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魏书生与钱梦龙教学风格比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钱梦龙、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勇于创新和改革,开创了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因此,他们被称为“南钱北魏”。通过对他们的教学思想进行比较,使他们在我们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和深入发展,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学能力 自我教育 民主 科学
  时代呼唤着教育改革。钱梦龙、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钱、魏两位特级教师,具有崇高的革命事业心和对祖国教育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改实验,具有舍身成仁的敬业精神。虽然他们都没有进过高等学府之门,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通过顽强自学,在实践中迅速提高了文化、业务水平,居然登上了科班出身的人未登上的制高点。他们在反思总结自身自学成才之路的过程中,得出了一整套明显带有自身成才合理因素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方案。 因此,围绕钱梦龙老师和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思想进行探究,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钱、魏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魏书生老师坚持民主教学理念,他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他说:“民主是解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科学是解决学生科学的学法与教师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科学的教法。”
  魏书生老师认为,在确定学习任务时,要注意把老师的思想和学生的要求进行统一,而不是只由老师明确地规定去学习什么,去怎样学。哪怕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则,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制度,或者是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都要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去商量、决定,然后让学生在这些规律的指导下去做,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环节都是在民主的氛围与理念下进行的。使班级达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事事有时干,时时有事干。”“管理”在魏书生的教学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因而有人称之为“管理派”,通过有效的管理,达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而钱梦龙老师比较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学过程应按照老师规定的方式和程序按部就班地去进行,以训练为主线,达到教学的目的。训练是钱梦龙教学体系的整体特色,所以有人称之为“训练派”。
  钱梦龙老师认为语言是一门工具课,其教学内容应该是各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必须掌握语言工具课程,主要依靠培训。所谓训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为主的听力和写作训练。培训应贯穿语文教学过程。[1]钱梦龙曾说:“语文教学的内容不是文字的知识,不是具体的语言知识,而是各种训练。学生需要掌握语言工具和语言工具。他们依靠自己的能力。能力是训练的结果。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当然是多种多样的能力训练和训练。此外,钱梦龙老师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应只体现在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契合上,还应体现在通过教师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上。
  二、着眼学生的“学法”研究
  树立了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树立了学生“人”的观念。在教学指导思想中,钱梦龙老师和是魏书生老师都着重于“学习方法”的研究。要善于把握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在许多矛盾中。我们从国民素质的转变和人类生产的特点来理解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仅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会获得知识。你不仅要吃现成的鱼,还必须掌握“钓鱼”的方法。“钓鱼”教学是语文预科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盲的未来定义为:不识字或不会写字的人不是未来的文盲,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才是文盲。
  三、魏书生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必须培养自学能力。“人的大脑像一部机器,任何一部机器分为这样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自我教育能力,就属于学习过程中的动力部分,动力不足,出了故障,就不转了。”魏书生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他在语文教学中遵循四个原则,即自学原则、参與原则、训练原则和反馈原则。按照这些原则,魏书生提出了六步教学法。[2]第一步:定向。即确定一单元或一课的语文学习目标和分目标。第二步:自学。即设计自学参考题。第三步:讨论。即找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答案,供同学们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讨论。第四步:答疑。第五步:自测。目的是让同学们对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巩固训练。第六步:自结。魏书生老师的教学以“管理”为特色,他的教学管理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钱梦龙老师和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特点迥异,各有千秋。然而,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把握规律,在教学中创造出独特的具有审美意义的风格。他们的语言教学艺术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成果,体现了一定的教育规律,值得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海.“南钱北魏”语文教学思想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杨逐.浅论钱梦龙、魏书生的语文教学艺术[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8,(1):55-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