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百育德为首,育人先育心。然而在现实中,不少人却把德育教育淡薄化、边缘化,尤其到了升学冲刺阶段。其实,德育跟智育两者并不相互冲突,处理得当,将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的态度和做法。如果我们愿意化身为丝丝春雨,用爱心、耐心、用心默默浇灌这些幼苗。注重教育策略的运用,活用、巧干,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成长,定能迎来满园春色,收获累累硕果。本文笔者从什么是德育;为什么要进行德育;开展德育的策略以及教育成效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德育;策略;成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是最重要的。百育德为首,育人先育心。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时期, 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明显变化, 更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是责无旁贷的。然而,在现实中,初中教师事无巨细、责任重、任务多、工作繁重, 又或者因为学校、家长、自身认识等一些原因, 使得不少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淡薄化、边缘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只重智育,德育责任感和育人实际工作不到位,甚至存在一定的缺失。其实,德育跟智育两者并不相互冲突,处理得当,将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体会、做法以及成效进行阐述。
一、何为德育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德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才的培养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 德是排在第一位的。
二、为什么要进行德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 自我意识和智慧知识的增长期, 在这一时期, 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差、 易冲动, 更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 这一时期又是学生树立人生观, 培养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作为未成年人的教育引领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理应承担起引导和培养的艰巨任务,这是责无旁贷的,是责任,也是义务。
三、 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无声胜有声
行为示范,学为人师。老师的一言一行,永远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老师,必需严格要求自己,事事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想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老师应当做好教化和熏陶工作, 而不是通过惩罚措施和管制措施将学生用外力束缚起来。作为一位长期驻守在初三这个教育第一线岗位的教育工作者。在每年的开学第一课,笔者总会跟学生约法三章,强调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而往往总有一批学生不以为然,他们当中,有些是本身的生活、学习习惯不良者;有些是没有引起重视,不当一回事的;还有些是逆反心理者,他们压根就是想着跟老师对着干的。面对种种告急“军情”,笔者不急不燥,坦然面对,对学生不骂不罚。取而代之的是:从自己做起,做好示范。比如,笔者要求学生整理好资料,把资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若干个阶段夹起来,做好标识;每次的统测、周测、习题讲评,在错题上做好相应的笔记和标注。这件事情听起来容易,真做起来没有一定的毅力是难以持之以恒的。每当看到某些学生的资料又乱糟糟了,笔者不声不响的,装作若无其事地把自己的资料袋子往讲台一放,请学生拿出某个阶段的某份试卷,同时请一位调皮的孩子上来找出老师的卷子,结果呢?肯定是这位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找出来了,而不少学生还在忙乱翻找之中。紧接着,电脑一开,老师的卷子清晰的呈现在屏幕上。每道题的关键词,解题思路,注意事项,详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时,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的是满满的敬佩。在笔者的熏陶引领下,学生不知不觉地改掉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走上了正轨。老师的正能量言行,人格魅力,真的能顶千言万语。
(二)语言艺术,沟通与交流
1.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阶段的黄金时期,有着相当高的叛逆心理, 对于教师的直接批评他们往往很难放在心上。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通过自身的语言魅力, 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 了解学生出现不良状况的主要原因, 然后再稍加引导, 可以发现学生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迅速地调整和改正, 因而, 教师要加强对语言沟通艺术的运用。
2.语言艺术的主要方法
①树榜样,故事引导
在教育教学中,每当学生犯了错误,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时,十分容易出现的状况是学生不听从教师的指导, 继续我行我素。在初中教育阶段,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容易对家长和教育者产生强烈的排斥和逆反情绪。其中一部分学生,更是因为老师的强烈批评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逆反状态十分严重。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 老师应当认识到, 仅仅采取这样的批评教育是远远不足的, 学生也很难在这样的教育管理下得到实时的转变。我们不妨通过树榜样,故事引导,实现曲线救国。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故事讲述, 身边真(下转第42版)(上接第41版)实人物的正能量案例介绍,使得学生从中得到一定的感触, 进而明确自身的行为是错误的, 并加以迅速地改正。在初三这个冲刺阶段,学生尤其是中下层的学生,总会阶段性地出现倦怠、颓废、厌学、甚至自暴自弃等现象。每当发现这些告急军情,笔者及时不动声色地利用学生都熟悉的师兄师姐,或者年级里的某位同学,又或者是教材中的某位名人如何刻苦攻坚,成功逆袭的传奇故事,激起学生昂扬的斗志,点燃冲锋陷阵的激情。处于转型期的初中学生,需要更多的正能量,需要老师不断地鞭策。当学生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老师及时地站在他们的身边,扶他们一下,帮他们一把,必将能够挽救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少年。
②换位思考,做学生的知心人
處于转型期的初中学生,批判性和独立性获得迅速的发展, 这使他们面对任何事件都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规范和观念,对教条式、单纯的说教十分反感。很多初中生在犯错的时候, 都会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 其实他们的心里往往是十分在乎的。这时,我们应该抛开教师的架子与权威形象, 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站在学生的层面上换位思考,充当他们的知心人, 努力与他们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走进他们的内心, 倾听他们的心声,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们扫除前进的障碍。到了初三这个阶段,学业日益繁重,部分学生出现了迟交、缺交作业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没有批评指责学生,而是站在学生的层面上,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在布置作业任务时,适当地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从而使学生的焦虑情绪得到极大的缓解,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断提高,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正轨。 ③肯定,激励——正能量语言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特别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年龄阶段, 表扬往往对他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斥,往往适得其反,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对抗心理,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德育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后进生。哪怕只是老师不经心的一句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拍拍肩膀,轻轻的一个拥抱,往往会成为学生动力的源泉,再攀高峰的加油站。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与他们肯定和激励,把“你真棒”“你能行”挂在口边。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倾听,最美的姿态
在初中教育阶段,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家长和教育者具有很大排斥和逆反情绪。尤其是那些教条主义,大道理,学生早已经耳熟能详,厌烦透顶了。与其费尽口舌地说教,而且还吃力不讨好,倒不如面带微笑,坐下来,心平气和地细细聆听,消除学生的敌意,给学生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建立起亦师亦友的融洽师生关系。同时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为后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奠定基础,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望闻问切,明察秋毫
要想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德育心理进行研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时刻注意察言观色,善于发现学生的微小变化, 善于分析每个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做到防微杜渐,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更是不能掉以轻心。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必要时家校联手,营造家校互补的教育模式。
四、开展德育教育的成效
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所以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笔者正是用“爱”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数千孩子们心灵的锁。让他们构建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信、开朗,身心健康,善于沟通、合作与交流。而德育教育的成功,又为智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爱学、乐学,积极向上,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实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標。此外,值得欣慰的是,笔者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 收获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与广大学生形成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
教育无小事,让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将“师爱”化为丝丝春雨,乘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股春风,悄无声色地潜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默默浇灌滋润祖国未来希望的心田。让教育这块沃土绽放出勃勃生机,收获无边的春色,累累的硕果。
参考文献:
[1]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5.
[2]班华.现代教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王恒映.论中学德育中赏识教育的运用[M].山东师范大学,2007,06
[4]张明瑶.构建德育工作案例库,破解中学德育工作困境[J].亚太教育,2015.
[5]刘轶梅,丁日杰.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视角:德育生活化[J].教育探索,2006(4):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0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