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情景教学法以其生动灵活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鉴赏课;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具有形体真实、情感丰富的特点,通过对儿童的认知与情感的结合,师生可以自然地走进教学情境,结合图片、音乐等形式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全身心地进入情境。在课堂中营造的情景不仅是物与形的组合,更是激发儿童情感,升华直观手段对物“境”的理解;情景的带动会促使儿童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地对待课堂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直觉发展,提高学生的悟性,增强记忆力。
  1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特点
  1.1 生动性
  情景教学借助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性情陶冶与思想教育自然地结合,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多元开放式的美术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情景的观察感悟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情怀。
  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也可以快速地将教学主题带入课堂。在情景应用下的美术欣赏课堂中,艺术作品的意境形象得到了直观的再现,将画面的色彩美、形式美、构图美等优势充分展现出来。通过情景的启发式教学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寻找答案,实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利用课堂环境的渲染,帮助小学生提高对美术的认识,将美术欣赏课转化成欢快愉悦的兴趣课堂。
  1.2 直观性
  情景教学法运用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可以有效地促使小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并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知识与技能,在感受艺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投影、VR技术互动等现代教学设备把静态图像转化成直觀性的再现语言,让小学生们感受到美术课堂所带来的独特韵味,学会在欣赏中分析画面的艺术形象,重点分析突出的表现内容。通过情景还原,加深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记忆,有意识地思考画面所表达的艺术形象、色彩构成、用笔技巧等。
  1.3 趣味性
  小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往往以一种好奇的心理去面对,而教师的职责是要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感受作品内在的思想文化、背景价值;从而激发小学生围绕作品展开想象的空间,探索感情色彩中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自然烘托情景课堂的气氛,使教学充满灵动性趣味,唤起小学生本能的求知欲。
  兴趣与情感的投入是学习的重要环节,积极的态度可以呈现出学习最佳的状态,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小学美术课堂中小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取决于氛围的营造,他们通常会关注他们感兴趣且新奇的事物,并因此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环节
  2.1 视听结合的教学理念
  情境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其优越性在于把实物教具赋予独特的感情色彩,使美术欣赏课成为一节有温度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轻松、自然地欣赏美术是奠定其日后审美情操的良好过程,使学生从根源理解艺术审美的气韵。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资源,创造情景,注重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等人文情怀的培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以试听的教学理念引导小学生用心感悟,用眼观察。
  2.2 教室布置的艺术形式
  教学主题与教室布置相结合,使小学生在特定的色彩中产生联想。和谐统一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营造与课堂主题相关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中。通过教室布置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营造主题性的情景教学课堂,充分展示美术文化的趣味。
  3 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3.1 调动小学生学习热情
  情景教学的应用丰富了美术作品的色彩语言、形象分析,并对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有着积极的影响。美术欣赏以触景生情的方法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开展的进度。情景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渲染课堂气氛,以形、声、色共同表现的优越性提升小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在全面且生动的讲解下,加以主观的感情色彩,达到轻松愉悦的课程效果。
  3.2 提升小学生审美意识
  情境教学法在美术课堂的开展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提升其审美意识。春秋时期的孔子曾表述“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也指明“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古人总结的“陶情冶性”在美术欣赏课中应用得恰到好处。情境教学法的陶冶功能在美术课中的升华具有比讲授更有效的调节性、感染性、强化性、适应性等辅助认知的功能因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小学生的审美意识。
  4 结语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启迪性的发展。情感与认知的效能,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促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欣赏作品。教学情境的设计于情境之中,以生动的形象的表现为主体,激发小学生对美的求知欲,进而提升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情景互动,为美术欣赏增添了欢快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 胡斌.谈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与“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作者简介:崔硕文(199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