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昌区街道社区图书室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武汉市武昌区社区图书室的全面调研,立足武昌区社区图书室在为居民服务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具体分析了该区社区图书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社区图书室的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社区图书室 现状 发展 调研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的文化建设关系社区的和谐稳定,从而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标志着社区文化建设质量高低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机构,而是体现着一种公共生活的理想。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接触和了解信息的权利,而图书馆就是信息的载体。
社区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是公共图书馆的纵向延伸。它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它主要为周边的居民读者提供便利、快捷的信息服务,从而成为所在区域群众的精神乐园。生活在每个社区的居民,感受最多也最为关心的还是身边的文化——社区文化。因此,城市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显然应该在基层,在社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2018年1月1日颁布执行的《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或者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和配送体系,实现通借通还,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总馆应当加强对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的业务指导。
为了加强我区街道社区图书室的建设,现对全区各街道、社区图书室进行调查走访,并形成此调查报告。
1社区图书馆的地位
现今的公共图书馆最基层设置为区(县)级,社区图书馆并未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多数只是作为社区文化站或居委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并隶属文化站或居委会管理。社区图书馆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经费的逐年提高,社区图书馆条件相应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总体情况还是相对滞后。
2武昌区街道社区图书室的发展现状
(1)14个街道共有137个社区,我馆为街道社区提供的的书籍总数为243867册。
(2)各街道专门设有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的有7个,其中中华路街、黄鹤楼街综合服务中心设有独立图书室,南湖街、粮道街、紫阳街、中南街等均与社区共建。
(3)各街道社区图书室的图书配备不平衡。徐家棚、积玉桥、白沙洲、粮道街四个街道社区数量10个左右,但每个街道图书配备只有1万多册左右,珞珈山、石洞因有辖区大专院校、企业的支持,虽街道社区总数上不多,图书拥有量分别1万册左右。
(4)街道社区图书室运行情况参差不齐。受调研的社区图书室均表示能够在上班时间对居民开放,所有社区图书室均没有为居民办理借阅证。其中做得好的如首义路千家街社区将图书室设在办事大厅,有人进行监管,办事的人可以在等待辦事的过程中进行阅览,也可将自家的图书进行兑换,将图书拿回家进行阅读。
(5)根据走访调查,目前可以通借通还的图书量约为 5-6万册(加有RFID标)。2014年全市开通通借通还后开始配送的图书都有RFID标,每个街道均有,分布不均衡。
3武昌区街道社区图书室发展存在的问题
3.1街道社区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
社区图书馆(室)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与人员意识的缺乏有关。首先街道、社区的干部没有意识到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的重要性。在很多社区干部看来,社区图书馆是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报告内容,而非真正惠及居民。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还需街道社区领导加以重视,以保证相应的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持续发展。
3.2缺乏专职管理人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社区都开展了放电影、棋牌、歌舞戏曲等文娱活动,但能做到图书室对居民开放的则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图书涉及到财产问题,如无专人进行管理容易丢失、破损。经调查,目前每个街道社区都有阅读群体和阅读需求,社区图书室的服务对象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老人们经常在居委会里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活到老学到老,其实他们也很想通过图书室来丰富自己的老年生活,借助图书室的平台,在不断学习充电的同时,通过读书沙龙、阅读聚会来开展阅读、朗诵、书法、象棋等读书交流活动等。
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各社区图书室的图书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换,使图书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只有人员配备到位,图书室的工作才能正常运转,书籍才能真正流动起来,才能活起来,才能实现图书的真正价值。人是社区图书室发展的根本,有人进行管理,图书室的各项工作才能开展起来。
3.3缺乏免费开放经费
社区图书室运作中的文献保障、业务支出、读者活动开展等都和经费息息相关,由于缺乏经费,社区不能保证每年的图书、报刊购置费用,多数社区图书室的图书来自于上级部门下发或个人捐赠,图书陈旧破损,不能吸引读者。至于电子阅览,很多社区连工作人员使用的电脑都不够,更不要说为居民提供服务了。
按照文化部规定,中央财政每年下拨每个街道2万5千元免费开放经费,由于各街道的社区数量不等,真正落实到各社区的免费开放经费却难以保证正常的图书室开放。
3.4场地条件跟不上
社区图书室发展不平衡主要源于各社区建设情况不等,好的社区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中等的面积在600-1000平方米,而比较差的社区面积仅为200平米左右,办公尚且不够,又如何进行图书室建设?
