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生活性”问题与教学思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符合现实生活,要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数学知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是围绕着这一生活性来进行编制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依托于教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同时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性。本文主要围绕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生活性问题进行讨论,并展开有效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材 生活性 教学措施
  新课改要求教育能够回归生活,这已然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而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值得用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将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要突显出生活性的特点,引领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学会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生活性”问题分析
  所谓生活性,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的这一特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能够感知到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思考内容。而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其生活性问题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生活性要注重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该生活情境的内容需取自于现实生活,并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而理解数学问题,再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这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1]。只是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实际运用中,一些教师依托于教材开展的教学内容存在情境脱离现实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生活性问题。
  另一方面,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生活性可体现在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常识相结合。一般而言,只有学生自身掌握好了数学学科中的社会生活常识,才可以了解消除数学知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能力发展。
  二、依托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生活性教学策略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支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应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与落实。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站在生活的角度来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能够调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基于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项生活化教学策略:
  1.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再创造地使用
  在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教例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了,而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显然难免会低效化,甚至会失去数学原有的模样,也会出现趣味性和挑战性匮乏的问题,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2]。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尽可能地创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通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原本要求直接通分的例题进行“改造”,如:“小明与小红都买了相同的故事书,而前者阅读了这本故事书的,而小红则读完了这本故事书的,那么请问他们两个人谁阅读的页数更多?”这是分母和分子各不相同的通分问题,学生能够在贴近自己生活、富有挑战力的情境之中进行自主思考,进而思考如何才可以解决这一通分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善于解读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2.将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物体是学生所熟悉的,而且具有较强的生活性,教师不仅要善于自己挖掘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还要引导学生也善于挖掘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感知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旋转”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播放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等旋转的物体,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旋转运动,并且充分感知旋转运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建立起旋转这一数学知识的表象。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旋转”,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物体的旋转运动进行自主描述,包括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描述,让学生亲身体验旋转现象,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旋转物体。有的学生说到了风扇,有的学生说出了小时候非常喜欢玩的陀螺,还有的学生说平时常见的车轮也是可以旋转的物体。这样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由此,学生认识了多种多样的旋转物体,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概括出这一旋转的含义,使其可以抓住旋转运动最重要的特征,即是物体围绕着某个点或者某条轴来进行运动,即是旋转。将生活语言转化成为灵活生动的数学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效率。
  3.通过实践操作加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教学
  数学本身就是源自于生活的重要学科,将其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无疑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充分彰显这些数学知识的教学价值[3]。而且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落脚点所在,要求教师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将数学作为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工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做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求平均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调查。例如学生可对某间超市的10种白酒的规格、品牌和价格等等方面进行调查。在分析和处理调查数据时,可分析哪一种品牌的白酒最贵,哪一种品牌的白酒最便宜,然后计算这几种白酒的平均价格。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它了可以有效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好人教版教科书中的生活性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真正发挥教材内容的生活性,贯彻落实数学学科的生活化教学。为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数学教材来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同时要善于将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甚至通过有效的实践操作活动的來加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教学,以提高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范宏伟.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做法[J].现代农村科技,2019(03):64.
  [2]花文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38.
  [3]杨财英.融入生活,体会小学数学教学之趣[J].学周刊,2019(10):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