会哲思与爱人的东方传统。
关键词:虹影 儿童文学 志怪小说
从2014年8月到2016年9月,虹影所作儿童文学“神奇少年桑桑系列”之《奥当女孩》《里娅传奇》《新月当空》《马兰花开》接连出版,再加上2016年4月出版的《米米朵拉》,短短两年内,虹影的儿童文学创作就已高达五本。凭借着自身饱满的创作热情,原本身为严肃文学作家的虹影,如今在儿童文学领域也构建起自己的奇幻王国。 纵观虹影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故事性”。比起其他一些以“教育性”为主要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虹影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教育性”明显是退居在其“故事性”之后的。无论是“神奇少年桑桑系列”中拥有神秘魔法的巴国,还是《米米朵拉》中米米朵拉营救母亲途中遇到的一系列奇幻事件,虹影儿童文学作品中最为吸引读者的正是其故事的紧张刺激、人物的神秘多变和想象力的天马行空。
谈到自己涉足儿童文学领域的初衷和作品素材的来源时,虹影说道:“我是童书领域的闯入者,这跟我的孩子有关……我发现,能给孩子读的比较好的书,大都是西方的,而中国写得好的书少得可怜。给孩子读书,唤起了我的童年记忆。我在长江南岸的重庆贫民区长大,找书困难……可是那儿能听到很多中国古老故事,一部分是神话,一部分是传说,一部分是老百姓自己编的鬼神故事。”可见,为了给女儿看到好的中国式的儿童文学作品,虹影开始亲自写作儿童文学作品。而为了写好中国式的儿童文学作品,虹影将自己童年时期接触到的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和鬼神故事作为自己儿童文学作品素材的来源。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兴盛可以说开启了中国鬼神故事的传统。所谓“志怪”,即关于怪异事物的记载,较为著名的有《搜神记》《搜神后记》《幽明录》《王子年拾遗记》等。这些志怪小说记载的大都是百姓或神鬼之间发生的怪异之事,诸如“人死复生…‘人鬼相恋”等,对后世唐传奇、宋元话本等影响颇大,是我国现代性小说的一个源头。将虹影的儿童文学作品和魏晋时期志怪小说进行比照,也不难发现虹影作品当中呈现出的志怪小说传统。
一、“桃花源”的传统:神秘的故事
《桃花源记》出自晋朝著名田园诗人陶潜所撰《搜神后记》卷一之五(《搜神后记》题为陶潜所撰,但是否为伪托,学界尚无定论,也非本文讨论的重点,此处按下不表),它讲述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东晋太元年间,一个渔人无意中发现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桃花源里男女老少丰衣足食怡然自得。自秦朝时祖先避难于此,桃花源人世世代代从未外出过,也不知道现在外面的世界已经是魏晋时代。渔人在桃花源得到村民们美酒佳肴的热情款待,他因思家而离开桃花源时,曾沿途做过记号,但当他将自己的奇遇告知太守后,却再也无法找到桃花源。
《桃花源记》的故事可以总结为“发现——进入——享乐——离开——复归无果”的情节结构。从“发现”到“享乐”的过程,是为了增加“桃花源”式空间的真实感,其中通常会重点描写空间里的种种细节和主人公在“享乐”时的感官体验。而从“离开”到“复归无果”则是為了将前面建立起来的真实打破,用消失的手段使真实空间变为亦真亦假的环境,增加故事的神秘氛围。而这个模式在虹影的《奥当女孩》里也很容易找到对应:“发现”——主人公桑桑通过金金的带领,来到常年关闭的奥当兵营;“进入”——进入奥当兵营后,桑桑发现里面有美酒、植物、胖大妈和法国水军,一派生机盎然的生活景象;“享乐”——桑桑留在奥当兵营度过了开心的一晚;“离开”——第二天桑桑告辞离开奥当兵营,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过去半年,母亲因思念他而去世;“复归无果”——桑桑带着邻居返回,奥当兵营里植物衰败、灰尘厚积,也没有胖大妈和法国水军,还是平日里萧条的模样。《奥当女孩》是“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的第一部,虹影采取这种“桃花源”式的情节结构,可以自然而迅速地建立起作品奇幻的基调。故事以奥当兵营这种真实存在的建筑物作为媒介,通过桑桑“享乐”时的感官体验和兵营里的种种细节描写,使小读者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又用“复归无果”的情节结构,将前面所创造的真实与真正的现实拉开距离,增加故事的神秘性,牢牢吸引住小读者。
二、“烂柯人”的传统:道家的哲学思辨
