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系统化促动下高职教育的过程能力评价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现状作为分析基础,在尝试探讨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应用的原因和必要性后,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促动下,尝试分析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的内容、原则、应用体系架构等。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18-02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外市场的融合及各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教学方式、教育的针对性以及人才培养方向等的要求更为细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教改的主要方向之一,对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训与输出效益,提升高职教育过程能力及过程能力的评价应用成效等具有不可预估的作用。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尝试探索和应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过程中,以此作为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逐步探索课程改革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课程评价的要求,思考高职教育过程中工作过程系统化应用以及对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的有效方式等。
一、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应用的必要性
(一)基于高职教师工作重点的转移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高职教师的工作重点不再是为学生提供知识传授和技能讲解、展示、培训,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和协助学生完成具体的实践工作任务,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认知性为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以确保学生在就业后可快速满足岗位胜任的要求。在此目标下,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需要从教师对学生学习领域、学习过程、学习任务设定的方式入手,衡量教师是否在观察、调研、整合学生当前的专业知识储备情况、工作技能掌控情况、职业道德、综合素养、就业心态、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后,比对学生未来工作领域、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基本诉求,并以比对结果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课下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考核侧重点的客观依据。即,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保障引导学生重视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一致性和契合性。这意味着在当前高职教学改革中,教师所面对的教学挑战和教学要求将更为严格、更为细化。这对高职教师现有的工作能力而言无亚于一个更新、更大的考验。
(二)基于高职师资团队综合素养提升的诉求
为提升高职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来判断高职教师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成效,以此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作方式的改进是否满足工作系统化教学改革的基本诉求。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在以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过程作为评估对象时,学校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式的选择与应用,需要在尊重教师个体教、学能力差异的前提下,按照如何帮助教师找准角色定位,鼓励和支持教师逐步完善个人知识储备并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等。无论是针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成果,还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能力的评估,都必须以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教改诉求为背景,在人本位原则的推动下,从如何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保持课程教改和创新的可持续性,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方式等入手。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的内容
(一)以人本位为基础,侧重考评对象的与时俱进
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必须以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为目标,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内外专业知识传授、技能讲解和演练、实践活动的应用与推广等,都需要重视自身、学生、课程本身的当前和未来发展效益。即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触动下,高职教育的过程能力评价必须以学生、教师自身、课程的当前发展状态、取得的成效、未来发展趋向以及有可能获得的效益作为观察和评价重点要素。正因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型教育以培养综合型、对口型、高素质型人才为基础目标,而高职院校教育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架构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必然要与企业当前、未来可持续发展诉求保持一致,此点要求反馈到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中,可表现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要以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是否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是否具有一定发展性、创新性和与时俱进性,而不是因循守旧、墨守陈规。
系统化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始终以发展的目光来看待自身所教职业,在关注权威前线知识理论和不断汲取国内外优秀教学经验的同时,将先进的理论、最前沿的技术、教师所了解到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未来发展趋向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并使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和工作任务的辅助。由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育的过程能力评价首要遵从的原则不仅仅是人本位原则,还包含动态发展视角,精准判断评估对象的与时俱进等。
(二)以突破学科框架为目标,强调教师、学校双主体评价
高职教学改革成效以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过程方法等与就业岗位诉求的契合性为标准。高职教师作为促动和承载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是否符合高职教学改革成效衡量标准的判断要求,同样可作为判断高职教师教学过程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通常情况下,一个优秀的专业教师,同样也是一个能及时补充最前沿技术与知识,并具有将自身习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教学内容,导入课堂传递给学生,且能带动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人。因此,在高职教师师资团队的考评中,教师当前教学能力及教师通过努力其教学能力能否满足教学内容多元化发展的要求,需要作为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的对象,即考察教师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能否在突破学科框架的基礎上,以多样性、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降低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厌烦感。 当然,按照此项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课程及专业学科设计中需要先突破学科框架限制,并引导教师意识到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内容设计多元性的价值与意义。教师的职后自学与教学创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设计,除教师本身具有此种改革的思想意识外,还需要学校软硬件支撑、鼓励,甚至需要学校在职业生涯引导外,给予教师如何突破学科框架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等的经验、技能、思维意识培训。也正因为如此,工作过程系统化促动下的高职教育能力过程能力考核与评价,考察主体不仅限于教师,还包含学校的教育改革能力、意识、过程、成效是否与突破学科框架的诉求契合等。
(三)以教学最终成效为依据,侧重考核师生教学成效职业转化能力
众所周知,任何教学改革、教学阶段性改革过程的目标确定,都需要以最终成效是否符合改革预期期望值为依据。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关注教学质量本身,还需要以就业率、教师教学能力、师生共同成长成效与可能性等为引导、评价的侧重点。由此,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促动下,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还需要将高职教育改革目标、改革过程、改革质量的高职属性纳入考评对象中,侧重评估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操作方式以及教学的多样性、适用性、实用性、趣味性等。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学生具备有效转换工作任务成果为职业行动力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加大自身对企业岗位胜任力动态变化要求的把控力度,学生能更为顺利进入企业并融入企业的重要基础。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工作过程系统化,促进要求下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遵从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
(一)發展性原则
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的根本性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课程、学校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在评价体系构建时,必须关注以上四个方面主体的当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在评价功能选择和界定时,由甄选选拔向促进发展方向转型,以评估知识技能相促进师生创新意识、学习态度、实践能力、身心品质综合发展方向转型。
(二)过程性原则
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高职教育过程能力的评价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以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及整个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为考核对象。要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技能掌握情况与知识运用情况,考评学生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创新探究情况和团结协作情况等。
四、高职院校“三螺旋”式教育过程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充分考虑到国内外职业教育过程能力评价趋势和高职院校教育过程能力评价的内容和基本诉求后,建议按照三螺旋式结构来构建高职教育过程能力评价体系。即,以任务为中心评价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以过程为中心评价教师课程设计与执行的成效、课程创新与多元化呈现的方式和表现,以目标为中心评价教师课程绩效与课程的可延展性,尤其是课程教学,对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此三部分的评价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能共同形成逐渐上升,又各自独立存在且相互循环的三螺旋结构。
使用此结构体系时,要重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不能固定某一项指标,作为整个评价体系的考核标准,而是需要兼顾三方面考评要求,在工作过程系统化促进下以学校、教师、教学过程、学生能否满足企业人才培训需求和企业动态发展的岗位胜任力要求为标准。在此架构落地执行时必须注意的,是此三方面的评价并非一次性可完成,需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并不以原有考核结果作为依据,而是循环式上升,以评价对象的动态发展过程和成效为具体观察和评价关键点。
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三螺旋”式教育过程能力评价体系的落实离不开新制度体系和新考核标准的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应用下,需要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过程等的考核提出新的标准。此项标准不仅需要以促动教师教学能力的针对性培养为起点,还需要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效的与时俱进性、对师生共同成长的影响纳入考核标准的设定中。
参考文献:
[1]莫小满.基于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过程能力评价[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9(5):62-64.
[2]陈方辉.高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的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19(2):38-43.
[3]杜晓静,刘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10):74-76.
[4]何东,宁文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物联网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8,8(6):118-120.
[5]孙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145-147.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