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活动,助力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一种符合语文学科特性、基于真实阅读语境、具有优秀传统的生态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采取怎样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从生态重构、生态融入和生态联结三方面探寻提升整本书阅读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态;整本书阅读;策略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符合语文学科特性、基于真实阅读语境、具有优秀传统的生态阅读方式。从语文学科独立以来,历次的课程标准大多提及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直至2017版才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在语文课程中落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和“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创设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大数据时代下的学习者在多样的生态活动中学会综合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显示得尤其重要。本文尝试结合我校高一级名著阅读的生态任务单的实践情况,从三方面探寻提升整本书阅读质量的生态活动策略。
一、生态重构,形成有效认知
整本书阅读突破了单篇阅读、碎片化、浅层化阅读的局限,为师生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文化场,赋予了学习者精神成长的养分,奠定学习者的文学、文化素养。但由于阅读容量大、时间跨度长,学习者对作品的阅读热情不够高。因此,教师需要采取生态重构的策略才能让学习者对作品形成有效的认知。
生态重构,即内容重构,是指阅读主体基于进一步研究的目的,在通读全书后,从作品中提取与任务相关的重要信息,按照新形式重新组合并呈现,构建客观、完整认识的阅读策略。例如,在《苏东坡传》阅读活动中,让学习者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合传主的人生事迹,可以选择以时间推移为线,可以选择以地点转变为线,可以选择以宦官生涯为线。又如在《平凡的世界》阅读活动中,让学习者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孙、田、金三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图,快速理清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再如,在《老人与海》阅读活动中,让学习者用思维导图绘制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打渔的经历,特别是在制服大鱼后返舫中与鲨鱼进行惊险搏斗的过程,真切感受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通过图文转换的内容重构生态活动,可以让学习者有效地完成整本书的通读任务,更直观地再现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更鲜明地呈现人物形象、具体情境,进而在与同学的交流分享中深化理解和感悟。
二、生态融入,提高对话质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习者、教师、教科书编辑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由此可知,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多重对话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对话。但常常学习者对文本的理解、感悟缺乏纵深和横广的认知,没有着实促成与文本对话,没有宏观握住文本内在意蕴。因此,教师采用再现还原的生态融入策略能带领学习者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感悟文本、诠释文本。
生态融入是指创设多种真实的活动情景帮助学习者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进入文本的具体场景中,品读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平凡的世界》阅读活动中,务求学习者在认真阅读完整本书后,穿越历史,再现还原,以“与书”为题写一封信,你可以以孙少平的身份给田晓霞写一封表白信,感谢她给了自己一份走向精神平等及人格平等的真摯情感;你可以以孙少安的身份给田润叶写一封拒绝信,阐述自己不会选择和她在一起的原因;你可以以田晓霞的身份给孙兰香写一封鼓励信,希望她不要自卑,要学会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如在《呐喊》阅读活动中,假设自己是一名记者,给书中的某一人物写一篇专访;或假设自己就是书中的某一人物,写一份申诉书。人物可以是《狂人日记》中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觉醒的知识分子狂人,可以是《白光》中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精神的控制和虐杀的陈士成,可以是《药》中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华老栓……再如在《苏东坡传》阅读活动中,让学习者自主选择一次贬谪经历为苏轼设计一个朋友圈,可以是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的经历,可以是因政见不合被贬谪到惠州的经历,也可以是因新党再度执政被贬谪到儋州的经历,深入到传主的心灵深处,与他同呼吸齐经历共患难。
这种书信体、人物专访、申诉书、朋友圈的变式生态活动,能让学习者调动自己的感官,披情入文,与作品的人物对话,在文本的逡巡中形成画面,更好地融入人物的人生,理解人物,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使得学习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加工和认知,而且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在真实的境域中进行深度阅读与研讨。
三、生态联结,提升核心素养
每一本书都蕴藏着厚实的思想情感,折射出人生哲理、立场价值、人文信息等,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得到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机会,这就是阅读文本的原生价值,这种价值是需要靠读者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兑现的。因此,教师在指导整本书阅读时,可以灵活运用联结策略,借助生态活动设计,尊重学习者的本性化阅读,推动学习者联结思维的运作,使得新的知识和信息亦可以最快的途径融入并归并到学习者的意识状态中,实现整本书阅读的增值与生成目标,进而促使学习者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生态联结就是阅读者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自主地整合、串联,找寻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让学习者发生真切深刻的生命化共鸣阅读。如在《呐喊》阅读活动中运用“文本内联结”策略,让学习者归纳并分析文本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对比近代觉醒的文人和封建没落的上下层文人的异同点,探索作者塑造这些文人的意图,深入理解作品蕴藏的主题思想,在真实的探究活动中落实语言的运用和思维结构的生长。在《苏东坡传》阅读活动中,运用“跨文本联结”策略,与宋史《苏轼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进行跨文本阅读,让学习者从不同文体、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更加全面客观地认知苏轼并形成独特的见解,在整本与单篇、名家与自我的纵横对比中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在《平凡的世界》阅读活动中,运用“文本和个体生活体验联结”策略,让学习者反思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最像作品中的谁,理想中的自己又最渴望变成谁,把阅读视野回归到现实生活,从而唤醒学习者的自我认知与探索,自觉理解与传承优秀的文化。
这种回归自然状态的联结阅读,就是回到温馨的阅读方式,犹如作“美学散步”,或体验、或证实、或演绎,使阅读的触须伸向文本的文明发祥地、著者的生命体验和学习者的人生经验,从而使整本书阅读变得更有趣味,更有价值和意义。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曾多次强调:“名著阅读是为学生人生‘打底子’的需要,提高学习者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设良好的生态活动情境引发学习者的阅读兴趣,还要在生态活动情境中授予有效、科学的阅读方法。我们将在整本书阅读的研究领域继续跋涉前行,力争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情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吴欣歆.书册教学阅读现场[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2]段双全.运用桑代克联结理论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3206.htm