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Vivo软件的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质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NVivo软件对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作质性分析,探寻对当代及今后我国体育实践的指导意义。经文本分析编码得出:《体育之研究》全文共探讨体育地位、体育作用、体育发展制约因素、正确运动原则、具体运动方法等五个方面问题。由此文可见:毛泽东体育思想是唯物的、主观能动的、恒动的、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统一的体育观。
关键词:毛泽东 体育之研究 学校体育 NVivo软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b)-0245-02
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文中,毛泽东大量运用哲学、历史、心理、生理、解剖等知识,不仅宏观地探讨了体育的功能、地位与原则,而且从微观上介绍了具体运动方法,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较早发表的,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体育的专题论文。文中的精辟论述及观点,被后人不断引用,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体育论著。
《体育之研究》一文展示了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主要内涵,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样,毛泽东体育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因而,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理论来源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也包括中国传统体育思想、中国近代体育思想。毛泽东体育思想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中国体育史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代及今后指导我国体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在新形势下,认真研究毛泽东体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 《体育之研究》的文本分析
全文由宏观至微观,从国家层面到个人层面,由理论层面及方法层面,深入浅出地探讨体育的地位、体育的作用、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正确运动的原则、具体的运动方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基于对《体育之研究》的文本分析,编码节点数量显示:体育的作用节点数最多,达28个。其他选择性编码按数量排序依次为:体育的地位、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正确运动的原则以及具体运动的方法。
1.1 对体育地位的分析
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作者认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这就是体育在其心中的地位。关于这个观点的论述,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与例证。其一,论证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等三育的宏观关系,主要观点为“德智皆寄于体”,以此奠定体育的第一地位。其次,从历时性的视角分析个体一生不同时期中三育的不同侧重,主要观点为“小学之时,专重身体之发育;中学及以后,三育并重”。最后,从共时性角度正反对比,例证了社会上“详德智而略于体”的不良现象以及文武协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个案。
1.2 对体育作用的分析
体育的作用即文中所指的体育之效,它包括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可以从生理层面、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人性层面等方面进行分层释义。从生理层面看,体育可以增强筋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身体体质由弱变强,从而促进文武的协调发展。从认知层面看,体育可以增进知识,表现为通过身体器官观察事物获得知识,通过大脑思考问题吸收知识,通过强壮的身体实践检验知识,因此得出若想文明精神,必须先要野蛮体魄的结论。从情感层面看,情感的载体在于身体,身体不健全会产生不良的情绪,但不良的情绪却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消除。体育最大的功效在于人性层面,体育增强意志表现为猛烈、无畏、敢为和耐久,而意志恰恰是一切成就的基石。
1.3 对体育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
发展体育的制约因素,文中从个体、社会和历史三个方面寻找原因。首先,作者将制约体育发展的个体原因归咎于认知偏差,人们只知运动之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进而导致运动可羞可耻的认知,造成个体层面不进行体育运动,限制了体育的发展。个体积聚,匯成群体,形成社会。其次,制约体育发展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提倡不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专门场所,在体育教育方面却表现出诸多不足:教师术业不精,不足以传身心协调发展之道、授体育技术之业、解认知偏差之惑;校长不懂体育,不知其然与所以然,自然缺乏发展体育的手段和方法,也不会进行必要的探索和研究;学校体育课程,机械呆板,进一步损耗了学生的体育兴趣,造成身心双重损害。第三,我国重文抑武的历史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体育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旧观念的根深蒂固、牢固不破,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新观念的莫衷一是、迎拒参半。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使得我国体育的发展受到极大地限制。
1.4 对正确运动原则的分析
面对体育发展的诸多限制原因,作者从具体的运动着眼,提出正确运动的四个原则,分别是:自觉运动、有恒运动、科学运动和蛮拙运动。自觉运动原则是指体育锻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觉心,要发挥内升动力;有恒运动原则是指体育锻炼需要每日施加适宜负荷,日日积累不辍;科学运动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应该遵循肌肉、骨骼、关节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运行规律;蛮拙运动原则是指运动有负荷需要身体发力做功,运动宜简易不设置过高的技术门槛使人人能参与。
1.5 对具体运动方法的分析
在自觉、有恒、科学、蛮拙的运动原则指引下,如何进行每日的具体锻炼呢?作者给出了可操作的体操建议和具体的运动方法解析。此体操分为六段: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躯干运动、头部运动、敲击运动和调和运动。上肢运动由单冲拳、屈臂架格挡、斜下双冲拳、尺侧旋腕、桡侧旋腕、插掌前刺等六个动作构成;下肢运动由勾绷脚、提踵仆步、提膝独立、独立前踢腿、后撤步弓步压腿、深蹲等六个动作构成;躯干运动由腹背屈伸、举垂单臂扩胸肋、垂臂体侧张背肋、丁步转腰肋等四个动作构成;头部运动由头的前后屈和左右转、头面部按摩以及面部自由运动等四个动作构成;敲击运动包含手臂、肩、胸、胁、背、腹、臀、腿等八个部位的敲击按摩;调和运动则通过柔缓舞蹈和细匀深长的呼吸来整理身体和精神。
2 由《体育之研究》管窥毛泽东体育思想
《体育之研究》全文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因为世界是物质的,因此体育是物质的,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同时,意识可以通过物质发挥其作用,因此体育锻炼中应该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即发掘人的“自觉心”。运动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地盖惟有动而已”,所以体育宜动不宜静;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知的,体育就是有规则地动,只要把握正确的规律,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就能实现“由弱变强”。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即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任何情况下,体育都应该是自觉的行为,但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社会舆论、历史观念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体育发挥其作用;虽然应该“先自野蛮其体魄”而后“文明其精神”,但体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养吾生”且“乐吾心”的体魄和精神的内外兼修。
3 结语
(1)《体育之研究》全文共探讨体育的地位、体育的作用、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正确运动的原则、具体的运动方法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对体育的作用进行最为详细的论述。
(2)由《体育之研究》管窥发现,毛泽东体育思想是唯物的体育观、主观能动的体育观、恒动的体育观、发展的体育观、联系的体育观、辩证统一的体育观。
参考文献
[1] 姚绪忠,秦正为.毛泽东体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J].体育文化导刊,2013(5):132-135.
[2]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N].中国体育报,1995-12-26.
[3] 毛振明.《体育之研究》的百年回声[J].中国学校体育,2017(12):1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