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彩叶植物田间杂草防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彩叶植物生产培育过程中,草害一直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河北省彩叶植物田间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大量彩叶植物田间杂草试验,探索解决园林植物培育过程中草害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套彩叶植物田间杂草的综合防控技术。
关键词:杂草;彩叶植物;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77-2
彩叶植物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绚丽,观赏期长,景观效果好,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可观的经济效益调动了广大苗农的生产积极性。
在彩叶植物生产培育过程中,草害一直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田间杂草不仅与苗木争水争肥,还会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病虫害严重等。当前生产中的除草方式主要是人工除草和化学防治,人工除草费工费时,育苗成本高,易伤根,影响苗木生长;化学除草又会因大量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对环境和土壤造成很大的影响。为有效解决彩叶植物生产中的草害问题,自2015年10月以来,笔者结合《河北省彩叶植物田间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大量彩叶植物田间杂草试验,探索解决园林植物培育过程中草害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套彩叶植物田间杂草的综合防控技术。
1 河北省彩叶植物田间杂草种类及其消长规律
河北省彩叶植物主要田间杂草共有48种。其中一年生或二年生杂草33种,多年生15种;单子叶杂草18种,双子叶杂草30种。主要分布在禾本科、十字花科、菊科、石竹科、苋科、藜科、旋花科、莎草科等,发生较多的有稗草、狗尾草、马塘、野燕麦、荠菜、蒲公英、苦苣菜、天旋花、马齿苋等。田间杂草以一年生或二年生杂草为主,其中,冀中南地区彩叶植物田间杂草以双子叶杂草为多,并在春、夏季杂草的发生率较高。冀北地区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杂草的发生较迟。在彩叶植物栽植和管理过程中,应以应对春、夏季出苗的双子叶杂草为主。
2 田间杂草防控原则
2.1 坚持综合防控 彩叶植物田间杂草品类多、发生周期长,单纯依靠单一的除草方式,往往效果差,费工费时,极易错过杂草防治的最佳时机。因此,必须结合河北省彩叶树种及其田间杂草的发生规律,遵循“安全、高效”的防控原则,在不妨碍彩叶植物生长的情况下,于杂草发生与防治关键时期,通过人工(机械)、化学除草、覆膜和林下复合经营相结合的方法对杂草进行综合防控。
2.2 坚持生产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 彩叶植物生产为园林景观应用提供大量优质苗木,从而达到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因此,生产过程杂草的防治通过田间杂草的有效防控,最终达到提质增效,既要生产大量优质苗木,满足景观需求,又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3 依据田间杂草生长规律科学防治
2.3.1 依据不同杂草种类、不同季节性消长规律掌握防控关键时期 冬春季杂草:该类杂草多是一年生杂草或越冬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常见的有荠菜、蒲公英等。此类杂草大部分为种子繁殖,一般于上一年10—11月份或当年3—4月份大量出苗,生育期较短,多数4—5月份开花、结实,随后衰亡。因此,此类杂草防治关键时期为每年的3—4月份。夏秋季杂草:此类杂草在一年中危害最重,主要以一年生和多年生为主,常见的有狗尾草、车前、打碗花、马唐、稗草等。出苗期一般为3—6月份,依靠7—8月份的大量雨水快速生长,至9—10月份结实衰亡。此类杂草防治关键时期为每年的4—6月份。
2.3.2 依据杂草不同生长时期,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杂草出苗前:可以利用人工(机械)除草,中耕深翻等措施,直接减少杂草种子数量,同时结合化学除草,抑制雜草种子发芽。杂草出苗期:此时杂草种子内部养分消耗殆尽,是杂草生长最脆弱的时期,也是杂草防治的关键时期,可以结合中耕、覆黑膜、化学除草等,抑制杂草的生长和出土。花期和果期:是减少杂草繁育蔓延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化学防治手段能够使杂草种子在成熟前提前脱落,有效减少杂草种子数量,从而减轻杂草的发生危害。
3 彩叶植物田间杂草防控技术
3.1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一般采用人工与机械进行除草,是比较传统的除草方式。
