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保护永春漆篮传统手工艺传承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包括永春漆篮传统手工艺在内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为此有必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永春漆篮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保护并不能仅仅依靠教育,它应该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即建立有效的多元机制,主要有培育机制、创新机制、鼓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以促进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断层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永春漆篮;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保护
  传统手工艺品或与其有关的活动,总是含有典型的民族性或地方文化烙印,它们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了相关习俗文化的流传。[1]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有一种传统手工艺品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福建省特色民间传统竹漆工艺品,名字叫永春漆篮,现已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的主要用途在于走亲访友、迎神祭祖、寿诞仪式和结婚等,在闽南的城乡和东南亚等地区有较好的产品销量。漆篮制作采用竹子、桐油灰和生漆等原材料,整个工艺流程共需要33道工序,并显现出了三大特色:一是以细如头发的竹丝编篮,二是以桐油灰抹在竹篮的主体部位,三是以生漆漆篮身,再加以绘画、描金和堆雕等,由此使漆篮显得轻便、坚固和华丽。虽然如今漆篮仍有它的市场和特色,但从事漆篮制作的人员数量在不断下降,致使这门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永春漆篮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保护。
  1 关注永春漆篮传承人断层问题
  当前龙水村进城务工的人员不断增多,这里面不乏许多年轻人已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及手工艺活,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丧失认同,也带来了永春漆篮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面临危机的困境,传承人的断层现象十分突出。这可以从龙水村的一项漆篮从业人员统计资料看出,漆篮现有从业者128人,男性69人,女性59人,年龄大多超过40岁,其中不少人年事已高,而40岁以下的人员只有6人。漆篮的制作分竹编、油灰和漆画三大工序,这6人只会做竹编工作。30岁以下的漆篮手工艺人员已没有。可以发现,村里40岁以下的手工艺人已无法合作生产出一个完整的漆篮,反映出了年轻一代从事漆篮行业的匮乏,漆篮手工艺传承人的延续令人担忧。
  对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是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活态传承的重要保障。[2]以传统手工艺为例,保护传承人其实就是保护传统手工艺的灵魂,是对手工艺活态文化的延续和弘扬,彰显了十分重要的价值。面对当前永春漆篮传承困境,为了避免传承人的逝世而使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渐渐消失,我们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及时记录传承人的手工艺活动,并尽快开展保护传承人的活动,力推现有传承人实施传统手工艺教育,让他们将漆篮传统手工技艺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培养新的传承人。
  2 构建多元机制保护永春漆篮传承人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传承人,当前许多地方通过传统手工艺教育来推行,这是一种新的文化表现活动。[3]未来传统手工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的教育,并且要看现有的传承人能否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实现手工艺教育与传承人保护的有效互动。具体来说,以永春漆篮为例,加强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保护需要构建如下的机制:
  一是培育机制。动员和鼓励现有传承人开展永春漆篮手工艺的帮传带,以更好地培育传承人。可考虑在漆篮的原产地龙水村建立技艺传习所,招收更多的年轻学徒过来参与和体验传统手工艺劳动,使他们对从事漆篮手工制作产生兴趣,并愿意今后从事漆篮的生产,专职或兼职皆可。这样方能使漆篮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并且能够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传承群体或体系,从而实现漆篮手工艺的生生不息,以及在年轻一代的开发和创新重视散发出更具有生命力的传统手工艺,形成一种活态的传承。[4]在现代社会,加强对青年人民族文化认同的教育显得十分紧迫,否則他们将丧失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漆篮传统手工艺教育也是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一个载体,它的有效开展能更好地展现“地方性知识”和“民间习俗”,促进传承人的培育。
  二是创新机制。在永春漆篮手工技艺的发展进程中,假如只有传承而没有创新,即只是简单地复制以前的传统手工艺文化,那么漆篮手工技艺也将难以继续发展下去,产品只能陈列于博物馆,而不能融入社会生活。只有通过创新,才是促进漆篮手工艺传承人保护的有效方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篮传统手工艺的一个特点是具有活态性,且处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是能够保持漆篮传统手工艺的活力,使之得以持续发展。在培养漆篮传统手工艺年轻人的过程中,现有传承人需要注重提升创新意识,在传承祖辈手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赋予漆篮手艺新的元素,使之增加新的文化内容,进而更加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新一代群体成员的需要。技艺的创新能够使漆篮传统手工艺品提升市场价值,从而增加从业者的收入,这有利于调动漆篮传承人的积极性。对漆篮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我们不仅要建立传习所和认定传承人,而且也要加强自主创新,增强漆篮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活力,使保护与创新相互促进。
  三是鼓励机制。要想调动现有永春漆篮传承人去开展传统手工艺教育,政府应加大对传承人的重视,对他们增加资金投入,做好相关的保护规划,将他们列入传承人保护名录体系中,并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使他们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进而也吸引年轻人进入该行业。当前随着现代文化特别是外来文化的进入,本土文化受到冲击,漆篮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也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若要提升他们继续从事手工艺工作的积极性,那么我们就得让人们对他们加以重视,正确看待他们的行业价值。例如可以通过文化艺术节、公益文化活动等形式为漆篮手工艺人建立展示平台,邀请漆篮传承人参与现场演示和互动,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命名和授予荣誉称号等仪式,对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给予表彰,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力。通过这些行动,我们可以突出传承人的存在价值,且能够提高他们参与传承教育活动的热情,愿意奉献毕生精力,开展有关的传习活动,也进一步唤起民众对保护民族传统手工艺的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更加爱护传承人,并愿意加入保护传承人的行动中。只有当漆篮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社会角色得以确认,并且他们提升了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全体民众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意识才有坚实的基础,漆篮传统手工技艺才能得以代代相传。   四是保障机制。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对于永春漆篮手工艺传承人的保护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解决他们的许多后顾之忧。对于涉及漆篮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应完善立法建立相应的保护条款保护传承人的合法权利,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和尊重他们那些不愿为人知的秘密手艺,并可公开发表艺术作品,通过各种展现形式享有独特的专利权,还可以就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应设置好各项配套保障基础措施,如场地、设备、器材等,方便现有手艺传承人开展帮传带活动,加强传统手工艺教育,将自身的手工艺技能传授给下一代。[5]针对传承人的养老和医疗等保障问题,我们有必要做好相关的社会保障工作,以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缓解其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更顺心地从事漆篮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事业,培养新一代手工艺人。
  3 结语
  永春漆篮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往往掌握着特殊的技艺或文化形态,在这些特殊的技艺或文化形态中,现有传承人对它们的活态传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这也是其他保护方式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众多的漆篮手工艺传承人的存在,才使得这项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及其相关习俗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传统手工艺及其相关习俗,使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传承人的保护,进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新手工艺传承人。
  参考文献:
  [1] 谢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保护制度反射性影响研究——基于花瑶挑花传承人FTM生活史的调查[J].民族艺术,2015(06):5-8.
  [2] 宾阳.湘西凤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23-28.
  [3] 谢菲.文化生态视野下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困境及其保护路径——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庆竹刻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4(05):35-39.
  [4] 张旺.湘西凤凰纸扎的传承危机及传承保护[J].民族论坛,2011(18):46-50.
  [5] 陈廷亮.守望民族的精神家园——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J].三峡文化研究,2008(02):25-30.
  作者简介:郭志煌(1968—),男,福建人,高中,工程師,福建省泉州市非遗传承人,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