社区图书室基本上设在社区服务中心,借阅场地小,布局不合理。我区的社区图书室极少数设在一楼,绝大部分都位于三楼或四楼的某个角落,面积多在20-40平方米。有些甚至没有专门的图书室,与棋牌室、书法室共用场地,社区图书馆(室)拥有座位数量集中在20个以下,有的社区图书馆(室)只提供阅览,不提供外借,但是座位数却很有限,影响了读者在馆(室)内的阅览。无法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不能让读者真正的享受阅读,从而缺乏对读者的吸引力。 3.5图书结构不合理
社区图书馆一般只藏有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几乎没有;图书的类型较单一,多数是文学、生活类图书。社区图书室的阅读群体主要是老人和儿童,老人倾向于阅读养生类书籍和报刊,而社区图书室通常只有图书,并没有订阅报刊杂志,难以满足老人看报的需求。儿童类书籍所占比例也不大,寒暑假儿童会整天待在图书室阅读,但图书室的少儿图书太少,同时因缺少购书经费,图书更新速度缓慢。孩子们几天就能全部看完,无法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社区图书室的图书,要根据阅读群体的不同提供有针对性的书籍,要科学安排合理的图书结构。
3.6没有宣传,居民不知社区具备图书室
具有图书室是目前社区建设的必备条件,但是由于以上提到的种种原因,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对社区图书室的存在进行宣传,居民不知道社区还有图书室可供借阅图书,图书室的作用无法发挥,领导就越发不重视,资金得不到保证,从而陷入一个怪圈,越发沉寂下去。
4建议与对策
4.1制定社区图书室建设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使社区图书馆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并加以促进
此举可加强街道领导对社区图书室工作的重视,整合辖区资源有效开展图书室工作。发挥街道社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工作。街道社区能够意识到图书室的作用,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有效开展图书室的工作。比如中华路街利用社区贫困党员在图书室进行服务后,给予一定补助的方式。
4.2按照国家统一免费开放标准,对街道社区给予一定经费支持,街道社区自行解决人员问题
街道的免费开放经费到位,我们可以要求街道对社区图书室的开放进行硬性规定,完成其每周开放42个小时(其中周六、日必须有一天开放)的要求。街道可以根据经费自行安排人员,负责全面的阅读开放工作。
4.3加强区图书馆与各社区图书室的业务联系,同时各社区图书室图书资源互通有无
社区图书馆(室)的发展如果依靠单打独斗,最终的结果将是成为摆设。因为社区图书馆(室)由社区管理,而社区又缺少财政自主权,建设一项基础设施并保证其长期运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区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及人员培训,利用大馆的资源弥补小馆在馆藏上的欠缺,每个社区图书馆(室)之间也进行文献资料的互通有无,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的利用率;社区管理者负责监管,保证社区图书馆(室)真正融入社区当中,为居民服务。通过多级协作、社区负责的社区图书馆(室)可以使小而分散的个体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基层文化组织,进而持续发展。
4.4加强社区图书室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内的居民参与社区图书室的建设
居民参与到社区图书馆(室)建设及发展当中角色就会发生转变,不单是被服务对象,也成为服务者。将一些社区图书室的馆藏资源来自居民的捐赠,这种举措使闲置的文献得以利用,同时也向居民宣传了社区图书馆(室),这是居民参与其中的一种途径。
4.5加强与辖区内大学、优质中学图书馆的联系,利用大学、优质中学图书馆的闲置图书资源做好社区图书室的建设工作
武昌区是文化强区,辖区内有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众多高校,还有一些武汉市的优质重点中学,这些高校、重点中学都很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藏多且优质,各街道、社区可以加强和辖区内大学、重点中学图书馆的沟通联系,利用这些学、优质中学图书馆的闲置图书资源做好社区图书室的建设工作。
4.6加強数字化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到众多领域当中,社区图书馆(室)在这个大背景下被赋予了一个新的机会。数字社区图书馆模式通过建立社区局域网,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下载电子文献的安全的数字图书馆平台。数字图书馆不仅可以实现社区范围内的电子文献共享,还可以满足居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图书馆服务的诉求,顺应了数字化社会发展的潮流,也使得社区文化建设深入居民生活。利用数字图书馆,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在区图书馆的充分利用,从而有效促动街道社区图书室的数字化建设,提高社区图书室的利用。
4.7加强流动借书设施的建设,弥补社区图书室建设的短期不足
流动图书馆,定期或不定期地为馆外的读者送书上门或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图书流动站,为当地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它具有独特的节约、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远地区图书馆覆盖率不高的不足,是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创新方式,解决了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既方便社区居民阅读,又营造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图书资源共享的目的。流动图书馆进社区,乐了社区居民。占领社区文化阵地,形成全民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5结语
街道社区图书室工作是政府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武昌区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应参考国内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各社区图书馆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特色社区图书馆,并不断发展壮大,扩充其服务方式与范围,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证公民享受基本文化、信息服务的权益,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武昌的需要。
作者简介:陈晓艳(1967.7-)女,汉族,武汉人,本科,武昌区图书馆中级,研究方向:读书活动的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2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