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在超限超载运营状况的应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超限超载车辆运输实际情况,探讨研究在公路交通中桥梁在超限过载实际运营情况下的破坏形态,通过对桥梁破坏形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维修措施,同时提出当前公路交通中桥梁运输超限过载实际情况下的破坏应对的紧迫性以及意义,并对今后的公路交通中桥梁的监测维护运营等研究提出一定的设想。
关键词:桥梁;超限过载;应对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8.095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交通量也的增加使得道路所要承受的荷载也越来愈大。同时大量的道路桥梁建造,使得其安全运营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道路桥梁在服役过程反复承受车载等荷载,外在环境侵蚀人为因素等的破坏,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结构性损伤,再加上我国的道路桥梁的超限运输实际使得其耐久性和承载性能逐渐降低直至威胁桥梁安全。例如2004年6月10日早7时,辽宁省盘锦市境内田庄台大桥突然发生垮塌,大桥从中间断裂27m,事故后经专家认定,该桥在超限车辆长期作用下,结构严重受损。由此可见,在目前超限过载的运输实际情况下,桥梁尤其是大型桥梁的运营监测以及维修加固是十分有必要的。
2 桥梁超限超载的破坏形态
目前,我国现行的设计理论不能完全反映出桥梁在实际运营中的真实的荷载情况,仅仅是用以模拟桥梁运营中实际荷载。但我国各级公路屡禁不绝的超限超载运输,使得设计荷载不能再代表实际运营的荷载作用情况,超限超载汽车的持续通行,造成桥梁的通过能力、承载能力、耐久性降低,出现结构性裂缝,威胁桥梁结构安全。
通过对常见的组合式梁桥在超限超载汽车实际运营中的试验得出,其过载形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沥青桥面铺装层和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破坏
具体表现为:结构面层沿主梁出现纵向龟裂以至碎裂、渗水等严重变形。
2.2 桥梁横向联结结构受损
具体表现:重车道出现重复性车辙,结构层产生较深的弯沉盆,桥梁平顺性降低;结构面层沿主梁铰缝出现纵向裂缝,各主梁之间无法传力,整体性降低。
2.3 桥梁的整体承载能力降低
具体表现为:由于超限超载情况造成桥梁横向联结结构破坏,使得在重车道上的荷载单独作用于一个无法分担荷载的单独主梁上。
2.4 桥梁刚度,耐久性降低
具体表现为:由于过载的原因将会使重车道下的主梁下凹,挠度加大,跨中主梁提前出现多条由弯矩过大引起的裂缝,刚度和耐久性降低。
3 桥梁超限超载下的应对措施
通过对桥梁超限超载运营的破坏形态分析得出,重载作用于桥梁而不加以加固修复会进一步使得其承载能力降低而加重桥梁的结构破坏。因此,对于运营中的重载交通下的桥梁应进行日常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加固或限载通行等),防患于未然。
3.1 建立桥梁全寿命周期的实时监测系统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在原有桥梁的梁片主要部位布置传感器后监测大桥在运营过程中在重载、风荷载等作用下梁片振动、挠度和应变的响应情况的基础上,对大桥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数据在云时代的网络共享。通过监测数据样本的详细分析,依托移动大数据平台的桥梁日常巡检养护终端,对大桥运营状态的结构病害情况等技术状况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3.2 桥梁超限超载破坏后的维修加固
通过桥梁检测系统的样本数据分析的评估结果,对出现结构病害或安全性受到威胁的桥梁,及时进行维修加固处理或限载通行措施。根据超限超载桥梁的破坏形态分析,可采取的加固措施为:
(1)若在超限超载运营的桥梁出现分布均匀的小裂缝,在监测样本数据评估桥梁安全性良好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取裂缝修补和粘贴碳纤维膜的措施,对桥梁的结构进行补强,提高刚度。
(2)若结构面层沿主梁出现纵向龟裂裂缝,横向结联结构受损,路面弯沉大,采用的措施如下:
(3)对于桥梁在超载情况下出现裂缝较大不能闭合的严重情况,此时运营安全已经受到了威胁,我们应及时采取更换新梁的措施。
3.3 加大桥梁交通运输超限超载的运营监管
提高运营中的监管要求,笔者认为,运营监管首先要把住汽车准入关,限制超限超载汽车通行,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规范执法手段,保证桥梁运营安全;其次对于大跨度桥梁执行科学合理安全的通行方案,比如重载汽车的纵向过桥间距、通行速度、驻留时间等通行性作出一定的安全要求。
3.4 桥梁规划设计阶段要有前瞻性
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线网规划的一个重要点,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一旦建成,很难改变,所以在規划之初要从全面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要充分顾及地区交通发展趋势,即规划要有超前性,以免发展与设计不相适应。
4 总结
近20多年来,我国道路交通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桥梁工程,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技术水平已有大的提高,但桥梁运营中的安全评估以及维修加固还需要加大力度,加强执法监管,加强监测控制与安全评估,加强维修养护,确保现役桥梁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朱静.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6(30).
[2]李鹏飞,吴太成.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研究综述[J].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3(07).
[3]沙丽新,阮欣.桥梁结构健康检测与评估方法发展现状综述[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24(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