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童话课本剧校本化的开发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按照校本化课程要求,对金隆小学的童话课本剧教学课程进行探索和开发,从原因,方法,评价三个方向研究,给童话课本剧教学开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国家课程校本化要求各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实施教学课程改革,基于金隆小学一直坚持的“以慧启慧,以心育心”办学理念,通过教育启发学生自我学习,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此为点开展了小学语文的童话课本剧校本化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校本化开发;童话;课本剧;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一.开发童话课本剧校本课程的原因
  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皆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因此,当前语文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童话这一儿童本位体裁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成为了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童话课本剧课程实现了跨学科融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课本剧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表达,学生通过模仿台词模仿他人,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的过程,学生需要一次次构思、一次次修改,文字表达能力在悄无声息中有了充分的锻炼。二是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课本剧从剧本编写、角色分配、舞台布置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团结合作,群策群力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在一次次的编演过程,学生就能认识到同伴和团队的重要性,并慢慢掌握合作技能,实现多方共赢。三是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童话课本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去观摩并体验童话世界中不同的角色,跟随着作品里的主人公一起体验各种情感和经历,品味不同人生的酸甜苦辣,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告诉他们一个更好的人是怎样的,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在课本剧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能更了解自己,更理解他人,健康茁壮地成长。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作为一种美妙、神奇、夸张、幻想的故事,童话深深地吸引着无数儿童,是儿童愿意听、愿意读的文体。改编后的童话课本剧保持着童话简洁朴素、活泼有趣、浅显准确的语言特色,戏剧的形式让童话变得更有魅力。充满童心童真的学生演绎着童话的童趣童情,并在这欢声笑语中积累语言表达的原材料,养成较好的倾听习惯和阅读能力。其次,童话在激发学生说话和写作动机的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着童话丰富的想象力点亮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突破枷锁,发现写作的乐趣。以童话为材的课本剧依托剧本创作,通过续编、改编、创编等新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如教《小木偶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想象:小木偶有了人类的所有表情后,又继续了他的世界探索之旅。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名叫“木偶国”的国家,在“木偶国”里每个人都没有表情。他在“木偶国”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力续编下去。
  二.童话课本剧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
  童话课本剧作为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流程及教学性质。区别于普通语文教学中课本式教学,童话课本剧具有流程长、难度大、参与性高、联动性强等特点,普通的教学方式、课程设计将无法适用。为了更好的执行童话课本剧教学,笔者认为应从教学分段、引导方法、外部拓展三个方面探索教学方法。
  1.分段教学,层层推进
  小学第一学段(即1~2年级)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学段。由于年龄尚小,纪律性较差,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培养,且难以完成大型的课本剧编演。所以,该学段的课本剧形式需要简化,以角色会演和独幕剧为主。
  小学第二学段(即3~4年级)增加了书面表达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步发展,“想象的有意性、目的性增长较快,在模仿性和再现性中逐步发展了创造性。所以,该学段可以放手学生独立把课文改编成独幕剧本,鼓励发挥想象将童话改编成多幕剧本,提倡学生交流和记录课本剧编演的“酸甜苦辣咸”。
  小学第三学段(即5~6年级)学生开始追求个性独立,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该学段的童话选文数量非常小,可适量推荐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启迪心灵。所以,该学段在大量阅读并鉴赏童话的基础上,把对社会问题的个性思考融入童话课本剧的创编中。
  2.以文带文,以慧启慧
  童话课本剧推广难、实操性低的根本原因是从一篇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剧本再反复排练最后演出,一出精彩的课本剧需要完成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过多地占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需要进一步整合教材,形成系统的校本化课程教学资料。人教版教材是按专题进行编写,那么在编写童话课本剧校本化课程也要充分发挥语文专题学习的优势,实现以文带文,以慧启慧。
  3.由内及外,积少成多
  “一代师表”霍懋征老师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阅读量太少。”确实,童话选文总数量还是偏少,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人教版收录童话选文共48篇、苏教版共38篇、北师大版共33篇、语文A版共67篇。因此,童话课本剧应该发挥其独有的优势,通过系统的校本化课程,进一步推进语文主题学习。
  三.童话课本剧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1.多元的评价标准
  从传统的以最终的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过程。提倡要关注到课本剧各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学生的参与态度是否积极;表现能力、表达能力等是否有进步。其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需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迈出第一步,勇敢自信地表现自己。
  2.多元的评价对象
  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我们还需倾听各方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课本剧角色中的动作、神态、对话等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相互评价。另外还可以依托现代发达的信息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家校通等网络平台与家长、社会人士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真正做到广纳良言。
  3.多元的评价方式
  环顾我们身边的语文教学,发言的同学能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紅花”、“奖励卡”、“小红旗”等的评价形式非常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评价方式能活跃课堂,但容易让教师只关注到了小部分积极表现的学生,而忽略了大部分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学生。长此以往,麻木的不仅是他们的表情,更可能是他们心中向往学习的那根弦。我想,我们完全可以用语文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欣赏,用一个成语赞美他的表现,用一句名言鼓励他,甚至送一本童话激励他继续探索。
  总结:童话课本剧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掌握童话课本剧的四大应用策略的基础上,让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促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王泉根,赵静等.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守恒主编.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注:本文系2018年南沙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项目《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NSKY2018023)的部分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1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