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还乡》与《雷雨》矛盾冲突之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迪伦马特之代表作《贵妇还乡》与曹禺之《雷雨》都是戏剧界的经典名作,无论是付诸舞台呈现,还是单纯品读剧本,都能给观者或是读者以极大的心灵震撼,而这种“心灵震撼”,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剧作中巧妙的矛盾冲突安排。文章将以《贵妇还乡》和《雷雨》为探讨对象,将两部剧作在矛盾冲突安排上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贵妇还乡》;《雷雨》;冲突
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贵妇还乡》讲述了一个贵妇在年轻时被情人抛弃,无奈之下从此堕落为妓女,之后命运斗转,成为一位贵妇,为报当年之仇她回到已经破败不堪的家乡,要给当地捐款十亿,但条件是杀死曾经抛弃她的旧情人伊尔。从一开始的人人反对,到最后众人自己拿起屠刀杀死伊尔,演绎了一出金钱战胜人性、物欲毁灭文明的荒诞戏剧。《雷雨》则是以两个家庭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以八位性格鲜明的人物为塑造对象,讲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也反映出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剧作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必定在矛盾安排、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舞台呈现等方面有其匠心独运之处,下面就对两剧作的矛盾冲突进行对比和分析。
一、单一与复杂
矛盾冲突的设置与戏剧情节的铺排密切相关,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针对戏曲剧本的编写提出“密针线”一说,“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此前此后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1]在《贵妇还乡》中,出场的人物虽相对较多,但总体上无论是剧情前期还是剧情后期,都是两个对立的派别。前期是以贵妇为首的来访者和包括伊尔在内的居仑城市民的对立,后期则是以贵妇为首的来访者、居仑城市民与伊尔个人的对立,因此整个戏剧的矛盾冲突清晰且简洁,对立的双方也能让人一目了然。这样的矛盾冲突安排有利于戏剧情节的发展推进和连贯一致,避免了因头绪繁杂或铺排不周带来的剧情上的混乱以及主旨思想的无法凸显。与迪伦马特的《贵妇还乡》不同,曹禺的《雷雨》虽出场人数不及前者,但每个人物的身上都承载着自己所要演绎的故事,且性格各异,剧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一样,紧密交织,错综复杂,以明线带动暗线,以周萍、蘩漪、四凤、周冲四个人的关系牵出一段匿藏已久的秘密——鲁侍萍与周朴园也有着不同寻常的往事,再加上鲁大海和鲁贵,往事与现实碰撞在一起,最终酿成一部惨烈的大悲剧。
相较之下,《贵妇还乡》在矛盾冲突的设置与安排上显然是比较简洁明快的,作者着力描写的是那群被金钱所腐蚀的居仑城居民从拒绝捐款到接受捐款的巨大转变。而曹禺则是精心编织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巧妙关系,又将他们分别安置在不同的轨道上,矛盾随着故事顺理成章地不断推进、连环爆发。尽管人物关系错综、矛盾冲突复杂,《雷雨》的剧情始终有条不紊,“针线”密实,旁无杂乱,足见剧作家之匠心。
二、外露与隐藏
无论一部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如何设置,它必定会寓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之中。正如人们各异的性格一样,有的人谈话时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表明来意;有的人却总是先东拉西扯一番,把相关的事件和细节都铺垫完毕,再如拨云见日般地道出自己的来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也是如此。在迪伦马特的《贵妇还乡》中,贵妇克莱尔到居仑城时就带了一口棺材,并且下车时对警察说:“我并不想逮捕任何人。不过也许居仑城不久会用得着您的。”