3.1.1 特点 针对性强,干净彻底,技术简单,可以抓住有利时机,除早、除小、除彻底,把杂草消灭在萌芽时期,但方法比较落后,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
3.1.2 时机把握 人工机械除草一般在杂草种子发芽到出苗前后,或者雨后(浇水后)可以耕作开始,目的是破坏杂草种子发芽出土。
3.1.3 耕作要点 除草要全面彻底,尽量覆盖整个地块,不要漏耕,深度一般掌握在地表5~6cm。
3.2 林地行间覆黑色除草膜 林木行间铺设黑膜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并能保温保湿,促进苗木生长。
3.2.1 铺设时期 尽量在杂草发芽出苗前铺设,杂草出苗后,因缺光或高温灼烧而死亡。
3.2.2 铺设方法 林地行间铺设黑膜可以结合人工机械除草或化学除草进行,除草效果可以极大提高。可采用厚0.008mm黑膜,宽度依林木种植行距而定。薄膜要求质地均匀,膜面光亮,柔韧性强。先在行内挖集雨沟,集雨沟内铺设秸秆等,然后将地整平,把黑膜铺设到行间,周边用土压实。
3.3 彩叶植物林下种植等复合经营,有效防控杂草 林下种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收益,还可以通过人为耕作干预,抑制林间杂草的发生,但在具体操作中应因地制宜,因彩叶植物种类、种植密度等、选用不同的间作作物品种,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对田间杂草起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同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3.1 林下作物种类选择 尽量选择耐阴、耐旱、耐瘠薄、抗涝的浅根系作物品种。适宜的有花生、豆类作物、红薯、药材类、蔬菜类(如叶类蔬菜、葱蒜类、青椒、食用菌)等。 3.3.2 种植密度 不宜过大,避免与林木争水、争肥、争光。
3.4 化学防控 化学除草是彩叶植物杂草防控的重要手段,要根据不同彩叶植物种类,不同杂草类型,选用不同的化学除草剂品种,并严格控制使用浓度,严格掌握用药时期,争取以最小的化学除草剂使用量,达到最好的杂草防控效果。
3.4.1 不同杂草种类,采用不同的化学除草剂 除治禾本科杂草:可使用12.5%拿捕净乳油600~800倍液,在杂草2~4片叶期喷雾除治;或36%禾草灵乳油300倍液,在杂草2~4叶期喷雾等。除治阔叶类杂草:可在杂草出土前,喷施72%的2,4-D丁酯除草剂600~800倍液;或杂草出苗后,喷施48%百草敌水剂500倍液;或使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7.5g,加水25~30kg喷雾。
3.4.2 杂草不同生长期,采用不同的化学除草剂
3.4.2.1 效果较好的苗前处理除草剂 二甲戊灵、氟乐灵、恶草乳油、地乐胺等,这些除草剂在杂草出苗前施用,除草效果达90%以上。
3.4.2.2 效果较好的苗后处理剂 二甲四氯钠、扑草净、草甘膦、莠去津、百草枯等,这些除草剂在杂草出苗后施用,除草效果85%以上,但不能防除未出苗的杂草。
3.4.3 不同除草剂混剂,提高除草效果 除草剂合理混用可以扩大除草范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还可以延长施药适期。但要根据杂草实际发生情况,严格依据除草剂的不同特性科学混配,同时应严格掌握使用浓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如禾本科杂草较多时,可选用草甘膦和精喹禾灵的混合制剂,如马齿苋较多时,要选用草甘膦和乙羧氟草醚或恶草乳油的混合制剂等。
3.5 综合防控 为减轻化学除草剂在苗木生产抚育中的使用量,同时又达到田间杂草有效防控效果,可以将人工(机械)、覆盖黑色除草膜(有机废弃物等)以及化学防治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明显降低除草成本,提高林木质量。
3.5.1 人工-化学-覆膜-化学防控模式 春季土壤黑墒期,进行一次彻底的人工中耕除草,将杂草治早、治小、治了,并可提高地温,促使苗木越冬后迅速生长;然后利用二甲戊灵等芽前除草剂喷施或浇灌,同时用黑色除草膜等进行土壤覆盖,压严踩实;夏秋季节喷施草甘磷和精喹禾灵复合除草剂。此方案较人工除草相比,可有效减少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3.5.2 人工-化学-机械除草模式 春季土壤黑墒期,人工中耕除草,将杂草治早、治小、治了,然后叶面喷施200~300倍48%恶草乳油加1500倍15%乙羧氟草醚乳油的混合制剂,夏秋季节如有杂草发生,用简易电动锄头、或手推式割草机锄除杂草。与人工除草相比可显著降低除草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4 小结
田间杂草防除已成为苗木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应根据不同地域、植物种类、杂草类型,科学选择不同的除草措施,才能有效防控杂草的发生与危害,提高苗木生产质量,增加苗农收益。
参考文献
[1]孙家隆.现代农药应用技术丛书除草剂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2]毕君等.河北平原林业集约经营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責编:王慧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