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画创作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工笔花鸟画在我国的绘画史中历史悠久,经历代画家发展至今,风格多样、体系完整,呈现了多样的绘画面貌。如今工笔花鸟画创作以鲜活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着广大观者,本文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展开研究,以资借鉴。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绘画形式;创作
1 工笔花鸟画概述
中国工笔花鸟画延续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题材的多样性、技法的细致入微程度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即使花鸟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独立成科的时间比较晚,但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它已经成为一种技法精深、理论详备、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的独立画种。
中国的花鸟画,自新石器时期的玉器、石器、骨头以及陶器上就有了花鸟形象的出现。早在夏商周、秦汉、魏晋时期的铜器、木器、丝织物上就有了花鸟形象的应用。魏晋以后花鸟画逐渐从人物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它与人物画、山水画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五代以后“徐黄异体”的出现开启了花鸟画的繁荣时期。黄筌、徐熙两大画派的出现,各树一帜,影响深远。宋朝郭若虚论“徐黄异体”说:“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明两种鲜明的绘画风格已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指导画者进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延至宋代,人物画日渐衰落,而花鸟却和山水一样得以继续发展。尤其到了北宋末期,赵佶的出现对花鸟画产生了空前的影响,把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批的中国花鸟画家开放思想、更新创作观念,将西方的色彩、构图、材料技法引入到中国花鳥画的创作中,为现代花鸟画开辟了广泛的创作空间,使我国花鸟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与发展。
2 工笔花鸟画创作的来源
创作是学习绘画的最终目的,学习技法是为了给创作提供手段,更好地创作。花鸟画的创作过程和其他画种一样,要经过生活实践、题材构思和艺术塑造等几个主要步骤。
花鸟画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花鸟画作品的创作具有平面的直观性,是一门最直接的平面视觉艺术。花鸟画的创作首先需要画者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最直接的自我感受,只有先打动画者才可能创作出作品来打动观众。这就需要画者留心生活,对生活的所见所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对生活的热爱。花鸟画创作的作品来源取决于画者对生活中某种事物的热爱,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在生活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情景。
“意境”是花鸟作品创作的首要考虑因素,要讲究“意在笔先”。“意”是指画者对花鸟创作素材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境”,通俗地讲就是画者通过画面带给观众的最直接的画面气息。只有意境与构图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生动的艺术效果。所谓“意境”,是画面带给观者的一种气息,是具有内蕴的美,而含蓄美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美感形式。花鸟画的创作来源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构图形式、具体形象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画者还需对画面的松紧关系、色彩对比关系、形的对比关系、线的对比关系、细节的把握等诸多要素进行合情合理的表现,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才能够直接打动观众。但是画者单凭借平常对花鸟的观察、研究、认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在此基础之上提升自我艺术的修养。因此画者不但在题材构思中,必须善于应用形象思维,进行反复推敲,通过隐、显、比、兴等多种措施,创造出合理的意境;而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审美水平。
3 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构图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又称为“章法”或“布局”。顾名思义,构图犹如做文章的组织机构。在南齐谢赫的《六法》中所提到的“经营位置”,是指在画面上表达主题内容所涉及的想象、动态、笔墨、色彩等的部位及配合,要做深思熟虑的计划,统一安排,使它们主次分明,各得其所,相辅相成,物尽其用,更有利于对主题内容的突出。
3.1 对主题内容的提炼
花鸟画创作的构图形式,要根据主题内容来经营安排,只有先决定表现的对象,然后才能考虑如何去表现。因此构图之前,必须先敲定表现的内容,明确主题,做到“胸有成竹”。构图是意向的体现,意向是构图的灵魂,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空想的作品总是没有生机,很难打动观众,画者只有亲身感受生活,只有生活中的表现对象首先打动画者,再通过画者的主观加工从而高于生活,才能去打动观众。毕业任教至今,我经常穿越在美院的竹林中。每去总得经过美院的湖边小径,其时的目光,很容易流连一丛一丛的竹林,水面三五成群的野鸭都是常见的景色,数年间都以轻松的心情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基于此景,我以竹子、野鸭、太湖石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的构图方法加以西方的色彩理念进行了创作。鸭子的造型源于写生的感受。鸭子略显呆板,但也有机警的一面,如果经常观察,距离能靠得很近,如是生人,不会让你接触那么近的。只有细心的观察才能对鸭子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将鸭子表现得生动。要生活中要处处用心,用发现的眼光进入工笔花鸟画创作。
3.2 对构图形式的探索
花鸟画的构图形式多种多样,创作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构图的形式密切相关。一张纵长的构图,需要以“立轴”来表现,一张横阔的构图又需以“横披”来描写。其他如斗方、扇面、条屏、册页等,也都要根据表现的对象来“量体裁衣”。
花鸟画的画幅除斗方、册页、扇面等形式以外,还有纵、横长条的形式。有的长卷宽不盈尺,而长可数丈。其所以能如此纵横自如,主要是我国传统绘画对构图的处理,具有自己的特点。总而言之,构图的边框、骨架、位置的安排不同,直接影响创作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共振,画者应不断对其进行探索研究。
4 工笔花鸟画的设色
设色,贯穿整个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始终,是工笔花鸟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时期的工笔花鸟画主要以重彩为主,虽然后来逐步重视用墨,还出现了以墨带色的水墨画,但在绘画上并未降低设色的地位,相反,由于墨色的结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更丰富了设色的技法。南齐谢赫的《六法》中提出“随类赋彩”,“随类”就是包含着要物像固有色的意思。正是由于如此,所以反映在画面上的色彩比较单纯、新鲜、明快。传统绘画技法中重视用墨,认为“墨即是色”,通过墨、色兼施,压住了色彩的浮薄、躁动,协调了色彩的对立、分裂,使整个画面产生了既鲜艳瑰丽,又稳重大方的效果。我国传统绘画的设色特点与西方绘画的色彩理论虽有不同之处,但在色彩配合的基本规律上还是一致的。如间色互相混合而生复色,冷暖对比,主色调统一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
在近代,工笔花鸟画与西方的造型、色彩理论进一步融合,使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面貌越来越新颖。许多画家开始致力于重彩花鸟画材料与技法的研究,这些画家一直在致力于改变中国画“水墨为上”的视觉一统,从创作的构图、造型、色彩理论方面入手,使中国花鸟画的创作面貌越来越多样化。色彩构成引入到中国画的应用当中,要研究色彩的属性、规律、情感因素等。在材料方面不应满足于传统的天然矿物颜料的使用,应对更多品种的天然矿物色、金属色、水干色、高温结晶色、闪光材料等一系列新颜料进行尝试和使用。丰富的颜料品种能给画面带来更好的视觉冲击力,使工笔花鸟画创作的面貌、样式更加丰富多彩。
5 结语
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还要经历较长的演变过程。在当代,应以主观、科学、理性、包容的眼光进行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并在创作与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和建立起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体系与框架,这是中国工笔花鸟画走向现代的必然,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 唐秀玲.中国画创作与构图研究[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6.
[2] 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3] 孔六庆.春秋花语[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 郑小娟.中国工笔画:1900——1997[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
[5] 李魁正.中国当代线描艺术:花鸟篇[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