《烂柯人》出自南朝梁代任昉所著的《述异记》,写的是砍柴人在山中观看两人下棋,看完后下山,砍柴人的父母早已去世,家里已经有了第七代子孙,而他斧头上的木头也早已腐烂了。《烂柯人》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其有趣之处在于两个空间里的时间进程不同,造成二者时间上的错差。
《奥当女孩》里,桑桑只在奥当兵营里度过了愉快的一晚,离开兵营回到现实世界时,时间已经过去半年,母亲以为桑桑失踪,最后郁郁而终。虹影使用“烂柯人”式的时间错差,制造了全书最大的矛盾。而《马兰花开》里,桑桑得到彩虹鱼的帮助后,穿越到未来解救女娇,在经历过惊心动魄的两天的解救行动后,回到现实中,时间仿佛才过去几分钟。
这种“烂柯人”式的两个空间上的时间错差,明显是受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思想的影响。道家辩证的哲学命题被虹影放在故事当中,可以引导孩子从一时的快乐和永久的悲痛这两种极端情绪中,去思考同种事物的两面性,也可以开启他们对人生所求的思考。这种形而上的思辨,其内核也是十足的中式。但是虹影的教育性还是包裹在故事性之内的,“烂柯人”式极端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都被虹影用小朋友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包装,桑桑用爱化解了与母亲的天人两隔,实际上表达的也是虹影自己的赤诚之心。
三、“精诚贯于天地”的传统:对美好情感的肯定 爱情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主题。在《搜神记》当中,《王道平》写的是一对自由恋爱的男女在封建礼教压迫下酿成的悲剧,女方在父母逼迫下嫁与他人,三年后“悒悒而死”。再过三年,男方归来,听闻女方故去,便到她的坟墓旁边悲号哽咽,女方因此复活,活到一百三十岁。干宝在《王道平》末尾写道:“实谓精诚贯于天地,而获感应如此。”《搜神记》当中还有与《王道平》的故事十分相似的《河间郡男女》,也是讲女方死后,男方至其墓前表达自己的哀痛,最终女方复活的故事。
因此“精诚贯于天地”的传统可以较为笼统地理解为,在困难特别是生死面前,男女间纯洁的爱情成为化解矛盾的关键,起到逆转生死的作用。这种传统表现在《新月当空》之中,新月外婆搬走穷奇的一双石狮,以作恶为乐的穷奇把外婆害死之后,还要将自己的不满继续报复在新月身上,不仅破坏新月的新衣服、招来苍蝇和蜜蜂攻击新月,还使新月得了一种无法治愈的怪病。桑桑为了救心爱的新月,想过很多办法,但是都没有成功,最终桑桑告诉穷奇愿意以自己的性命换取新月的性命。穷奇被感动后就原谅了新月外婆的所作所为,新月因此获救,而穷奇也因为原谅别人和被人原谅而解除了自己身上的封咒,重获自由。
如果读者不了解“精诚贯于天地”的文化传统,可能会认为《新月当空》里穷奇由惡向善转变得很突然。虹影没有对穷奇转变的来龙去脉进行详尽的说明,只是在桑桑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交换新月的生命时,写到穷奇考虑一下后,就在没有任何说明、铺垫和转折的前提下原谅了新月外婆,新月也因此死里逃生。
其实,虹影这里的处理便是跟志怪小说中“精诚贯于天地”的处理是一样的。无论是《王道平》还是《河间郡男女》,在志怪小说当中通常没有仔细地说明“精诚”是如何“贯于天地”的,而是一旦感情到了“精诚”的程度,女方直接就可以从墓中复活。这其实是一种省略的写法,省略掉当中的步骤,只强调原因和结果。换句话说,虹影的小说和志怪小说一样,强调的是爱情“精诚”的程度。
《新月当空》中写到桑桑第一次见到新月,就看见新月的手上拿着《沙恭达罗》。这是一本印度的爱情书,暗示新月其实就是桑桑爱慕的对象。虹影在儿童文学当中强调爱情以及爱情的“精诚”,是为了向孩子正确地传达爱情这种美好的情感。自然,虹影将“精诚贯于天地”写在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品当中,也是为了向小朋友强调人生当中美好情感的力量。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每个故事虽然篇幅较短,作为小说来说也缺乏细节,但它却为后世小说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也为虹影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而“神奇少年桑桑系列”里奇特的想象力、神秘的故事和奇幻的情节,在启迪儿童辩证性的思维方式的同时,也能带领儿童体悟人世间至纯至真的情感。因此,“神奇少年桑桑系列”是完全中式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其奇幻的故事外表下,蕴含的正是志怪小说的奇幻、神秘、哲思、爱人的中式传统。
参考文献:
[1]虹影.木叶:所有的故事像波浪涌来[J].上海文学,2018 (8).
[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