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信息交流和贸易需求剧增。2017年,我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663个,办展面积约1.24亿平方米,会展产业规模亚洲第一。与产业快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会展人才缺口明显,要保持会展业长期高速和稳定的发展态势,人才问题成为最大的瓶颈因素。正是因为会展经济的繁荣呼唤会展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作为会展教育的重要组成,可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职会展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会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38-(2019)06-0076-79 收稿日期:2019-05-03
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会展产业,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后,我国对会展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由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相对较晚和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目前我国会展业的人才培养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课程主要由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会展法规、会展经济、文案写作、会展英语、会展接待与实务等组成。这种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会展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出现了很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了大量的会展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却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1高职会展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的会展教育应区别于本科教育,体现高职定位。高职院校的会展教育从学制上看比本科少1年,只有3年时间,而且有的院校实行2+1模式,即在校学习时间实际只有2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中,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再到职业会展人的3种角色定位的转换确实考验高职教育水平。因此,高职会展教育更应该具备明确直接的教育目标,理实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体系,浸入式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培育,无缝式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力求为企业培养能吃苦、有素养、懂理论、上手快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会展教育还应当充分结合本校特色,利用本校现有资源发展专业建设。会展教育的发展只有十多年的时间,无论是从现有的理论积淀、学科建设、文献资料上来看都比较薄弱,行业领域的专家也基本都是其他专业出身,实践经验丰富,但缺少理论基础,而会展院校的专业教师也多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专业建设困难重重。所以,会展专业的建设需要我们找准切入点,从点到面,利用现有师资特点、本校资源、本地企业特色开创出具有特色的高职会展教育之路。
2校企合作下高职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2.1明确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明确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会展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目前很多从事会展行业的人才都不具备会展专业教育背景,其能力积累来自于长期的实践经验。甚至在一段时间里,行业中流传一句话“人人皆可于会展”。毋庸多言,对于会展从业人员的来说,实操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随着会展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越来越体现出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经过专业教育体系下培养的会展人才也逐渐获得行业的认同和重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上,就是强调对接行业需求,以技能培养贯穿高职会展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来说,职业技能目标可以分解成3个层次:一是一般实践技能目标,包括调研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二是专业核心技能目标,包括会展营销技能、会展服务技能、会展策划技能和会展设计技能;三是岗位实践能力技能目标,通过企业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真实岗位工作能力。这一层目标也是对前两个技能目标在工作背景下综合考察。
2.2重视理论教学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融合多学科的应用性专业,只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力争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教学计划,合理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专业人才培养内在要素的基本要求,更要主动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因此,要求教学团队致力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共同开发教材,使教学目标与企业技能需求相对应。(2)改革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案例库。会展管理教学团队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与历届毕业生资源,收集会展管理企业实战案例,选择与人才培养标准及教学内容一致、与技能培养目标相符的案例,整理汇编成教学案例库,做到案例信息完整,并运用到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3)创新教学方法,开放教育体系。会展专业重在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微课视频,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式互动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4)将参赛环节嵌入教学内容。开展以参赛为中心的系列会展教学活动,以参赛促进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设计会展课程教学内容时,纳入参赛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即可掌握参赛所有环节。通过参加国内及国际竞赛,引导性地教授学生专业基础技能,针对性开展专业理论与技术教学的研究,高效率地培育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开展一系列以参赛为主的会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优化会展教育整体体系的目的。实践证明,“以赛促教”既丰富了会展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尤其是面对会展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会展教育应该更加多样化、灵活化及多元化,使得会展教育更加符合行業发展特征及需要。
2.3构建项目驱动式的课程教学体系
项目驱动式的课程教学体系是对以往常规教学体系的一种创新和突破,是以整体性角度进行构建的课程教学体系,在项目驱动视域下,会展课程教学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一、二、三年级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能力目标的设定使学生逐步具备完成一个整体会展项目的技能,同时每一级课程的内容也正是整个会展项目的部分任务,会展课程体系的展开即一个完整的会展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体系与会展工作流程相吻合,都需要调研、策划、组织、现场管理、后续工作和评估的环节,实现了工学一体化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锻炼。同时,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符合95后学生自我意识强、创新意识浓的性格特征,符合当前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发展趋势。 2.4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三大平台
2.4.1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平台既为会展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来自企业的协助,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保障了有效的人才供应。校企双方的合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行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环节,通过专业课程结对子、校内报告、专业座谈会等方式展开;其次是通过学生深入企业参观、短期参与企业展会和长期顶岗实习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最后是专业教师通过调研、课题等方式展开对企业的展会项目深入研究,为企业提供建设性意见。
2.4.2技能竞赛平台
会展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各个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会展专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国家级会展赛事的参与能有效促进会展院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弥补发展不足。专业也可以凭借技能大赛的契机,通过赛训结合的方式针对会展专业相关课程和实训进行设计。技能大赛的平台,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学会系统性思考问题,同时开拓学生视野,策划水平和职业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普遍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2.4.3校园实践平台
校同展会实践平台是学生走向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的一起全面模拟训练,通过长期的理论学习和不间断的项目任务的开展,校园自办展会的筹备工作基本全面完成,学生将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理论到实践的尝试。通过模拟公司开展真实的招展招商工作,老师和企业专家承担指导和顾问工作,学生自筹自支,在校园展会实践平台上,学生能够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实现了真正的理实一体化的目标。
2.5重师资——创建符合卓越技能型会展人才教育培养教师队伍
第一,让教师走出去。目前会展专业的专业教师基本由旅游或其他相近专业教师兼任,缺乏相应的实践基础,在高职教育中,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鼓励部分理论老师到企业去,进行顶岗实训,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带来更好的实践经验。第二,让教师走进来积极引进企业相应人员,兼任会展专业实践教师,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2.6开展跨校与跨专业合作
基于会展专业发展自身的特殊性,转变会展教育的办学方式是当前会展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首先,会展教育应该采取“校校合作模式”,不同学校的会展专业教育模式必然存在差异性,相互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及途径,从整体上提升中国会展教育专业课程水平,增强中国会展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其次,会展专业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需熟练掌握营销能力、外语能力及公关能力,跨专业的交流合作才能有助培养会展学生成为满足行业需求的复合型、综合型管理人才。参赛学生可以借助竞赛平台与外专业和外校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跨校跨专业“大区域、大教育、大发展”的合作辦学趋势。
总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会展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高职教育作为会展教育的一部分,承担了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重任。在高职教学上紧跟市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借助人才流动的浪潮,完善教师的专业背景,丰富教学实践经验,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调动社会和企业的资源,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社会认可的会展专业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2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