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在胃与十二指肠产生的一种慢性溃疡疾病。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其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价值在临床中也得到了充分验证。为更好的发挥出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消化系溃疡的病因病机入手,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并总结了临床辩证施治的相关经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辩证施治
  引言
  消化性溃疡的产生与身体的消化功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发病部位位于胃部或十二指肠,故谓之消化性溃疡。本疾病在生活困难时期的发病率并不高,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随着病情的加剧,消化性溃疡还可能发展为胃肠癌,因此有必要对消化性溃疡的防治予以专门研究。从西医角度看,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从抑酸与抗菌两个角度入手,虽可缓解临床症状,但临床疗效仍然有待提升,复发率较高[1]。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为探究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施治要点等,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1.1本虚标实,正虚邪恋
  消化性溃疡患者普遍伴随身体疲倦虚弱、焦虑、抑郁等问题,且常伴随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很容易转为慢性,治愈难度较大,很容易反复发作,具有正虚邪恋的特点,甚至部分患者可患病数十年而不愈合。患有消化性溃疡者,由于饮食习惯不良、情绪疲倦焦虑,通常导致脾胃不适,进而长期积累出现脾虚等症状。另外,幽门螺杆菌也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而从中医角度看,在中医理论中病菌属于外邪的范畴,而脾胃虚弱的身体容易遭受外邪,故消化性溃疡与脾胃虚弱之间会产生恶性循环相互促进,消化性溃疡引致脾虚,继而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旋菌加重消化性溃疡的病情,最终导致“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实为虚实杂夹之证” [2]。
  1.2痰湿蕴结,气滞淤阻
  夏季炎热且空气湿度通常偏高,这种气候容易使身体遭受湿热邪气的侵袭。在这个时节人们往往也为了避暑而忽视身体调理,不少人喜欢在夏天吃食辛辣、刺激、肥厚的食品并佐以啤酒、冷饮,这样的饮食很容易伤害肠胃,大量湿气郁积难以排除,聚集成痰,湿热内生,导致黏膜受损,而引发溃疡[4]。考虑消化性溃疡常伴随胃部疼痛的问题,且常发于夜间,常伴随淤血之证,亦佐证了肝脏与脾胃虚弱、气血滞淤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必然降低了身体对外邪的抵抗能力。
  1.3情志不调,木郁土虚
  情志失调以及饮食缺乏节制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按照中医理论,情志失调损及肝脏,肝脏属木、脾属土,木郁而土虚,故情志失调会損害脾胃,如果再有饮食不节的习惯,也将进一步引发脾胃的功能障碍。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木亢乘土与土虚木贼的区别,其中前者原因与肝脏相关,而者则有脾胃受损所导致,病机存在根本的差异[3]。从天人相应理论看,春气升法时,如果木郁不通,疏泄能力手足,将导致中焦气机阻塞,脾胃失和,日久则将进一步引发血瘀,进而造成胃肠的损伤,引发溃疡。
  2.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
  2.1抑制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理想与其能够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存在密切联系,比如五灵脂可以降低胃液的积量,从而减少对胃部粘膜的伤害,这样就能帮助胃溃疡更好的愈合,并且降低溃疡的复发可能性,因此五灵脂在治疗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方面有较好疗效,而在以大鼠为实验材料的研究中也证实,党参也可降低大鼠的基础胃酸分泌量[5]。此外,一些汤剂比如真人养脏汤等,均能够降低消化系统中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含量,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明显减少溃疡的指数,这是其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理想的重要原因。
  2.2促进粘液的分泌
  粘液能够较好的起到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而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在粘液的保护之下,溃疡的愈合速度液会明显加快,而粘液的覆盖也可缓解幽门螺杆菌对黏膜的损伤。当前较多中药均可起到促进粘液分泌的作用,以柴胡为例,其中的酸性多糖部分在预防乙醇溃疡上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胃黏膜中的粘液含量[6]。另外通过同步检测也可发现,柴胡能够提高胃壁结合黏膜的能力。陈香胃片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也可缓解胃黏膜的损伤,可增加胃部面叶的分泌量,代表其不光可促进胃部分泌粘液,也能够较好的加快粘液的分泌。
  2.3增加胃部与十二指肠PGE2含量
  PGE2具有保护消化道细胞的作用,也可降低胃酸的水平,也能够起到维持黏膜血管结构与功能稳定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十二指肠与胃部黏膜血氧供应,可提高胃肠与十二指肠抵抗外邪入侵的能力,而中医药的应用则可显著增加患者胃部与十二指肠PGE2含量,这也是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理想的重要原因。以党参为例,其提取物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在作用于大鼠后,结果显示其能够对抗PGE2的降低[7]。另外,白芨在作用于大鼠胃部后,也能够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能够增加由于消炎药物使用而导致的PGE2降低,由此也可认为该药物能够起到提高患者胃部PGE2水平的作用。
  2.4维持黏膜血氧供应的稳定
  消化性溃疡的愈合需要充分的营养物质供应,而只有在黏膜血液循环正常的情况下,血氧供应以及营养物质的供应才能够满足黏膜自我修复的需求,而很多中药材都具备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的血液灌注,对于黏膜的加快愈合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如五灵脂能够在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同时,缓解黏膜的充血问题。大黄则具备提高胃黏膜血流速度,提高血液供应水平的作用[8]。另外由党参、黄芪、白术等组成的健脾理气煎剂则能够促进血管的扩张,有助于增加胃部以及十二指肠血流的灌注量。另外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在作用于患者之后,均能够促进胃黏膜血管的扩张,可加快局部组织的能量代谢,进而缩短溃疡面的愈合时间。   2.5灭杀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胃部普遍可检出幽门螺杆菌,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消灭病菌才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而在以常用中药进行幽门螺杆菌敏感性的测试中,能够杀灭幽门螺旋菌的中药材有十多味,其中包括黄连、大黄、丹参、生地黄、甘草等,可通过复方用药,进一步提高其灭杀幽门螺杆菌的敏感性。以由黄芪、象皮、没药等制成的祛腐生肌膏为例,其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较为高效地灭杀幽门螺旋菌,也能有效促进溃疡的愈合,同时在浓度实验方面,当此类药物浓度达到了1.56%后,即可有效实现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9]。
