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特有的,在我国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茶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茶叶种植非常困难与复杂,传统的种植管理手段已经不适用目前茶园的管理,使得茶园朝着标准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茶叶标准化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从而促进茶叶种植的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茶叶;标准化建设;种植基地
  我国种茶、饮茶历史悠久,茶叶适种范围广、面积大。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的茶叶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茶叶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尤其是近年来,茶叶作为山区结构调整的特色产业、改善环境的绿色产业、农民增收的高效产业,很多茶区都积极扩大种植面积,使茶叶产业在我国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茶叶产品已经明显供过于求。为此,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品质量势在必行。茶叶种植标准化建设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安全优质茶叶产品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茶叶标准化与安全优质茶叶品牌发展工作,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茶叶标准化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贵州省茶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茶园的面积正在日益增大,茶园的规模化、标准化已经得到初步的实现,茶叶的种植区域遍布六盘水、遵义、铜仁等几十个县,总面积已经达到700万亩,推出了龙井、铁观音系列为主要代表的产业品种。但是在逐步的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
  1.粗种粗管,技术含量低
  在贵州省,很多的茶园管理粗放,茶农种植茶树后基本不锄草、不灌水、不施有机肥,“靠天吃饭”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多数茶农只注重种和采而忽视后期管理,导致茶树种植后前3年产量低。一些茶农未能严格按照采摘标准采摘茶青,导致茶青长短不一,加工的成品茶外形不好,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价格。多数茶农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2.制度、标准实施力度不够
  生产过程中对规范性制度及标准的培训、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标操作,加之农民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不足和茶叶不能实现优质优价等问题,使生产的相当一部分茶叶难以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3.企业规模小,品牌多而不精
  贵州省的茶叶企业整体规模都不大,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茶叶品牌很多但是不精,品牌知名度不高,维护和提升尚有空间。在销售中大多数茶叶仍以散茶批发为主,价格、市场仍受制于人,品牌打造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加强茶叶标准化种植的措施
  1.强化生产标准
  一是加快茶叶质量体系建设。制订和完善茶叶产品质量标准,科学设置产地环境、茶叶加工、贮运、包装等各个环节的系列质量标准。二是加强技术服务。通过课堂讲座、实地培训等形式,让茶叶种植户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茶园改造、茶树修剪、采摘、优质高效栽培等技术,提高茶农自身素质,促进茶青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建立茶叶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标准化生产,引导茶农按标准生产。四是建立茶叶(茶青、干茶)统销市场体系。茶青采摘后统一经过检查、分级、定价等,杜绝农残超标,确保茶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红黑榜”,茶青不合格及茶园管理不善的给予“黑榜”公布,茶青合格及茶园管理较好的给予“红榜”公布。
  2.控制新建茶园面积,防止基地盲目扩张
  发展茶叶产业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二是为了增加茶农与茶企收入。新建茶园过多,必然带来茶叶产量不断增长。在国内消费相对稳定、出口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茶叶生产过多、产能过剩,必然导致产品销售困难、价格出现下滑,生产经营者增产不增收。因此,目前茶叶产业发展,一定要认清新形勢,控制住新建茶园面积。控制新建茶园面积并非完全不建,而是要少建、精建,要根据当前农村形势与市场需求变化,在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选择适合的地块,采用优良的无性系种苗,有计划地新建一批适宜机械化作业、适合当下茶农管理、符合消费市场需求、能够实现优质高效的高标准茶园,使茶叶种植实现种苗良种化、品种多元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标准化,用其逐步替代过去建设的低老茶园,避免盲目扩大面积、大搞低水平建设。
  3.尽量提高茶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力成本
  目前,农村缺劳力、雇工难、工价高,是我国各大茶区存在的普遍现象。特别是春茶采摘、加工期间,大部分茶叶主产区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采摘工、制茶工紧缺现象更为突出,造成茶叶生产用工成本明显增加,有的甚至因为无法及时采摘造成资源浪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包括智能化),茶叶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样在于机械化。要提高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一是对新建茶园要围绕机械化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在建好机耕路、作业道,方便机械进出的基础上,尽量使用机械耕作建园、机械播种(移栽)、机械管理(施肥、中耕、除草、修剪)、机械采茶和机械防治;二是对老茶园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使其更加适应机械化操作;三是积极引进、推广适宜当地茶园环境条件的茶叶机械,重点是茶叶耕作、修剪、采摘机械;四是对现有茶叶加工机械进行改造升级,提高茶叶加工的智能化水平,逐步减少制茶用工。
  4.设法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盲目追求产量
  目前的茶叶市场,仍然是中高端茶叶销售比较顺畅,劣质低端茶叶虽价格较低,但因销售相对困难,加之采摘加工利润微薄,很多茶农放弃采摘,企业也不愿意加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好茶好销的趋势不会改变。为此,今后的茶叶生产,要改变过去为追求产量牺牲质量的做法,将茶叶品质放在首要位置,从品种选育、环境选择到种植管理、产品加工,建立以品质为核心的技术生产体系,在争取出好茶的基础上提高产量,宁可牺牲部分产量,也要保证茶叶质量。这样不仅可以放缓茶叶产量快速增长势头,避免产品数量过剩,还可以提高茶叶的种植、加工效益,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5.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促进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
  高(技术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方向发展。二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管理茶叶企业,定
  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
  6.实施农产品品牌驱动战略
  茶叶品牌是茶叶的质量、品质、价值的象征,也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无形资产。要把加强茶叶种植标准化、实施茶叶名牌战略同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围绕特色茶叶产品创建品牌、形成规模、提升效益,不断提高茶叶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7.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政府领导重视。应从茶叶生长环境特殊、茶叶品质好、茶树野生资源多、投资风险小等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茶产业,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在相关职能单位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茶产业,负责茶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和管理等工作。二是政策激励。政府应出台发展茶产业的相关政策,促进茶叶的标准化种植。
  三、结语
  标准化建设对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来说非常重要,随着标准化模式优势的日益突出,标准化茶叶种植会使得茶园抢占市场先机,从而促进产业茶叶产业获得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坤菊.浅析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52-52.
  [2]李捷.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J].现代园艺,2014,(18):27.
  [3]代红程,李子杰,何天丽.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研究[J].北京农业,2014,(15):250-250.
  [4]李后羿.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初探[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1):298-298.
  [5]熊珍菊.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J].北京农业,2013,(12):15-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3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