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态结构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的陶瓷艺术领域非常广泛,通过其造型语言和设计的形态,可以将审美的倾向和趋势等剖析出来。加上陶瓷的历史悠久,通过对其发生的变化,可以发现所蕴藏的含义,本文以现代陶瓷艺术的形态结构特点为切入点,浅要分析了现代陶瓷艺术在形态结构简化、整体与局部、比例、光影及韵律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陶瓷艺术;形态;结构
形态各异的现代陶瓷艺术,都具有某种形式的结构体。无论它们在外显形态上具有多么大的差异,在结构擭式上却存在某些一致性,假若离开一整套潜在的结构关系,便无法组织成完美的形态。
1 形态结构简化
在陶艺作品的结构中,形状不是指具体的形象,而是对陶艺形态基本结构的概括。我们常常用“笔直挺立”描述一棵高入云端的白杨,其实自然界的白杨树不可能像笔杆那样直,说它笔直,只是意味着捕捉到眼前事物最突出的结构特征。再例如,素描教科书中往往借用几何形分析人体结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形体。显然,复杂的形态必须归纳为简化的形状,才能捕捉到形体的本质结构。或者说,经过概括之后的形状才具有结构的意义。[1]
形态结构的简化,绝非形态上的简单化,而恰恰是某种与“简单”相对立的意思。有些形状简化的陶瓷艺术品,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简单,其实它的结构上发生了局部的变化以突显艺术美感。显然,当一件陶艺作品只包含少数几个结构成分时,它是简化的。还可以用构成形态的结构特征的数目多少来解释。也就是说,如果以尽可能少的结构特征,或者说以同一形状的结构成分,组织成复杂而又有秩序的整体,它也是简化的。
2 形态结构整体与局部
如何处理好陶艺作品整体与局部的關系,是陶艺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传统陶艺常常将结构成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例如花瓶包括口、颈、肩、腹、足等结构成分,而所有这些结构成分又都包含着转折、衔接、分出等组合关系。这意味着复杂形态的结构成分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由整体结构决定的。因此,构成整体的各个结构成分必须遵循一定的组合原则。而结构成分之间的组合原则又大致分为相似原理和连贯原理。[2]
按照相似原理,一件陶艺作品的各个结构成分应该在知觉性质方面具有相似性。只有明确各个结构局部在知觉中相似的程度,才能确认局部的组合是否达到亲密性。亲密性强,形态的整体聚合力就强;亲密性弱,或者毫无亲密性,形态的局部就会产生脱离整体的趋势。
3 形态结构的比例
几乎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十分重要。但是,什么样的比例才合适,或者说优美的比例关系是怎样构成的,却难以讲清。比例本来是数学概念——当两个比相等时,比例的关系便成立了。假若把这种比等同于陶瓷形态的比例,无疑会带来误解。[3]因为在陶瓷造型中,明显的尺寸表现为各部位和体量的高度、宽度和深度。按照严格的数学概念,只有它们之间或整体与局部的尺寸关系都是相同的比时,才形成正确的比例关系。但在陶瓷造型或装饰构图中,这样的比例关系仅仅是构成陶艺作品的参照,绝非不可改动的绝对标准。
实用性的陶瓷器物往往以功能作为比例关系的主要依据。茶壶的比例首先要考虑饮茶提拿时的重量和茶壶本身的容量。容量决定了体积,而相同的体积可以高大子宽,也可以宽大子高。如果壶的把手在壶体的一例,壶的高度就应该大子宽度;如果是提梁壶,壶的宽度应该大子高度,只有这样,才便于提拿倒水。
然而,仅仅依照功能调整造型的比例,还远远不够,相当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突出重要的部位—这些部位往往最能展示形态的特征。而获取比例的方法也没有不变的程式,只有细致入微的研究,训练眼睛的直觉能力,三番五次地反复推敲,一直到主要关系完美为止。当然,一定的数学家模式,对于初学造型和装饰的人,也是探寻适宜比例的得力工具。
4 陶瓷艺术的光影与韵律
陶艺形态在空间中的虚实和体量,是由光影所体现的。光影可以揭示它的立体构造、结构层次和空间秩序。所以陶艺作品不能忽视光影下的形态效果。一件没有任何装饰的白瓷造型,在光线下展示出极为丰富的明暗对比和光影层次,光影使一件质地单一而又纯净的白瓷造型产生丰富的形态变化。
陶艺造型往往将梯度渐变和极度突变结合起来,通过形态结构的线角转折和体面衔接,使柔和的光影层次与鲜明的光影转折同时展现,产生有柔有刚、有深有浅、有转折有过渡、层次清楚而不僵硬、起伏柔和而不含糊的艺术效果。[4]显然,形态的光影层次是加强整体结构有机联系的有效手段,是丰富造型层次和加强艺术表现力的有效措施。
此外,在陶艺作品中,不同的节奏和韵律来自不同的结构形式,如形状的重复、尺寸的重复,以及线型和体量的渐变。寻求陶艺形态的节奏和韵律,是将视觉形态中各种比例关系连贯起来,使它在人们的知觉感受上产生结构规律化的一种方法。
5 结语
当代的陶瓷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念、审美价值以及其创作的思想等都受到现代社会变化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其外形特征和蕴含的意义进行研究,能够发现陶瓷所属的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及其他信息。并且将其完美地展现在当代的陶瓷艺术中,让其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夏德武.现代陶瓷艺术[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
[2] 刘玮林.现代陶瓷艺术的价值内涵[J].上海工艺美术,1999(3):16-17.
[3] 程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24(4):104-105.
[4] 涂志浩.现代陶瓷艺术的变、新、化[J].中国陶瓷,2008,44(8):67-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