  3.消化性溃疡的辩证施治
  3.1辩证分型
  在针对消化性溃疡的加减治疗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以白蒺藜、薏苡仁、甘草、白芨为基础方剂的加减治疗对脾胃湿热、脾胃虚寒等不同类型的患者均有着较好的疗效,治疗有效率高达92.8%,代表其疗效理想。而对肝胃不合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配合使用柴胡疏肝散进行加减用药,而对瘀血阻滞患者,则可撇和丹参饮茶或者失笑散合进行联合治疗,如果患者脾胃虚寒,可配合黄连与黄芪等,补足患者气血,扶正助阳。按照中医理论,消化性溃疡的病患可以根据病因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在加减治疗时需要注意辨证施药,如针对肝郁气滞型消化性溃疡可以使用柴胡、白芍等药材,针对脾胃虚寒患者则应注重运用黄芪、茯苓、桂枝等。总之,应通过对其证型的有效辨别,提高临床用药的针对性,方可提高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3.2基本方加减
  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上,以基础方剂为主方进行加减用药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比如使用愈疡汤来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如果患者偏热,则加增加黄连的剂量,如果偏寒,则可增加吴茱萸剂量用以助阳,如果气血不足,则可配合党参、柴胡等补足气血,如血脉不畅则可配合三七或丹参等进行治疗。此外,半夏泻心汤、溃疡宁、小建中汤也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基础方剂,可以此为基礎进行加减用药治疗。
  3.3单味中药治疗
  目前单味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成果已经较多,常用药物包括大黄、黄连、海螵鞘、两面针、川芎、黄芪等。其中大黄粉在作用于人体之后,能够直接粘附于患者的溃疡面,加速其上的血液凝固,让溃疡面停止出血的而同时加快溃疡的愈合,同时还能够起到保护肠胃粘膜的作用。黄连则可以有效保护胃粘膜,通过对胃酸分泌量的抑制,使得患者的胃黏膜具有更好的保护胃部组织的能力,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且具备抗幽门螺杆菌的功效。海螵鞘则能够有效降低胃酸的酸度,有助于加快PGE的合成速度,可减轻患者的黏膜损伤,加快溃疡的愈合。两面针也是保护肠胃粘膜的一味药材,民间喜爱使用两面针作为治疗溃疡的偏方。川芎则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功效,可避免患者体内脂质的过氧化反应,可减轻黏膜的损伤。该药物也具有减少血浆中内皮素含量的作用,有助于增加胃肠的血氧以及营养物质供应,在预防与治疗消化性溃疡上均有较好的效果。而黄芪则为补气之药物,能够起到健脾养胃,去腐生肌之功效,使用黄芪能够通过肌体组织的更新而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肝脏与肾脏的修复。
  3.4其他疗法治疗
  在中医针灸中脘穴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中,通过长针深刺该穴,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而在以消化性溃疡上,临床中也时常可见穴位敷贴治疗法在消化性溃疡中的运用实例,此外针对较为顽固的消化性溃疡病例,还有人使用针挑法治疗并且取得较好效果。当然针灸疗法并不是主流,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需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临床治疗可以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在中医方剂、针灸等疗法的基础上配合西医三联疗法,被证实有较好的疗效[10],比如以愈疡汤为基础方剂的加减治疗可以较好地配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祛除外邪的同时为患者补足正气,能够更快地加速溃疡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4.结束语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且具有发展为癌症的风险,西医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在预防疾病复发等方面的效果并不够好,相关研究也一直难有突破,患者接受西医治疗后往往感觉本病容易复发。因此,可以考虑从中医角度入手提高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成果已经较多,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且其作用机制已经相对清晰,故在后期加强对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中医用药上,辩证分型以及用药剂量等均与个人主观意见存在较大的关联,很难形成统一的用药标准,前人经验的借鉴难度较大,另外中药材的质量以及炮制方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疗效的发挥,对此后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手段,结合中医药治疗的经验,探究更为全面有效的资料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玉龙,丁培杰.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747-750.
  [2]潘文叶,舒劲.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知识图谱分析[J]. 甘肃科技纵横,2018,v.47;No.277(07):74-77.
  [3]林维明,杨晓霞.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安全用药管理[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v.6(11):131-132.
  [4]张茜,葛惠男.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2):147-149.
  [5]史彬,刘楠洋,毕红岩,等.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7(4):507-511.
  [6]屈治学,张学斌,向光全,等. 生肌敛疡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6-7.
  [7]胥昊,薛博瑜.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9):7718-7718.
  [8]余亮,黄毅勇,杨明. 中西医结合与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对比[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22):72-73.
  [9]张文超.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0):1189-1190.
  [10]叶茂,张艺,张凡鲜. 祛腐生肌健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11):1241-1243.
  作者简介:
  王泳红、1991年12月、汉族、女、广东茂名、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卫生院,研究方向:中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80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