当牧师对她脱帽行礼时,克莱尔问:“噢,牧师。您安慰垂死的人吗?”见到前来行礼的医生时,她又说:“您开死亡证明书吗?”“那将来您确诊为心肌梗塞好了。”众人迎接之后,克莱尔便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只要有谁把阿尔弗雷德·伊尔杀死,我就给居仑十个亿的钱。”至此,克莱尔与伊尔作为剧中最重要的矛盾双方便确立了下来,而这个矛盾也始终暴露于舞台表面,从最初抛出开始不断围绕它进行发展,一以贯之,直到最后伊尔被杀死,一方败下,剧情才随着矛盾的解决而结束。在曹禺剧作《雷雨》中,有一个秘密一直在侍萍和周朴园之间,初始之时所有人都毫无察觉,而当侍萍来到周公馆后,重新遇到周朴园,旧事被重新忆起,侍萍本想将秘密埋藏心底并和女儿一走了之,不料女儿却已经怀上了周萍的孩子,随着蘩漪把一个个一直潜藏在地下的秘密公布与众,侍萍和周朴园的秘密也被揭开,剧中的所有人知道了彼此的关系,彷佛是一直在迷宫中寻找出口的人忽然走出了重重屏障,转身看到并不算远的出发点,情感到达高潮,剧情也渐入尾声。
由此看来,对于《贵妇还乡》而言,其主要的矛盾冲突在整个戏剧剧情展开之前便先行向观众呈现,作者围绕这个已经浮于表面的矛盾展开故事的铺陈,所以说《贵妇还乡》中的矛盾冲突是外露型的。与《贵妇还乡》的设置安排所不同的是,《雷雨》的主要矛盾一直潛匿于人物关系深处,在侍萍与周朴园偶遇之前没有显露出一点痕迹,最后周朴园因误解侍萍从话语中露出马脚,才让整组关系真相大白,因此,《雷雨》必然是恰与前者相反的隐藏型矛盾。
三、选择与两难选择
顾仲彝先生曾说:“人物之间的意志冲突最具体的表现,是一切冲突中最富于戏剧性的冲突。”[2]然而,“一部戏里的意志冲突必须常常隐藏在行动的下面,就像一条江河有时在地下流,地面上看不到,但水还是不断地流。”[3]因此,戏剧中的人物之所以能够碰撞出矛盾和冲突,必定是在两方的意志之间出现了分歧,换句话说,由人物的不同意志趋向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选择方向,此时双方都为自己辩护,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奋不顾身,那么这样一来戏剧矛盾就产生了。然而,这种矛盾的展现方式有很多种,《贵妇还乡》和《雷雨》就是不同的两种。首先,《贵妇还乡》中有两股对抗力量,分别是克莱尔一方和伊尔一方,正因为两者的意志不同,所以产生冲突,而居仑城的群众正是在这两方之中做出选择,其他并没旁支的干扰。按照剧情发展可以看出,居仑城的群众起先是站在伊尔这边的,而后慢慢地用“充分”的理由说服了自己,从而转向了克莱尔这边,所以说,《贵妇还乡》这部戏剧中的选择者——居仑城群众,是在他们所认为的好与坏这样普通的两方之间做选择。相比之下,《雷雨》在矛盾设置的不同之处就是此剧中常常让人物在两难之中做出选择,例如在侍萍让四凤发下毒誓,再也不见周家人时,四凤答应与否的抉择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她爱周萍,又怀了他的孩子,当然在心里是不愿意离开周家的;另一方面,四凤深知母亲是明达事理、考虑周全的慈母,她虽逼迫,但绝对是为了四凤着想,所以她也想要服从母亲的话。意志的矛盾就给四凤造成了一种两难选择的局面,由此营造出的矛盾气氛虽不显于表,却深凝于心,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戏剧效果。另外,侍萍在得知四凤和周萍有了恋情并且四凤已经怀了身孕之后,一方面她想要阻止,因为她知道这两个人有着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她想成全,因为她想让两个拥有真情的孩子幸福,避免重蹈自己的覆辙,最终,作为一个善者,侍萍选择了后者,让他们“现在就走”,这也是两难选择在剧中的明显体现。
迪伦马特的《贵妇还乡》和曹禺先生的《雷雨》都是戏剧史上的经典剧目,在对比和分析之下,可以看出两剧在矛盾冲突设置上的不同,不同的安排自然呈现出了不同的戏剧效果。矛盾需要根据所表达、所反映不同事件的剧情而进行各异的安排,但它始终需要为戏剧剧本服务。在多种多样的设置安排中,并没有哪种是最佳,也没有哪种算拙略,只要合情、合理,让戏剧被称为是一部好剧,就能称得上是恰当、精彩的矛盾冲突。
参考文献:
[1]李渔.闲情偶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7.
[2]杨云峰.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5:29.
[3]杨云峰.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5:27.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